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Aug 16 Thu 2012 16:43
聽命或反抗,都不是好消息(聯合報青春名人堂0816)
- Aug 16 Thu 2012 16:38
把問題視為自己的問題(聯合報青春名人堂)2012.08.02
很多人談論現今環境時,常引用狄更斯《雙城記》的開篇名言:「這是最好的時代,也是最壞的時代。」為各種脫序的亂象,找一個激勵人心的說法。
拿狄更斯這句話,檢視當今教育環境,真是再恰當不過了。國民教育普及、各級學校林立、教育資源充足……這是最好的時代;學生不受教、教師束手無策、升學制度混亂……這是最壞的年代。要怎麼看這個時代的教育呢?大多數人顯然多半聚焦「壞」的資訊,抱怨這些「壞」的現象。
學生根本不專心聽課,講話、瞌睡、做自己的事;學生不服管教、對老師嗆聲,教師無力可管。類似的劇碼,每隔一段時間就占據媒體版面,感嘆這個時代的教育如何能有希望?以前的教育有多美好……
「夠了!」我看到新聞時,常在心裡這樣喊,多說無益。
以前的老師只要說一,學生很少敢說二,教師的權威很大。現今的教師沒有權威,並非「學生」變了,而是「我們」都變了,「社會」都變了。因為我們也都敢於反抗權威,敢於批判總統,敢於質疑學者專家,學生耳濡目染,在社會的大缸子裡,自然感染這樣的文化。這樣的現象,並非恢復體罰,或者教師更嚴格就能解決問題,試問國家使用極權對待人民,就能讓人民順服嗎?
- Aug 01 Wed 2012 08:34
我正陪你一同度過(聯合報青春名人堂2012.07.19)
羅曼‧羅蘭在其名著《約翰‧克利斯朵夫》的開頭:「真正的光明 ,並不是沒有黑暗,只是不被黑暗給吞噬罷了。」常讓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思考:「一個健康的孩子,並不是沒有負向行為,只是大人不聚焦在孩子的負向行為罷了。」
我和小樹有約,為了他日益下滑的功課,他答應要完成每周的讀書進度。約定的時間到了,但小樹的電話卻沒人接聽,難道他忘了嗎?我心裡正納悶,將車子掉頭回家,便接到小樹媽媽的電話。
「我兒子今晚是不是和你有約?」小樹媽覺得沮喪,因為孩子忙著玩耍,說今晚沒有和我約。
- Aug 01 Wed 2012 08:29
她的感受被照顧了(聯合報青春名人堂2012.07.05)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im80081888/1380880802-1076184064.jpg)
(可樂王繪圖)
托爾斯泰在《安娜‧卡列尼娜》的開場白:「幸福家庭,樣貌都相似;不幸的家庭,卻有著各自的故事。」常在我的腦袋裡徘徊,尤其當我遇到偏差行為的孩子,他們家庭的面貌便在我腦海拼湊,即使是常見的父母離異,對這些孩子而言,都失去了家庭圓融的幸福。
- Jul 08 Sun 2012 10:24
2012年暑期青少年書單10-15歲(為親子天下暑期選書)
選書標準 |
- Jun 27 Wed 2012 14:27
我學習薩提爾模式(SATIR MODEL)的經歷與運用Ⅲ
很多心靈書籍提到如何更真實的活著?路徑不外乎誠實面對自己的內在。然而怎麼樣才算是誠實面對自己的內在呢?靈性導師教導我們:要與自己的感受接觸,並且和自己的感受相處。
這兩年我從托勒、李爾納、巴觀與斯瓦米韋達.帕若堤等靈性導師的書籍中,都看到類似的說法。但是單就與「感受相處」,可能會使人困惑,我們隨時都與感受相處,不是嗎?
感受在冰山圖裡,位於應對姿態之下的第一層。
- Jun 26 Tue 2012 12:05
我學習薩提爾模式(SATIR MODEL)的經歷與運用Ⅱ
John Banmen介紹冰山模式,為我開了一扇新的窗。
我猶記得,John Banmen介紹完求生存的四種應對姿態之後,邀請觀眾上台,為觀眾們示範冰山如何運用。John Banmen要我們注意幾個管道,其中一個管道是我們在看個案時,個案有什麼反應?另一個管道是我們的內在發生了什麼?第三個管道是看看他如何使用冰山的各個層次?
當時,現場的觀眾看John Banmen示範時,很多人都落淚了,據我的理解,很多人被個案觸動而落淚。因為很多人的內在,也和個案一樣,有同樣被卡住的經驗,觸動內心深處難過的感受,那樣的感觸,彷彿我們讀了一本令人感動的書,觸動我們內在的經驗。
- Jun 25 Mon 2012 15:29
我學習薩提爾模式(SATIR MODEL)的經歷與運用Ⅰ
2012年3月底,我出版了教育書《麥田裡的老師》,書中呈現了我學習薩提爾模式(SATIR MODEL)之後,運用在教育領域的心得。書出版之後,我參與了不少教育座談與講座,很多人詢問我,何時開辦薩提爾模式(SATIR MODEL)的課程?我都建議上呂旭立文教基金會的官網查詢,因為我便是從基金會舉辦的工作坊學習而來。
除了呂旭立文教基金會,很多學習過薩提爾模式的學員,都已經舉辦工作坊或者講座已經很長的時間,比如張瑤華、張天安與張璣如等老師,他們對於工作坊的流程以及對薩提爾模式的熟悉與能力,都遠遠超出我甚多。因此有興趣的朋友,可以留意基金會與這些人的相關資訊,以便更深入的學習。
我在呂旭立文教基金會參與過John Banmen為期兩年的初階專業課程,以及進階專業課程,也參與過. Maria Gomori的幾場講座。其後便沒有再參與薩提爾模式的工坊,我的資歷與專業性的學習並不多,但對我的人生與教育有很大的幫助,因此我想寫一些雜文,將這一學習經歷分享給有興趣學習的朋友。
- Jun 12 Tue 2012 10:20
他們並不壞,只是渴望愛---問題小孩問題在哪裡?(轉載20120609中時開卷▉書話題)
少女小玫正值15歲的青春,亮麗的外表下,有著敏感的性情,是一般大人眼中的問題小孩。她耳朵上多達十餘個耳洞,手腕和大腿劃了十餘條蚯蚓般的血痕,抽菸的手細碎地顫抖著,耳機流洩出來的音樂是大人不理解的Death Metal(死亡金屬)。她對流浪動物有諸多憐愛,卻對同學甚至老師暴力相向,媽媽經常為她的行為感到困擾。
當小玫來到我跟前,訴說生活的煩惱時,最近出版的兩本新書《相約自殺的少女》與《關於少女的殺人告白》的故事,開始在我腦中浮沈。
外表乖巧可愛,內在傷痕累累
- Apr 23 Mon 2012 10:02
《Monsieur Lazhar》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im80081888/1380880803-3779219114.jpg)
Lazhar必須從學校的教師職務離開了,他的身份是難民,來自藍天遼敻的阿爾及利亞。他的妻子是作家,因為新著作牽涉社會議題,被恐怖份子威脅恐嚇,最後來不及逃到突尼西亞,公寓被縱火,和孩子一起葬身火窟,其中一個孩子跳樓而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