工作坊中的小美,說了一段近日的事件,而有了孤單感受,我邀請她經驗這感受。她的眼淚即浮現,我邀請她辨識一下,這份孤單怎麼來的?亦即曾在那兒出現?
目前分類:雜文 (412)
- Dec 01 Sun 2019 07:35
身體不說謊
- Nov 29 Fri 2019 22:26
演講雜感
明天下午(週六)兩點到四點,我在員林國小活動中心,有一場演講。上次在員林的講座,有部分沒有講完,我明天就統整一下,將上次未講完的部分,統整成完整的形式。因為是朋友邀約,我也就爽快答應講座了,因為近來我已經減少演講。
週日上午九點至下午四點左右,我在新店的北新國中,有一場整天的研習,是點亮協會舉辦的活動,不過必須付費。
剛好分享給朋友們,歡迎未聽過講座的朋友來。
我剛從新加坡回來,接著台灣的講座,點亮協會的朋友川耘寫信問我累不?其實並不太累,身體會有一點兒感覺,尤其在新山的那一週,早上不到五點就起床了,到了下午四點我身體就累了,我見了照片中的自己,看出疲憊的倦容,通常睡一覺就飽滿了,靜心之後就通電了。
這一次去新山講座,鄧祿星老師又從新加坡來,他已經上同樣的課程十餘次了,我趕也趕不走他。這一次與他同住飯店,同搭一台車出門,我在車上聽他與孩子對話,一個家常的對話而已,都令我覺得精彩無比,幾句簡單提問讓孩子內在溫暖,不自覺得緩緩流淚。孩子的母親是燕湘,與我坐在車前靜靜聆聽,我實在感覺開心,又有一份感動。燕湘亦是如此,他帶著有自閉症的孩子,一路艱辛走過來,她不僅陪伴自己孩子成長,還幫助其他家庭成長,我與耀明因她而寫了新書《守護之心》,她與孩子的對話更是讓我感動。
- Nov 29 Fri 2019 22:23
Brahm中心演講雜感
我一年未在新加坡演講,昨晚答應Brahm中心,做了一場公益講座。到場的五百多人中,超過三分之一是老朋友,我在講台前面都看見了,來不及一一打招呼,會後被人群圍住問問題,失去了與老朋友打招呼的機會。
很多不認識的夥伴,從各個地方前來會場,有大陸的夥伴、馬來西亞朋友、也有在satir女士生前,長期跟隨satir女士的前輩,這場聚會新舊朋友齊聚,在這個能量很好的會場中,有很深的感觸。
我未聽清講座的時間,超過時間了方被提醒,後面的議題草草帶過去,但是這幾年的主題都是對話,大抵都圍繞著對話主軸,只是闡述的方式增新,增加了一些新的資訊,目標都是為了讓聽者理解。
我以簡單方式講述冰山,找人上台來做示範,以角色扮演的方式介紹,如此便不會讓對話者落淚,但是能讓大家明白,冰山的粗淺印象,不只聚焦於外在表象,而能探索水平面下層,理解大人的應對與孩子人格的發展關係。
會後多人前來提問,有幾位父母陷入痛苦,狀況是孩子要自殺,在台灣、馬來西亞、澳門、大陸、美國與新加坡越來越多案例,孩子不講話、沉迷網路、懼學、拒學,最嚴重的即是自殺,實在令人感到遺憾。
- Nov 16 Sat 2019 08:12
「叫我第一名」的課堂風景
九月份我入班觀課,是一數學學思達課堂,課堂風景非常迷人,但我不是來看教師授課,而是教室有一妥芮式症孩子,經常不由自主發出聲音,老師邀請我給點建議。
50分鐘左右的課堂,孩子發出58聲吼叫,大小不一且頻率不同,我記錄了孩子吼叫的時間點,但這孩子仍然融入課堂,舉手發言、上台報告、小組一起討論,完全與一般孩子無異。班上其他孩子亦不受干擾,包容了有差異性的孩子,也專注於課堂上的學習,這是一幅美好的圖畫:學思達教師授課精彩,孩子完全投入課堂,彼此包容與專注都甚美。
下課鐘一響我便離開,授課教師連忙追出來,希望我給她一點兒意見。但是我沒有意見給她,只有對她讚嘆而已,課堂都接近滿分了,我還有什麼好說的呢?老師連忙向我道謝,事實上是我享受課堂。隨後老師問妥芮症的孩子?我有什麼建議與看法?
