週二晚上得空,去善榛的讀書會。
 

她帶領《薩提爾的對話練習》,我想去看看她如何帶?自己能有所學習,也給她一點兒支持,看自己的書如何被讀?
 

善榛的態度從容,調度相當美好,我很享受於其中。旁觀她的帶領,我的想法被激盪,也許日後也帶讀書會,無論是自己的書,或是其他作者的書。

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也不知道第幾次了?為法官進行講座。但是在法官學院演講,這是第一次前往。

朋友在法界工作,長期關懷弱勢、邊緣孩子,參與了幾次工作坊,進而邀約一場講座。

過去在法院講座,都是兩小時短講,這次則是一日講座,因此與法官互動較多。我詢問法官們的期待,大部分的法官表示,他們負責審判工作,但是否能在法庭上,即使是短暫的互動,能讓青少年有正面影響?

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很多夥伴問我:「為何你會走上靜心?」、「為何你也開始談能量?」
我33歲接觸satir模式,34歲遇見貝曼老師,遇見貝曼之前,我對心理學有距離。
與其說薩提爾打開我視野,不如說貝曼老師開啟我,那是我親身體驗一個人,展現其生命應對世界。

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X來電抱怨日常,日常的諸多發生,都是生命不願承受,尤其是意外與失落,包括孩子的脫序、工作的不順,甚至車子與家電壞去……
「為什麼我都遇到這些『爛』事?」X的不耐已經滿出來,X用的不是爛,是另一個字。
「那透過這通電話,你想要什麼呢?還是要我傾聽就好?」

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完成了學員提問回饋,幾位學員有新進展,我決定耗時回答完問題。回應與不回應,並非我的責任,我只是隨性視一己狀態。
 

落地窗外的斑鳩飛來,在夕陽中埋首新居,將銜來的樹枝排列。這裡不適合斑鳩搭巢,這裡是人類的住居,但這對斑鳩而言,是很遺憾的結果。
 

當我身處童年時光,我會讓斑鳩建巢,看斑鳩起居產卵,或者伺機逮住斑鳩。

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上台北工作空檔,與R見了一面。

放晴了一陣子,突然落起暴雨,R全身濕透了,說貪方便未帶傘,被雨落下狂潑一陣,並非故意如此,感覺卻也挺美好的。

R拍拍身上的水珠問,「你多久沒徹底被雨水灌下?」

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影音媒體的興盛,讓人閱讀書籍之外,多了其他的選擇。

我發現影音的學習,已經佔據了生活的一部份,尤其是YOUTOBE上的資訊,不只是TED,更有連結各頂尖大學網站,只要細心歸納一下,免費學習資源繁多,搭配書本閱讀學習,變得有趣的多。

因此我歸納了幾個生物、科普、勵志、藝術、傳記的影音,分享給姪兒姪女,並且與他們一同觀看、討論,我覺得充滿著樂趣。

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梅雨季節的空氣,既潮濕且溫潤,雨順著窗戶滑下來,看出去的世界朦朧,具有節奏性的一種安靜。
停頓在那樣的感知裡,我的童年有幾幅畫面。其中一幅是4、5歲時記憶,住在練武路租來的眷村平房,落雨時多處漏雨。漏水之處放著盆子,滴滴答答接著雨水,水滴在盆中濺起來,印象中母親在廚房,正在為我煮食,似乎未受漏水所苦。
那是幸福的畫面。

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五月初到高雄演講,對象是大學生們,講「從覺知到好奇生命」,當初為何答應這一場講座,已經完全記不起來了,因為我已經較少接演講,更少對大學生演講,而我自己訂的主題「覺知」,更是第一次講這樣的主題。
 

我想過要落地「談覺知」,需多用一點兒互動,多一點兒提問與挑戰,再搭配故事談覺知,似乎比較能將這概念普及,因為我們的教育裡,無論是家庭教育、學校教育並未教「覺知」。
 

數年前我看過一套書,3本《追蹤師》系列,我以為充分運用了覺知。覺知應是基本的能力,並非一種發明或創造,那是對所處世界的感應,透過覺察活出自己的生命。

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之前答應了一個單位,要為一群學習者上課,這300人的學習群組,都是積極想學習者,但是因為疫情之故,無法出國演講與工作坊,對某些人的約定無法進行,因此改為我最不熟悉,也最不願意進行的線上課程。
 

主辦單位請我寫一封信,給參與的夥伴們,期望能夠過一封信,傳達給參與者持續練習的信念,因此我寫了一封信。
 

 

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