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幾年來,我經常在各地講座,對象從國小學生到大學教授都有,因為我身兼多項職務:寫作班負責人、教育協會理事長、大學課程發展委員、多所學校與文教機構顧問……

很多人都有和我類似的頭銜,並不值得一提,值得一提的是我只有大學畢業。我常對大學教授們講古文教育、班級互動模式與討論方法,甚至身兼評鑑委員、赴國外講座時,眾人最好奇我如此學歷,如何有這樣際遇?

這個問題我很難回答。因為我大學考了四年,連滾帶爬考上東海中文系。青少年時期開始打工,做過泥水匠、貨櫃搬運工、髮廊小弟、餐廳服務生、人力仲介、業務員……

大學畢業之後,不知道能從事什麼職業?心中有寫作的大夢,卻相當虛幻,甚至三餐都難以為繼。我為了省錢,在菜市場買一大袋一百元的小麵包,三餐靠它,吃了一個月,瘦得僅剩46公斤。

三十歲那一年,我三天沒有進食,想起垃圾桶有室友丟棄的外食,撿起來加熱後吃下,不止味道酸臭,心也相當酸楚。

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 
  2012
114到花東附小講座,收穫很多。

 

見識到花蓮火車票難買、太魯閣號不方便閱讀與打字、台中火車站一日半停車費1130元、火車準點發車準點到達,收穫一也。一日的中餐與晚餐,都到同家餐館用餐,而且是不同人帶我前往,收穫二也。花蓮教師與家長很熱情,不忍心在漫長的3小時講座打瞌睡,很熱情回饋,收穫三也。認識一批很有熱情的教師,真誠互動並且延續工坊,內在有了交織的溫暖,收穫四也。11月的北迴線山林仍蓊鬱,黃葉點綴,雲霧飄渺,河谷芒花搖曳,心靈也有搖晃的美麗,收穫五也。在火車上寫完一篇古典詩詞的書稿,收穫六也。

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晴晴是個憂傷的女孩,談到任何生活點滴,經常流淚嘆息。

她認為自己不夠好,沒有好好念書,總是太懶惰,錯過太多機會,找不到人生方向,已經太老了……

她喜歡和我談話,讓心靈補充一下電力,尋找一些方向,探索一些自己未曾發現的力量。她常問我:「為何你總是能看到人的正向?」我微笑,不知如何回答,但腦中迴繞著一首詩,出自瑪莉‧奧立佛的〈野雁〉:「你無須樣樣都好,也不必卑躬屈膝,在沙漠行走百里。你只需讓自己的身體——那個柔軟的動物,愛它所愛。告訴我你的沮喪,說說你的,我也告訴你我的,與此同時,世界繼續行進。」

是的,世界仍繼續進行,並不會因為自責而改變,因為責備是無用的。一行禪師說:「如果你種的萵苣長不好,你不會責備它,這是不言自明的道理。」但遺憾的是,人們總學不會愛自己。晴晴只有19歲,怎麼就覺得自己這麼多不好呢?她的自責已經將自己淹沒,生命窒息了。

她的父母都是教育專家,不僅學問淵博,教育觀念開放且民主。晴晴說父母都很支持她,家庭氣氛很和樂,沒有什麼不好的經驗。

我邀請晴晴深呼吸,想一件和父母印象深刻的童年互動,晴晴立刻不假思索說了一件事:「國中的時候,有一次考了第五名,媽媽很高興地跟我說,『考得很好呀!下次可以考到前三名了。』」

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


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泰戈爾的《漂鳥集》韻味雋永,讓人咀嚼再三,回味良久。曾經是文藝青年的雪兒,經常吟詠:「樵夫的斧頭,問樹要斧柄,樹便給了他。」雪兒喜愛這首詩,覺得這是為人父母的最佳寫照,為了孩子,付出珍貴的青春,付出了一切。

雪兒愛孩子,每日接送孩子補習,買最時尚的手機、最營養的補品,暑假還送到外國遊學。孩子雖然乖巧,但是脾氣不好,動不動就生氣,也欠缺耐心。雪兒經常自嘲:「孩子是斧頭,父母是樹!」