- Nov 13 Wed 2019 20:36
失物招領處的談話
心葉的父母來了,看來都是文化人,儀態彬彬有禮,長相溫文細緻,都是高知識份子。
母親一坐下來,我關心她的心情。當孩子無法入班,每天哭哭啼啼。母親當然心力交瘁,但她說話帶著微笑,語調顯得短急侷促,顯示內在的焦慮。
氣質相當斯文的父親,說起話來亦是急促。
- Nov 12 Tue 2019 23:03
心葉小女孩
開學至今已經2個月了,心葉仍不能完整入班。
心葉今年升上小一了,進入學校卻是折磨。清晨的校門口,父母們送孩子上學,孩子道了再見,背著書包進教室去了,但一段短短的路,心葉卻總是走不完,她哭著、嚷著、抗拒著,不讓送她來的外婆走,若是媽媽送她來,那更不讓媽媽離開了,哭哭啼啼好一陣子,進教室的機率甚少,若不是又返家了,就是到輔導室讓老師陪著,老師安撫她一兩堂課,或者安撫一整個上午,心葉才止住了哭泣,和一般孩子一樣上課了。
但是這個劇碼重複上映,每天都要來上一齣。
- Nov 06 Wed 2019 11:04
美好心意
每至南洋講座,都感到南洋人情,溫潤、美好、可愛,從新加坡、西馬、東馬與汶萊,我都有這樣感覺。
我去汶萊講座,一早的班機回台,七個人來機場送機;到沙巴去講座,沙巴夥伴陪我逛市場,每個攤位都新鮮,夥伴指著水果、魚、鱉、蔬菜、小粿…一路詳細介紹;到詩巫講座更如此,熱誠介紹他們傳承,邀請我一定要吃福州美食,尤其熱情邀請我吃「乾盤麵」,五點半晨起帶我吃早餐,所謂「乾盤麵」就是乾麵,上頭加上幾塊豬肉,這樣的早餐出動了五人,一大早盛情相約;到麻坡時朋友送來咖啡豆,她家裡種了九棵咖啡樹,自己炒了咖啡豆,送我一小罐豆子。
此番去吉隆坡亦然,有人從芙蓉帶了麵,帶了糖蔥過來;還有一夥伴亦從芙蓉來,搭了21塊馬幣的車資,送來了什麼呢?送來兩根玉米,那是兩根有機玉米;還有人編織了小袋子,有人縫紉了喚為「小樹」的筆袋,有人送來餅乾……,還有來此地,我共收了三尊佛像與觀音像。
- Oct 31 Thu 2019 08:27
搭車有時愛閒聊
朋友對我感到好奇,為何這麼常搭車?是故意要聽故事嗎?
我開的二手車,車齡已經16年,有時會有小問題,水箱破了、漏油了、燈故障了、出現雜音了。我因此減少開車次數,並未積極看新車,也就多了搭車這一選擇。
搭車是為了方便,不是為了聽故事,而且搭車我常安靜,並不常和司機說話,說話時乃感覺良好,或者就想說話了。
- Oct 29 Tue 2019 14:41
小樓一夜聽春雨
幾日前收到一封信,信中內容大概如下:
「我回到奶奶家了。還好,奶奶還在,只是老了……。
我是載你的那位司機,我從你書上找到信箱,你應該還記得我吧?我生平第一次在陌生人前面哭……。」
- Oct 18 Fri 2019 10:54
提問
作文師訓結束了,我好多年未作文師訓,此番我自己也有收穫。
當我逐步示範各種提問,以一、兩句話進入體驗性,這是我在薩提爾課程之外,初次分解示範體驗性提問,我從學員上台示範提問,發現對一般學習者而言,不止體驗性提問困難,甚至一般的提問都不容易。
故事前導入主題提問不易,故事中帶入提問,分別在敘事、觀點、歷程提問,原來也不容易,要將這些提問帶入體驗,看來就更不容易了。
過去我想得簡單了,從來未分段教授,並且以為這些簡單提問心法,一般人怎麼有興趣?人們會覺得乏味吧!
