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行天宮下捷運,台北的天空陰霾,賣玉蘭花的阿婆走來,眼神殷殷切切,為了50元的生活費,我數次在行天宮站遇見她。陰霾的天空下,其實無風也無雨,偶爾也見幾個人帶傘,我就是其中一個,從滂沱大雨的台中來,手裡的雨傘成了柺杖。
進入大樓的教室前,一個清秀女孩步行上階梯,手裡拿著一根鋁杖。
我在她身後30公尺,她眼睛無法看見,是寫作課的學員,所幸天空只是陰霾,女孩不需要勻出一手撐傘。
在行天宮下捷運,台北的天空陰霾,賣玉蘭花的阿婆走來,眼神殷殷切切,為了50元的生活費,我數次在行天宮站遇見她。陰霾的天空下,其實無風也無雨,偶爾也見幾個人帶傘,我就是其中一個,從滂沱大雨的台中來,手裡的雨傘成了柺杖。
進入大樓的教室前,一個清秀女孩步行上階梯,手裡拿著一根鋁杖。
我在她身後30公尺,她眼睛無法看見,是寫作課的學員,所幸天空只是陰霾,女孩不需要勻出一手撐傘。
巷子口的阿桑將我攔下來,要我訓上高中的孫子,說孫子對課業不在意,不好好讀書……云云。
孫子時而低頭,時而看路邊的車,對奶奶的責備顯得無奈,神情像漂浮的太空人,沒有重力感的狀態。他穿著學校制服,手腕上戴著彩色手環,腳下的球鞋雪白得有點兒亮。
阿桑的聲音將我拉回來:「一點兒查埔人的氣魄都沒有,根本不像男子漢,讀冊也不好好認真讀,整天只曉得玩,交一些壞朋友……」
媽媽跟我抱怨女兒,動不動就生氣,最近的事件是:母女一同去書局,女兒想買一本托福的書,卻在言情小說區流連,翻了好幾本言情小說。母親笑著說:「看這些書不會讓妳英文高分。」
女兒突然翻臉:「翻一翻這些書不行嗎?」
媽媽解釋:「可以呀!我沒有說不行呀?」
三天工作坊的第一天,一位媽媽很著急,向我投訴孩子沈迷網路,完全不理會大人,她要孩子讀些有益的書,看有益的頻道,孩子完全不願意。不止如此,孩子還會口出惡言,並且打媽媽……
家中有人和孩子對話嗎?媽媽說孩子根本不理她,要怎麼樣對話呢?
我邀請她學習與孩子對話,媽媽一點兒都聽不進去。
孩子的口出惡言,打媽媽是哪裡學來的呢?媽媽完全不明白,因為孩子罵她,比她罵孩子還嚴重,況且她打孩子下手沒像孩子這麼重…..
媽媽只想解決問題,卻不明白孩子的反應,很可能從自己的教養而來。媽媽告訴我,只要能解決問題就好,我要她回到內在,要她運用對話,她看起來並不想聽。
和甘耀明閒聊,聊下一本合作的書,突然聊起了武功?
我長耀明5歲,算是同一世代,那個世代的男孩,稍微蠢一點的,會迷上武功!我現在光想那畫面,都是龍、蛇、虎、豹、鶴,十足蠢蛋的樣子。
耀明受了楚留香啟發,我看多了成龍的電影,夢想打抱不平、拔刀相助,可以不受人欺負。
數咖彭甫堅老師邀約演講,地點在東海大學銘賢堂,我閉起眼睛都記得怎麼走?
好長一段時間沒有進東海校園,此刻是落雨的夏季,從約農路經路斯義教堂,左轉一小段就到銘賢堂。
夏季的雨落在鳳凰樹上,那光景實在太美麗了。
也許因為這麼美麗,潛意識提前一天到達,方知來錯時間了。確認隔天才是演講日,隔日早已排定兩日校長工作坊,這一次的烏龍是自己不察。
甫堅陪著我走一段路,幫我抓走頸項上的毛毛蟲,脖子隔天就留下印記,我也好久沒有被毛毛蟲爬過了,那是孩提時期記憶。
清晨6點15分,天光漸次展開,能量在大地擴張。
窗前一株白朱槿,含苞朝向日出的東方,姿態凝神且專注。
我注視朱槿的姿態,含苞的樣子虔敬,這是一幅美麗的圖像。
照片裡的人看來都年輕,耀明的模樣很青澀,我還是長頭髮,瑤華還看不見白頭髮呢!以現在50歲的年紀看那時,當時怎麼看都是青春。
我們三人當時好稚嫩,想要共創寫作班。在此之前,三人都在山中森林學校教書,幾年內我們都離開了,三人懷念山中的教育理念。我們離開山中的原因,乃山中學校理念與我們漸行漸遠,已經越來越不一樣了,我們因此紛紛從山上到山下,未想過在教育上再相遇,未料還能聚於一堂。
2015年我出版《心教》,一個女孩透過友人,跟我取得聯繫。女孩為何想見我呢?女孩在圖書館看了《心教》,推薦給諸多大人看,她希望大人能學習這樣的教育,學習這樣應對孩子的方法。
女孩當時常暈眩,我跟女孩談話時,在她暈眩的感受上探索,發現女孩並不在乎自己感覺,常以頭腦的認知,應該如何、如何來認定情緒。當我邀請她跟身體連結,她感受到了暈的感覺,接著感受到了悲傷,我邀請她時常跟情緒連結,那是愛自己最基本的方式,這個靈透的女孩,之前不知道如何跟情緒連結。
女孩接著出國留學了,我去年斷腿之後,仍拄著柺杖演講,她特別來聽講且來看我,此後我一年未再見她。
海天的邊界處,燈火明亮於黑暗,更遠的背景是山,霧溫柔籠罩著。此刻是濛濛亮的清晨,是檳城海域旁的旅館,從11樓的窗玻璃遠望,海景安詳靜謐,眼前緩緩移動的一盞燈,是出海的一艘舟子。
很自然的想起北野武「那年夏天寧靜的海」。
檳城的海溫柔寧靜。
遠方的雷聲好溫柔,從遠方緩緩推來近處,我就這樣被喚醒,醒來時凌晨四點鐘。透著窗玻璃看著安靜的城市,路燈有序的、溫柔的、堅持的,亮著,雨已經淅瀝瀝的落下了。
尚未甦醒的城市很寧靜,我醒著的心靈亦寧靜,浮現出幾個在城市裡的臉龐。
曾經問我:「人為什麼要活著?」的清秀女孩,在演講結束後打招呼,小女孩亭亭玉立了,美麗得讓我認不出來,她特意來見我一面,即使是匆匆一晤,我感到很溫暖。上一次見面是兩年多前,猶記得我回問她時,她奪眶而出的眼淚,那是生命力的呼喚。
5月25日,鄰近此日的前幾天,我腦海浮現了這個日期,我腿斷掉已經一年了。
才一年哪?我撫摸著腿?不是痊癒甚久了嗎?
