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張天安老師從花蓮來,為青少年進行第二次工作坊,我對於這個計畫有一個願景,需要在過程中不斷修正與建構,所幸有這麼多熱心的參與人員,讓青少年工作坊的建構得以進行。              

朋友遠道來,分享了很多故事。她分享其中一個故事:一位偏鄉的小孩,校護見他感冒了,拉他來吃藥,但是感冒一直不斷反覆著。熱心的校護覺得很奇妙?怎麼孩子吃了藥不見好,一直不斷反覆感染?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在一個寒流來襲的日子,校護到孩子家去訪視,雖然是白天,那孩子家中仍然冷風刺骨。校護發現,孩子的四個手足都躺在一張床上,原來都生病了。而且家中寒冷,四個孩子唯一可以取暖之處,便是那一床棉被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 

那是一床很黑、不夠輕暖,棉花稀薄的被子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我聆聽到此處,心裡面有一個畫面:窗外北風狂吼,四個孩子瑟縮在一床潮濕、骯髒、破爛且陰冷的棉被裡發抖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這個畫面和我記憶的童話彷彿,但發生在我們周遭。

校護明白了,反覆感冒是有原因的。校護回去之後,送來兩床棉被,將那床髒污、不輕暖的棉被丟棄了。            

隔日,孩子來感謝校護,他終於能溫暖的睡好覺了。

孩子的感冒自然痊癒了。

我對這個小故事有所感,教育的問題的轉化,有時候不是吃了一帖藥,便能見效。我常覺得我們做青少年、家庭與社群的工作,想做的是更根源的轉化,而非給予一帖感冒藥而已。

但是有些父母等不及,迫不及待想看到成果,想看到孩子滿足自己的期待,有時候離人生的目標反而遠了。          

工作坊參與的學員,完全免費參與,父母與孩子都訂下了參與的承諾。但第二次工作坊,仍有孩子為了讀書、聚會的理由缺席,不免讓人感到遺憾。我想到當初捐款的企業家告訴我,募款只是第一步,你接下來要進行的工作,將會更困難。

昨天與工作坊的工作伙伴小聚了一下,期望能開發出更好的脈絡,帶出更有體驗性的工作坊形式。最好也能納入父母親,參與工作坊的體驗。           

在進行這些教育工作的同時,也許能找出類似換棉被的方法,而不是只有給予一帖藥而已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