難怪朋友們看「閱讀深動力」,覺得非常精彩,其實並不好學習。這樣的話輝誠也說過,說這些技巧若無法複製,那就無法成為教學法。香港的鄭淑華老師,見我在香港示範時,也說了類似的話。
- Oct 15 Tue 2019 19:13
作文師訓大不易
千樹成林創辦至今,已經邁向第14年了,我因為人生的規劃,已經不再浸潤作文班,也較少進作文教室教學。過去的教師培訓,皆是以傳統的師徒制,每週跟著我上課,這種傳統的培訓方式,實在不符合時代的潮流,但是我卻進行了那麼多年。在快雪時晴作文班、曙光千樹成林作文班都是如此。
我想不出更好的方式,去培訓出我想要的老師面貌?這是我的執念使然,因此千樹成林的老師,除了甘耀明之外,每個都經過跟課培訓而成,我從未直接外聘老師,直接進入千樹、快雪或曙光千樹授課,即使在最缺老師的時刻亦然。
但是這樣的形式,怎麼可以維繫下來?如今思之不可思議。誰願意花個一年半載?去課室旁聽課程?還沒有薪水可以領?但是我竟能一路走下來,可見老天爺對我有多厚愛。
我較少進寫作班,老師的培訓就斷了,我與寫作班團隊商量,我們開設四天的作文培訓,時間故意挑在週一至週四,每天安排七小時,這樣會吸納真正能撥出時間教學的老師來,會讓一般人退卻,但是我將價錢降低,讓真正想學習的教師能來。
未料來自高雄我所知就三位,今天才知道還有來自金門,也有遠從汶萊、大陸來的夥伴,這令我感到不可思議。
- Oct 09 Wed 2019 23:47
K的旅行、對話與禮物
K從法國寄來一張明信片,上頭她畫了巴黎鐵塔。她還沒回到台灣,明信片已先到了,她還送我一支蘸水鋼筆。在法國時她就告訴我,畫了一張明信片,買了一個「適合我」的禮物,還有一段關於「對話」的奇遇,她來信告訴我「想到薩提爾的對話練習⋯⋯」
我今日帶了「教室裡的對話練習」送她,我向來只會送書給人,雖然偶爾也送些其他事物,但我畢竟是個拙於送禮之人。卻從別人處獲得甚多。
她搭阿聯酋到杜拜轉機,座位旁邊坐一男孩,男孩在旅途中不斷站起來,在機艙中跺著步子,又重新坐回位置。男孩重新坐下來時,問K此行要去義大利嗎?K搖搖頭說去巴黎!男孩突然啜泣起來,且肩膀顫抖得很厲害。
- Oct 03 Thu 2019 11:15
覺察與應對
與輝誠對話的當天,有教師舉手提問,每天下班之後疲憊,該如何照顧自己呢?當我來回對話幾句,原來教師已經有答案,他會在疲憊的一天靜心,已經靜心七八年了,成效非常的好。
經過探索與核對之後,方知教師想知道我怎麼應對?當自己感到一天的煩躁疲憊?事實上我很少置自己如此境地,我在每個呼吸間覺察,並且回應自己的當下。
然則覺察不容易,我舉了一段我的經歷,是在新書中的一段,陳述的是日常的教養,看似簡單實則不易,覺察自己亦不容易,表達與回應對方也不易。
- Sep 19 Thu 2019 07:34
對世界絕望的起源......
她後來拿刀割腕,也在窗口駐足猶豫,動了往下跳下的念頭。年紀只是個青少女,為何會有這樣的狀態?
這世界是否還有人?還有人願意傾聽?還有人願意接納?還有人願意愛?
去愛一個這樣、那樣的我?
- Sep 18 Wed 2019 20:55
陪她一段
- Sep 18 Wed 2019 07:40
不說話且不願意連結的孩子
書裡寫了這一段,我想起與依蓮的連結,最初她被送來我這兒,她不願意見我,不願意說話,對我產生敵意。
最後她願意見我了。
她怎麼願意見我呢?
我在工作坊遇到很多家庭,孩子完全不願意溝通,甚至將父母吼出去,因為孩子已經有力量,長成一個青少年了,過去的應對模式種下了因,現在的狀態成了果,父母連好奇都無法施展,那麼怎麼辦呢?