2017年的今日,我晨起搭高鐵,去馬來西亞演講,半夢半醒的狀態下,撞倒了高鐵的椅子,腿骨竟因此斷裂了。拖著斷腿搭飛機,從吉隆坡、巴生到檳城,拄著柺杖回台灣。
我第一次到黃山,到了一個僻靜的山村,是來舉辦工作坊。
邀請我舉辦工作坊的王君,2014年取得一卷錄音,那捲錄音效果並不好,是我當年在上海兩天的演講,王君竟然反覆聆聽,並且實際運用在學校,讓他感到非常驚奇,他開始在網路上搜尋,關於我的視頻與訊息。
王君到西安、鄭州聽我講座,跟我寫訊息互動,更邀集了一群伙伴,籌組我的讀書會,導讀關於我所寫的教育書,並且落實在教育與生活,更進一步邀請我來黃山,進行三天工作坊與一日演講。
在上海叫了一輛車,出租車的司機很年輕,講話是北方口音。經詢問之後來自商丘,32歲的年紀,孩子已經上國中。問起怎麼來上海打工?出租車司機一言難盡,但是上海交通易阻塞,剛好聆聽他難盡之言。
他原是個養子,上學時功課挺好,還是個文藝青年。喜歡看韓韓、以及玄幻文學,他這一代成長的人,正是韓韓當紅,玄幻文學當道。但他也看不少外國名著,比如簡愛、傲慢與偏見、咆哮山莊,他的國外書籍閱讀,倒是挺像我這一輩,大概是鄉下資源少,能獲得的書若非大眾叢書,即是經典文學吧!
和旭立的夥伴,以及瑪麗亞開會,討論週日流程,是個特別的經驗。
瑪麗亞98歲了,她非常健談,開口滔滔不絕,暢談她的想法,我若想要發言,需要打斷她。她強調了幾次,我們是平等的,我內心尊敬她。
台灣幾個薩提爾夥伴,長年跟著瑪麗亞,比如張瑤華、見曄師、成蒂、張天安…,常自費飛到大陸當助教,就像瑪麗亞曾跟著薩提爾。我不如夥伴們認真,只上過瑪麗亞的工作坊,還有她主持的大小型討論,但18年來僅有5次,並未與她貼身談話。這一次坐在瑪麗亞身邊,她像個藝術品一般,她的皺紋、皮膚、凝視的眼神,彷彿向愛借來的軀殼,我在她一旁凝神聽著,雖然我還是走神了,我比較聚焦在她的舉手投足,或者她不語的神情。
幾個來談話的朋友,都談到了「不能拒絕」,問我是否都不拒絕別人?
答案剛好相反,我常常拒絕別人。拒絕演講、拒絕請求、拒絕晤談、拒絕吃飯、拒絕閒聊……,我有自己的歡喜、選擇、能力以及需求,沒那麼多時間,能力亦非無敵。朋友們紛紛問:「當你拒絕他人,別人受傷怎麼辦?」
這也是他們需要的學習,那不是我的責任,但是我可以接納他們,那也是我的學習。
到香港分享對話,進行教室小眾的分享,不少友人來致意,問候像風鈴聲丁鈴鈴,那麼多熟悉的夥伴,在異地串起一陣銀鈴聲,清脆的道著溫馨的祝福。
除了小眾分享,還需在大堂聽講,聽葉丙成與王政忠演講。
好久沒有聆聽演講,這一次老實巴交的坐著,純粹是不得不聽。
為公務員辦工作坊,對我而言,仍然是挑戰,我僅考慮一下子,還是接下工作了。
工作坊動輒兩三天,一般人都是自願前來。但公務單位培訓,一如教師單位研習,似乎是不得不來,也不知道講者背景,更不知道具體課程為何?
講者需要面對的挑戰,是聽者沒興趣,可能會看手機、接電話、看書、改作業、打瞌睡……。這些狀況一如老師的挑戰,學生也會沒興趣,因此學思達等教學法興起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