但是這把斧頭將樹砍死了,怎麼辦?小雪被詩歌感染,精神存在一股昂揚,「那就是父母的宿命吧!」

雪兒的孩子出狀況了:拒絕去上學,勉強去學校卻不說話,疑為「選擇性緘默症」;在家裡面則情緒不穩定,脾氣常一發不可收拾。

雪兒終日沮喪,詩書無能解悶,見了人便搖頭嘆息。有人半安慰半調侃地拍拍她,「孩子是斧頭,父母是樹!這就是父母的宿命。」

雪兒忍不住哭泣了,顫抖著身子啜泣著說:「可是我好痛,好痛,好痛。」

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珍‧奧斯汀在其名著《傲慢與偏見》的開頭寫道:「毫無疑問,每個鑽石王老五,都渴望有嬌妻相伴。」

我閱讀這部名著時,書中的「鑽石王老五」讓我想到的,不是上流階層展現的傲慢與尖銳,而是我曾帶過的孩子們。尤其那些妥瑞氏症、過動症或是不語症的孩子們,常被世俗的偏見綁縛,讓他們內心深埋孤單。

「小時」就是這樣的孩子,他並不傲慢,卻總是在行為或語言上挑釁別人。課堂上有他,老師便有得忙了:一會兒踢同學椅子,一會兒將橡皮擦當棒球;甚至將教室當摔跤場,想和同學打得你死我活。

小時沒有朋友,但我知道他和王老五渴望嬌妻一樣,渴望朋友。我從他孤單的眼神,挑釁同學的方式,還有下課時看同學玩耍的神情,便知道他想擁有朋友。鑽石王老五傲慢的態度下,擁有真誠的性情;小時調皮的態度下,也有純真的個性。小時嫉惡如仇,對故事中的壞人反應強烈;小時熱心助人,為同學尋找遺失的筆,絕不放棄;小時慈悲善良,見弱勢同學哭泣,他既憤怒又感傷……

但這些美好的特質,皆敵不過平時調皮的態度,讓眾人對他有偏見。更何況他患有口吃,一緊張起來期期艾艾不停,成了大家的笑柄,小時往往憤怒以對,人們對他的偏見更深了。

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人有慣性,遇到常犯的錯誤,總是一犯再犯。因為我們已經將這些反應,制約成一種方程式,不自覺便會朝那些習慣前進。

 

當人們想要改善某些問題,卻又忽略自己有這些慣性,問題往往不會改善。比如知道罵粗話不好,但口頭禪已經養成,和別人聊著聊著,一句粗話又出口了,無論如何都改不掉。這種現象,通常是頭腦「知道」要改變,但其實並未真正「意識」到要改變。除非罵粗話的人,突然被自己心儀的人聽見,或者被長官嚴厲責駡,這人才真正「意識」到問題,做了改變。

 

孩子也是如此,他們往往「隱約」知道自己應該如何?或者「隱約」知道自己的問題,但是從未真正「意識」到問題,儘管大人們耳提面命,孩子依然沒有改變。因為大人常常創造出更多問題,而忽略了真正的問題。

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同學阿快在大陸工作,偶爾回台找老友相聚,除了工作之外便是聊聊孩子的教育。阿快曾語重心長地說:「教育呀!就是一場漫長而痛苦的等待。」

阿快有感而發,讓我想到哈金的小說《等待》,小說開頭讓人既發噱又無奈:「軍醫孔林每年夏天都要回農村老家,跟妻子淑玉商量一次離婚。」

阿快也有類似的狀況,但不是和妻子離婚,而是希望大兒子跟他到大陸讀書。他每次返台,孩子都猶豫不決,一會兒答應,到頭來又反悔了,類似的戲碼年年上演。

為什麼只帶老大到大陸呢?阿快有太多理由。最主要的理由,是老大沒耐性,容易發脾氣,孩子的媽媽常常抓狂,再這樣下去該怎麼辦?兒子一天天長大,個性卻愈來愈壞,若是孩子就近讓自己看著,又跟弟弟分開,個性也許就能轉變了。

老大脾氣如何壞呢?又如何沒耐性?我請阿快舉個例子。阿快的例子不勝枚舉,僅是想想便氣呼呼地說:「昨天要他去寫功課,他竟然對我大發脾氣,氣死我了。」

我要他重演昨夜的戲碼,如何叫兒子寫功課?阿快不大習慣重演對話,試了幾次,終於進入狀況。阿快語帶不耐煩地說:「都幾點了?還在那兒玩?功課做完沒有?」

兒子怎麼回答呢?據阿快的說法,兒子轉頭咆哮:「好啦!知道了啦!很煩咧!」接著就是一連串的衝突、說教與賭氣。但我很好奇,這樣的情況,即使到大陸也是一樣上演呀!