一則是父母需會「表達」。
- Sep 16 Mon 2019 07:48
關於當下的體驗
晨起若是無意識,思緒經常亂飛亂竄,身體的感覺如爆炸後,如塵埃紛飛且嗡嗡作響,若將意識拉回當下,專注於當下的狀態,正如塵埃緩緩落地,寧靜如漣漪逐漸擴大,若是駐紮當下更深更久,電流起自內在某處,如喜悅的浪潮上灘,一陣一陣推向身體各處,繼而大規模的寧靜感停駐。
所謂的「更深」意味更專注,我嘗以握手或擁抱譬之,凡人以為所在當下,然並非全然處於當下,全然就是專注功夫,非專注於外在而是內在。但專注於當下是素養,嘗試以文字或語言描述,常常失去箇中真諦,因此當下亦是體驗性。
有人來信詢問:「為何當下亦是體驗?」我其實不知道如何回答?試著以上述文字描述。
- Sep 10 Tue 2019 15:31
尋找一個自己
吉隆坡沒有UBER,朋友幫我叫了GRAB,20分鐘的路程31馬幣,結果來了一輛高級車,這是很舒服的商務車,司機是一個印度人,卻說得一口流利的華語。
印度司機住過台灣,待了整整5年,台灣人為他取了綽號「小黑」。他的皮膚的確偏黑色,留了一撮山羊鬍鬚,華語夾雜著英語聊天,樂天開朗的神情很有感染力。
他已經有了三個孩子,開GRAB一年多了。開GRAB之前是在泰國工作,除此之外,還在澳洲、印尼、菲律賓、緬甸工作過,直到去年回到吉隆坡。
- Sep 08 Sun 2019 14:01
看似尋常最奇崛,成如容易卻艱辛
從吉隆坡搭飛機,到沙拉越的詩巫,再飛到沙巴的亞庇,行程安排稍寬鬆,我有機會到海邊散步,坐在游泳池畔露台寫作,到菜市場看此地人生活,吃了多種從未嚐過的水果,曬了能讓人流汗的太陽……。
這些都是日常,我也如常的寫作,正在寫的一篇,是新書《守護之心》的〈修練最難是日常〉,這是我明年才要出版的書,耀明與我一起創作,他為這一篇引了一個故事:
我想起宋朝文豪蘇東坡,曾路經一處破宅院,朱槿籬牆花開紅豔,猜想主人應是綠手指,不然哪得紅花滿蹊?蘇東坡絕計叩門拜訪,心想相迎者應是美貌的佳人,未料卻是一位老婆婆。老婦身穿青色裙襬,一朵紅艷朱槿簪在髮際,她年少守寡獨居三十年,每日生活以花相伴。
- Aug 29 Thu 2019 08:15
一個這麼好的人
搭UBER去高鐵站,司機頭髮綁著特別髮辮,我辨認出曾經搭過他的車。搭UBER時我偶爾閉目養神,偶爾與司機談談話,談話內容多半是:UBER開多久了?怎麼會想來開UBER?UBER的吸引人之處?與之前的工作如何?……
因為我曾起心動念兼職,想去開UBER試試看,我想到的是30歲的自己,若當時有UBER,我應該會去跑UBER,我職業的可能性會變大。如今我有開UBER的念頭,只是動千分之一的念罷了,大概是趕不上這個時代的感嘆,況且我目前開的車是15年的二手車,應該不符合UBER標準。
我與司機談動念兼差UBER,但是我目前工作自由,UBER也快要轉型了,我只是為30歲的自己說話。司機聽了很有感觸,他說30歲之前他在夜市擺攤,賣滷味賣到凌晨,賣完常去和朋友喝酒,30歲那一年他中風了,差幾分鐘他就沒救了。
他知道不能再這樣下去了,結束了滷味小攤,跑去找了一份工廠作業,妻子就是在那時離開他,丟下他與兩個孩子……
當時業主對他很好,包了紅包給他,讓他覺得很溫暖,還有一點兒力氣活,兩個孩子也都在襁褓,他也要為了孩子站起來。妻子再也不曾回家,不曾回來看兩個孩子,也不曾拿錢回來過,他最後選擇離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