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雲林國教輔導團講座,這是張輝誠老師促成,學思達與薩提爾結合,運用於班級經營的分享,聚焦於對話的脈絡。
 

看見蔡志豪老師坐在台下,心裡第一個念頭浮現,是志豪又重複來參與了。我演講的場次眾多,每每遇見重複聽講的朋友,總期望他們不要再聽了,我還沒有新東西可分享。但是我隨之而來的念頭,看見伙伴坐在台下,心裡面也感到很溫暖。
 

2月份與學思達伙伴進行三天工作坊,我心裡和這些伙伴更貼近,在每一個場合重新遇見,多了一種家人的感覺。我後來細細回溯,似乎參加過三天工作坊的伙伴,我大抵都有類似的感覺。志豪昨天和我一起午餐,志豪和我分享他的教學與對話心得,我感覺志豪更沈穩深刻,感覺更多自由的流動。

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暑期不少活動展開,薩提爾模式台中,成人的課程有三梯,陸續會公告訊息。青少年的課程也有一梯。
 

青少年課程的帶領者,是資深導師玉玲與若梅。兩位都是薩提爾專訓出身,已經開辦青少年課程數年,今年暑假的課程人數,更精簡為12人,期望帶來更細緻溫暖的分享與互動。
 

青少年的課程與活動,帶領者需要經驗,也需要更多的接納與引導,長期開辦青少年工作坊的兩位伙伴,應該是最佳的人選。期望有興趣的高中生參與,也希望家長邀請家中青少年。

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暑假在台中開辦的「薩提爾模式 初階教師工作坊」開始接受報名了,這是集合中部最傑出的薩提爾導師,以及薩提爾的資深助教群所組成,歷時四天的工作坊,能夠更精細地瞭解薩提爾模式的運用,專門為教師而開辦,歡迎各位教師參與,也歡迎各位分享轉貼,資訊如下:
 


 

 

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看完《無知者:漫畫家與釀酒師為彼此啟蒙的故事》,是很特別的經驗。

一來我對漫畫不熟悉,孩提時期看過的漫畫,十根手指數的出來。成年以後看過灌籃高手、幽遊白書,還有林正德YOUNG GUNS,其他都是動畫呈現。

熱愛漫畫的孩子們,不僅參與漫畫書展、簽名會,角色扮演,我只能以欣賞的角度對話。

關於葡萄酒也是,紅酒與白酒,我偶爾會品嚐,但是滋味可能連略知一二都談不上。

這本書是以漫畫呈現,描寫漫畫家與釀酒師的相遇,書籍介紹寫:「漫畫家達文多向葡萄酒農樂華提出邀約,以一年為期,帶領彼此進入自己的田園與工作室、探訪自己認可的圈內人物,也一同品鑑兩種領域中的頂級名作與無聞佳釀。

我看著看著對葡萄的栽種、釀造過程,就有了濃厚興趣,彷彿感覺到陽光、風土與葡萄的氣息。對於漫畫的世界,也有一點兒瞭解,關於題材、表現與製作。當然更多屬於一個創作者,創作者的堅持,創作者的開始,創作者的喜好以及讀者、飲者的品味。

漫畫家與釀酒師,雙方參與對方的領域,彼此都是無知者進入各自的已知、甚至絕對知者、權威者範疇。已知者有堅持,無知者憑感官,不用誰說服誰?這真是美妙的事件。

釀酒師採用自然動力農法,這是華德福的創辦人「史代納」推動,未料在書裡還看見教育先行者之名,在葡萄種植裡發揮影響力,乃覺釀酒師的理念,多像教育者所言。釀酒師到葡萄園,讚嘆著陽光、讚嘆著風,更讚嘆著土壤,細細地分析與感覺土壤,說明土壤比葡萄品種還重要,這不是和教育一樣嗎?教育的養成的後天環境,對我而言也比先天基因重要。

釀酒師的專注,與葡萄親近,和葡萄說話,製作酒的過程堅持,我看著看著也想嘗一口。漫畫家亦然,我看漫畫家介紹,漫畫作者的想法,如何表達他們的創作觀,乃覺葡萄酒、漫畫的創作讓我有更多創作念頭。

創作真是無止盡的,也是讓人有活力與有趣的。

我不禁想起我參與阿福的工作,我去當泥水匠小工,阿福自然笑我什麼都不會,但是我從攪拌水泥、剁牆壁、遞磚塊與磁磚,也談上了對於磁磚的安排,線條如何計算配置?磁磚的選擇如何審美?門檻、貼條設計,進而對木工、設計與水電插頭安排等有了自己看法,與專業的師傅不同。

我也曾將阿福拉入文字寫作,進入團體讀書會,他參與了當時的徐國能、陳慶元、甘耀明等作家的聚會,他也能談自己看法,甚至在我們自辦雜誌上寫文章刊登。

也許阿福的泥作工法,也融入了文學美學的要素。而我也曾經寫過《泥水匠之歌》的小說。

無知者有求知慾,我覺得自己很多東西無知,所以求知的動念甚強,那種求知的動念來自好奇,這種好奇與專家不同。因此我從小說書寫,進入教育書書寫,進入教育領域,進入與人對話,進入成長脈絡探,皆起因於無知而好奇,因為無知所以沒有包袱吧!