阿快說完,無奈地嘆了一口氣:「孩子脾氣那麼大!我親自帶,會比他媽媽還好一點啦!其他就只有『等待』囉!」

我問阿快:「只是等待有用嗎?問題沒有解決呀?孩子到哪兒都一樣呀!」哈金的《等待》書中主角軍醫孔林,最後等到一紙離婚證書了,但沒有等到他的幸福,等到的只是人生的無奈與困惑。

阿快雙手一攤:「要不然怎麼辦呢?」

我告訴阿快:「如果要孩子不生氣,擁有好脾氣,那麼你得先不生氣呀!」

阿快激動地說:「我哪有生氣?」

我沒作聲,只是靜靜注視著阿快,這個昔日老友,未能意識到自己的體內都是憤怒?說出來的話都是生氣的聲音。光聽那一句:「都幾點了?還在那兒玩?功課做完沒有?」就知道孩子也會同樣以憤怒回應了。

不一會兒,阿快眼神放鬆,洩了氣說:「好啦!我有生氣。但我改不掉啦!」

這一句話多像孩子會說的呀!若是大人都改不了,那麼孩子的改變,再長久的等待,也遙遙無期呀!若是等待缺乏覺察與創造性,那麼「等待」只是一種自我安慰罷了。



全文網址: 青春名人堂/李崇建:我哪有生氣 | 繽紛‧心情 | 閱讀藝文 | 聯合新聞網 http://udn.com/NEWS/READING/X4/7359290.shtml#ixzz26LAvBPTe

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大部分的教育工作者,對於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柯慈在《伊莉莎白‧卡斯特洛》的開頭,感到耐人尋味,甚至有了共鳴:「擺在我們面前的首要問題,顯然是:如何從我們的所在之處,去往遙遠的河岸。可是,我們連在什麼鬼地方都不清楚。」

小林對這個開頭最有感覺。小林的學生有很多狀況,不止學業落後,態度不好,自己卻無法有效幫助她。小林告訴我:「她應該更愛自己的,不要為了一些小挫折,情緒就跌到谷底,這樣絲毫不能解決問題呀!」

更糟糕的是,這個學生為了一件小事,不諒解小林,甚至對小林怒目相向。這件事讓身為老師的小林挫折不已,自己對孩子如此用心,到頭來竟不被諒解。小林不斷找孩子談話,無奈孩子就是不理會她,還擺出冷漠的表情,讓小林很受傷。

小林情緒複雜,陷入指責孩子與自責的漩渦,甚至失眠,她已經半年沒有安穩地睡過覺了。同事安慰她:「妳已經盡力了,不要再自責了,應該好好愛自己。」這句話多麼熟悉呀!和小林告訴孩子的話多相似呀?

小林受不了了,一度對著同事咆哮:「這些我都知道!我就是辦不到!我連自己在幹什麼都不知道!」小林發怒之後,又淚眼模糊地向同事道歉,再一次愧疚與自責。

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暑假過去大半,時光似流水,但我已無感嘆,也無過份感覺,心境似乎走向一個新的領域,我仍注視著內在的分毫變化。這個變化是從41我在曙光千樹發表新書時,起始於如女兒的學生辜筱茜送我的一份覺察,她告訴我內在能量太強了。我一週後去鄭州講座,鄭州相伴幫忙的薩提爾導師,康燕與劉洋也告訴我講座現場的覺察,繼之鄭州的貝曼‧薩提爾中心負責人送我一本李爾納著作,讓我轉趨專注於內在的變化,竟有絕佳的收穫。這一切都是在《麥田裡的老師》出版後才發生的。

 

《麥田裡的老師》已經出版五個月了,簡體字版也已於前天收到,恰好我9月份要到西安演講,剛好派得上用場。簡體字版的《麥田裡的老師》,印刷非常精美,編排相當精細。我心中對北京的侯亮先生深深感謝,正如同感謝寶瓶的朱亞君女士,讓我有幸能成為一位作家,讓我藉著出版著作整理教育心得,這是一份禮物。

 

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