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對薩提爾模式冰山的隱喻,曾有深刻的探索。
我仍記得John Bamen將冰山介紹給我的那個午後,我對人有著新一層的體驗,那是一種巨大的開啟,我完全沒想到對我日後的影響有多巨大?
我從冰山的隱喻,探索了關於自我對於感受、觀點、期待與渴望的層次。雖然我仍是從「心智」上進入,但我這麼多年下來,我終於有了更多意識轉變的狀態發生了。
尤其是在陳述「感受」上,我逐漸從意識層次狀態,透過語言、語態與行動,轉化為心智所能理解的脈絡,也就是我近兩年演講的主軸。
我對薩提爾模式冰山的隱喻,曾有深刻的探索。
我仍記得John Bamen將冰山介紹給我的那個午後,我對人有著新一層的體驗,那是一種巨大的開啟,我完全沒想到對我日後的影響有多巨大?
我從冰山的隱喻,探索了關於自我對於感受、觀點、期待與渴望的層次。雖然我仍是從「心智」上進入,但我這麼多年下來,我終於有了更多意識轉變的狀態發生了。
尤其是在陳述「感受」上,我逐漸從意識層次狀態,透過語言、語態與行動,轉化為心智所能理解的脈絡,也就是我近兩年演講的主軸。
│營隊介紹│
「每個孩子都是一棵樹,這是森林的開始。」
千樹成林創意作文自2006年創立以來,秉持著獨特的理念,引領孩子開闊視野,認識文學美學,進入深層且深刻的美,進而能認識自己參與世界。許多不愛寫作文的孩子,一試成癮,愛上寫作文,下課時仍捨不得離開教室。
週六晚間和90歲的父親吃飯,成為多年來固定的習慣。
這個固定的家族聚餐,從不顯得形式與麻煩,反而讓人期待,讓我感覺美好,因為父親日益年邁,而我們還能珍惜與擁有。父親每週和二弟一家相聚,每個月和妹妹一家團聚,孫子、孫女和爺爺互動的畫面,充滿童趣。
多年前相識的朋友,一直在教育現場耕耘,六月份將舉辦系列的公益講座,地點在台中特殊教育學校,就在千樹成林作文班附近。時間是6月15日週日上午9點鐘,談「正向教養」,這個講題應該很多人都聽過了,這兩年內聽過類似主題的家長,可能會有內容重複的問題,就請家長推介朋友來聆聽吧!
另外,6月21日週六上午10點鐘,陳安儀要主講「讓孩子愛上閱讀」,這個主題應有很多家長、教師與喜歡故事的人感興趣,也是免費的公益講座。
張天安老師從花蓮來,為青少年進行第二次工作坊,我對於這個計畫有一個願景,需要在過程中不斷修正與建構,所幸有這麼多熱心的參與人員,讓青少年工作坊的建構得以進行。
朋友遠道來,分享了很多故事。她分享其中一個故事:一位偏鄉的小孩,校護見他感冒了,拉他來吃藥,但是感冒一直不斷反覆著。熱心的校護覺得很奇妙?怎麼孩子吃了藥不見好,一直不斷反覆感染?
在一個寒流來襲的日子,校護到孩子家去訪視,雖然是白天,那孩子家中仍然冷風刺骨。校護發現,孩子的四個手足都躺在一張床上,原來都生病了。而且家中寒冷,四個孩子唯一可以取暖之處,便是那一床棉被。
前天我收到雜誌一封信,轉來一位15歲少年的困惑。在教育現場,我喜歡通過互動,探索學生的感受,敲擊這些感受對他們的衝擊,探索他們的觀點、期望,並且啟動他們內在的渴望。我不常給答案,但常讓孩子在思索過後,為自己做出選擇。
正如同我常在演講提及,一位國中生問我「人為何要讀書?」並不是給予答案,便能解決孩子的困惑。
暑假快要到了,開辦給學生的營隊很多。除了已經額滿的千樹成林營隊,台中的「快雪時晴」與「曙光千樹成林」也舉辦了文藝營隊。
這兩個營隊,我也受邀上一點兒課程,還有甘耀明老師,和幾位作家,提供給有興趣的朋友參考。
院落的通風管傳來鳥叫聲,原來是麻雀築巢了。前一陣子南風強勁,兩隻羽翼未豐的雛鳥被吹落了,我偶爾在院子裡澆花,兩隻雛鳥在院落裡竄著叫著,安靜地縮在花叢下方。麻雀父母不斷地飛來,餵食或者照顧雛鳥?
幾天的時間,院落剩下一隻雛鳥。猜想一隻羽翼已豐,足以到天空飛翔了,我等待剩下那一隻麻雀長成飛翔,孰知另一隻麻雀在院落待了兩週,羽翼似乎都已豐滿,卻仍然無法展翅飛翔,僅能在院落半撲飛著,仍要父母日日餵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