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千樹成林寒令營,早已經規劃並且公布了,我點進去瀏覽一下,看看作文班的教師規劃了什麼新活動?竟然已經九屆了,我深深感謝這些教師們。
當年創立千樹成林作文班,和張瑤華、甘耀明與許榮哲數位朋友,只是一個美麗的小插曲,想不到這條路上,還有一批教師自願培訓、深化,甚至組成教師成長團體,討論關於語文教學的成長,而今已經即將屆滿10年。
當初開立作文班,只是為了謀生一念。
但在這一念之中,也蘊含對於教育的想法,所以每位進入寫作班教學的教師,無論學經歷如何?幾乎都跟隨我的課程半年以上,從聆聽、觀課到試教,現在想來這個想法也太大膽。當初檢討作文教育時,單純想將孩子作文從格式化、概念化的框架中解放,因為孩子在創造領域,一旦失去犯錯的空間,失去探索的自由,他就不敢創造了,偏偏文字的創造性,需要接納這些失誤,加上寬闊深刻的引導,才有可能成長。
當孩子面臨作文,長久以來模糊的概念中,有一個隱形的框架,這個框架可能是對考試的期待,可能是揣測教師對於「好作文」的標準,往往寫不出來,或者運用「反射動作」了。所以一個孩子寫作,一提起筆寫作文,他的反射動作通常是「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…」,從小三寫到了國中,還常看見「在一個風和日麗…」這不是作文,這是框架式的訓練導引出來的笑話。
也有的孩子寫出華麗的文字,但是內容空洞的文章,但這還都是好的狀況,起碼文字還是好的。但是這樣的作文教育,當孩子們經歷了考試的關卡,他真正與作文的連結,所剩並不多?
華文作文屬於母語的運用,對我而言,有更深刻的東西在其中,有思維、美感、深刻的東西,這些關乎心智與靈魂的層次,而不一定在實際運用的層面顯現。若要應對考試,我以為文字能力形成,美的經驗被開發,懂得探索與覺察,考試之前再導以應試的框架,其實並非太難的課題。
2015年千樹成林的寒令營資訊出來了,歡迎各位參考,感謝家長的支持,感謝一路認真的教師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