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人有慣性,遇到常犯的錯誤,總是一犯再犯。因為我們已經將這些反應,制約成一種方程式,不自覺便會朝那些習慣前進。

 

當人們想要改善某些問題,卻又忽略自己有這些慣性,問題往往不會改善。比如知道罵粗話不好,但口頭禪已經養成,和別人聊著聊著,一句粗話又出口了,無論如何都改不掉。這種現象,通常是頭腦「知道」要改變,但其實並未真正「意識」到要改變。除非罵粗話的人,突然被自己心儀的人聽見,或者被長官嚴厲責駡,這人才真正「意識」到問題,做了改變。

 

孩子也是如此,他們往往「隱約」知道自己應該如何?或者「隱約」知道自己的問題,但是從未真正「意識」到問題,儘管大人們耳提面命,孩子依然沒有改變。因為大人常常創造出更多問題,而忽略了真正的問題。

 

這樣陳述,也許一般人很難理解,我試著以教育現場的狀況提出說明。

 

課堂上好動的孩子

課堂上總有些孩子比較好動,在教室裏無法安靜下來,讓老師頭疼不已。我常聽見老師告訴我,上課講了又講,罵了又罵,也處罰過了,孩子就是改不過來。有時候孩子安靜一會兒,又開始調皮吵鬧,捉弄同學了。

 

為什麼老師怎麼講都沒用呢?

 

因為老師的糾正、責罰、怒駡,都已經成了慣性,而孩子的回應,也成了慣性,長久以來,成了教室中固定的戲碼。

 

孩子沒有意識到「好動」、「吵鬧」是個問題,總是在慣性中和教師應對,也將力氣花在對抗、辯解與逃避之中。

 

如何幫助孩子意識問題?最重要的一點,捨棄我們常用的慣性對待。其次覺察自己內在的感受,並且處理這些內在感受,若是大人沒有處理自己感受,很容易和孩子流於情緒、對與錯的對抗,而忽略真正的問題。

 

若大人整理好自己,便能真正針對問題,專注和孩子談論。並不是以說教,也不是責駡的方式,而是討論「上課怎麼會一直吵鬧?」、「吵鬧被處罰,會不會委屈?」、「吵鬧的時候,是故意的嗎?還是無意識?」、「如何幫助你,在你吵鬧的時候靜下來?」、「若是你吵鬧,我還是會規範你,你會生氣嗎?」

 

上述問題聚焦在事件、感受與意識,往往會得到好的結果。

 

我在課堂上帶著20餘位過動症、妥芮氏症的孩子,都是以這樣的方法討論,讓孩子意識問題,再以明確的規則輔佐,成效相當好。

 

讓孩子意識學習的問題

很多孩子學習的時候,真正的問題往往是沒有「意識」問題。

 

比如孩子總是寫錯字,而且是同樣的錯字。老師讓孩子糾錯、訂正、罰寫,依然無效。因為孩子在寫字的時候,常隨著慣性,並未「意識」到自己的慣性。要讓孩子不寫錯字,最有效的方法,是和孩子討論,這個字怎麼常寫錯?下筆的時候,心裏面有提醒自己嗎?如何在寫字的時候,能覺察寫字的狀態呢?

 

不只是寫字,其他功課也是如此。孩子的功課總是不好,我們是否一直使用同樣的方式,同樣的語言,想要改變他們,仍然無效?問題出在哪兒呢?我們並未意識到孩子真正的問題,孩子也未意識自己的問題。比如孩子學習時是否專注?若是不專注,我們如何陪他討論面對「不專注」,而不是只有叫孩子專注,這便是意識問題。其他如孩子遇到某一門科目,心裡便會恐懼、甚至排斥、沒耐性,那麼真正的問題應是這些,而不是一味要孩子加油而已,這便是意識到真正的問題,在我的經驗裏面,最有效的學習方式,是對自我的學習狀況有所覺察,意識自己想要學好,而不僅是想要或是知道要學好而已。只要孩子有了意識,便離成功不遠了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