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來我正書寫「長耳兔」的續集,提出了幾個標目,想針對未仔細談過,卻又很想談的主題書寫,比如:如何專注、如何看待困境、為何要吃苦?如何有創意、如何面對各種情緒?我想要從故事、概念到具體的方法入手,期望對教師與青少年都有幫助。
近來我正書寫「長耳兔」的續集,提出了幾個標目,想針對未仔細談過,卻又很想談的主題書寫,比如:如何專注、如何看待困境、為何要吃苦?如何有創意、如何面對各種情緒?我想要從故事、概念到具體的方法入手,期望對教師與青少年都有幫助。
2016年千樹成林寒令營,早已經規劃並且公布了,我點進去瀏覽一下,看看作文班的教師規劃了什麼新活動?竟然已經九屆了,我深深感謝這些教師們。
當年創立千樹成林作文班,和張瑤華、甘耀明與許榮哲數位朋友,只是一個美麗的小插曲,想不到這條路上,還有一批教師自願培訓、深化,甚至組成教師成長團體,討論關於語文教學的成長,而今已經即將屆滿10年。
素未謀面的孩子來訪,透過閱讀《心教》,並且運用在學校的同儕,想要詢問更深入的應對,想要藉此幫助學校師生。眉清目秀的高中生,特別關注同儕與老師,希望能為學校的師生關係取得和諧。
但是正值青春期的她,常常發生頭暈,乃至於暈倒的狀況,至醫院也檢查不出任何原因?我聽到這兒,想到一些過去談話時遭遇的狀況。詢問孩子在學校的處境,原來班上的孩子集體對抗老師,想要爭取更大的空間,教師感到很無力,有時會跟這個孩子吐露師生困境,學生也會找她談論這些。
各年齡層的學校陸續開學了,我目前身上還有為數不少的青少年進行談話,前來求助的孩子與父母,還有甚多我無法安排,因為個人的能力與時間都有限制,而所需者眾。最近我談話的對象,不少都是拒學的孩子,或者有著人際溝通困擾。我認為人際溝通的初始場域,是從家庭互動中學習而來,學習和人溝通,學習如何看待自己,因此薩提爾成長模式很適合用來探索與對話的學習。
同為薩提爾同儕伙伴的兩位導師,在薩提爾的學習歷程中積極且熱誠,並且都在其領域中有專業的身份,以兩位專業身份而願意帶領青少年活動,我僅有感謝而已。
她們兩位一次又一次帶領青少年工作坊,我相信她們在青少年的領域耕耘應該累積大量的心得,我期盼家有青少年的父母邀請孩子們參加。我認為教育應該有一個脈絡,而不是在出現問題的時候解決問題,若能讓青少年參加薩提爾工作坊,我以為是一種幸福。
張天安是我薩提爾模式的同儕,亦是我的教育伙伴。這些年來張老師住在花蓮,但仍全省跑透透,也將行腳拓展至海外,協助我在講座之後,帶領更深入薩提爾模式課程。
他在花蓮有兩天的薩提爾工作坊,推薦東部有興趣的朋友參與。
羅老師新一季的生命寫作課程,即將在九月份開新班。自從這個課程開辦以來,我一直很關心課程的發展,其一是羅志仲老師這幾年與我互動頻繁,他在文學、心靈、薩提爾、敘事與教育的體悟日深,而且他極其坦誠且深刻的表述,每每讓我感受他豐沛的生命活力。其二是他開此課程,越漸上手且課程影響益深,而我無暇卻想作的事,他已實踐得相當好,相信不少學員都有深刻的獲益。因此每一季開課之前,我都樂於為他推廣,期望對寫作、生命對話、甚至教養探索有興趣的朋友,或者青少年朋友能來上課。
應國健署之邀,8月17日赴新北市三重區,進行六個小時的戒菸教育工作坊,我將薩提爾模式運用於帶領青少年戒菸課程,並且運用愛麗絲‧米勒的理論。由於這是免費工作坊,期望有更多對此有興趣的人士加入,詳情請看下方的簡介,或者寫電郵與打電話向主辦單位詢問。
這一週與家長、孩子談話,我已經融入了愛麗絲‧米勒的理論,展開一個新的向度,這讓薩提爾模式的運用,有了更豐富的視野。我重新思索兩位老師(貝曼與葛莫利)的教導,看見愛麗絲‧米勒理論在工作上的異同,頗有見識新的景色之美妙,尤其是帶領成癮症、拒學的青少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