我曾經參加過幾次茶會,那時跟著老鬍子飲茶,老鬍子天生奇人,我有幸跟他學習美學、飲食與教育。他領著我各處奔跑,我去食養山房、紫藤蘆還有幾個飲茶所在品茶,我都因為無知而好奇,也因為無知而隨意發表感想。乃至後來李曙韻的「人澹如菊」請我去講茶,曙韻稱讚我講茶講得好極了,其實我都憑感覺亂講一通。在她大型裝置藝術的茶會,我講茶的美學與姿態,幾次還遇到嚴總裁、曾昭旭老師,還有幾個品茶加、美學家,我幾乎都以無知者身份談論。一次兩次分享茶會,曙韻便數次請我去茶會講茶,我心思當一個無知者,其實就是真心品味真心分享,也許就不落了俗套吧!但我不耐煩茶會飲茶的講究,屢屢推辭不去了,如今李曙韻已在北京發展。但是從這件事想來,無知者尊重感官,陳述感官且接納與開放,也能成為一個鑑賞家。

我想起汪曾祺寫的短篇小說「鑑賞家」,鑒賞家是葉三,葉三只是個賣果子的

葡萄酒的氣味,用心感覺在鼻腔、舌尖、舌根都各有不同。但我大概也無法說出書中釀酒師的形容吧!比如:「馬革的美妙香氣」、「溫熱的野兔腹部散發的香氣」….

葡萄酒是一種創作的成品,醞釀出不同的氣息味道。作為文字創作者也是吧!我看自己寫的教育書,每一本都有不一樣的味道,當然這是自己的感覺,有的帶點兒藍調、有的帶點兒昂揚、有些則是散發著白肖楠的氣息

至於與耀明合作的《對話的力量》與《閱讀深動力》,我覺得混搭著一股小山的氣息,帶點兒草木的清新,也帶著岩石奇妙的觸感,這是自我陶醉的感覺!無論如何都是自己喜歡的作品,這就是創作者的陶醉與樂趣吧!


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聽過小羊哭,小羊聲嘶力竭的哭,哭聲不是震天動地,但是也令人無助哀傷。那是我童年時的場景,親自耳聞目睹的經驗,母羊被人綁縛了去,小羊頓時啞著嗓子哭泣。
 

那一幕發生在河堤,這一幕對我衝擊甚深,剛好家裡有一頭羊,我跟爸爸說了那件事,央求爸爸不要讓小羊有此待遇。那一年冬天很冷,有一些哀傷的氣息充斥,叔叔的腎臟切除了一顆。在那個物資貧乏的年代,羊肉可以補氣?還是什麼滋養效果?父親瞞著孩子討論宰羊,那是我童年第一隻寵物,住在家後頭一個汽油桶裡,我早上偶爾會去放羊。
 

羊在清晨時分被送走,被偷偷送到屠宰場。只剩下羊肉歸來的時刻,我感覺有很深的疏離感,我雖然並未特別的哀傷,但是拒絕食用那鍋羊肉。

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女孩因為懼學不知所措,但女孩也不想與我談話。大抵懼學的孩子,看見人會有很多焦慮,又怎麼會來見面呢?
 

我邀請女孩媽媽先來,因為孩子應對世界,最原初關係來自家庭。未料媽媽來的那一日,女孩也跟著姐姐來了。
 

時間已經一年半之前了,我對於當天的情景歷歷在目。

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今天我與耀明一起創作的《對話的力量》與《閱讀深動力》出版了。
 

耀明為《閱讀深動力》寫序,提及我們一起寫《沒有圍牆的學校》。
 

當時我在卓蘭山裡教書,他在花蓮念研究所,在島的東西岸以文字往返,快速地完成《沒有圍牆的學校》,憑著對山中故事的鮮明印象,呈現台灣第一所體制外中學的故事。我還記得這個起心動念,是我們一起泡溫泉時,將書的輪廓與架構底定,就此分頭動筆寫就。

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寫作班來觀課的呂老師,幫孩子批閱作文近一年了。他近日在學校實習,分享帶小一孩子的心得。

他班上有個孩子,脖子掛著一條項鍊,老師戲稱他是流氓。這孩子上課在狀況外,位置坐在最後一排,在自己的世界玩著,有時手上拿著紙條或繩子,不斷地撕拉著事物。呂老師觀察這孩子,是個叫被忽視的孩童,上課也未專心投入。

呂老師寫了一段心得,我節錄於後:

‧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生活課上的單元是「親愛的家人」,我坐在W旁邊改作業,當時台上的實習老師正在引導孩子們寫生活習作,其中有一題要他們「圈出一起住的家庭成員」,W快速的圈了媽媽、叔叔、外婆,筆尖卻停在了「爸爸」的插圖上,我察覺他的猶豫,我想試著幫助他面對那些可能困擾他許久的心事...

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春雨滴滴答答,敲擊房頂的聲音,有一種細緻的韻味。夜晚聆聽春雨,若非單純傾聽純淨的節奏,就是聽魯賓斯坦的夜曲,春雨與夜曲有一種情調。
 

也無可避免的,會浮現蔣捷的虞美人〈聽雨〉,大概是文學人的習慣,在體驗的情境中連結了文學,當然也連結了音樂、回憶,現在則連結更多的當下。然則即使身在當下,蔣捷「而今聽雨僧廬下,鬢已星星也。悲歡離合總無情,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。」,他只活了56歲。我雖沒有「鬢已星星也」,但他寫這闕詞的時候,年紀應該與我此刻相去不遠。我不在僧廬下聽雨,也沒有世事無情之感,卻曾體會這闕詞的情境。
 

《閱讀深動力》我寫了閱讀的體驗性。如何幫助孩子在閱讀停頓,這個體驗性是從對話而來。昨天在寫作班上課,講一篇改編的小說,有的孩子在互動對話,以及故事行進之中,感覺深深的為難,感覺自己純真的愛,或者紅了眼眶,我知道他們擁有了體驗

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看保羅.塔夫《幫助每一個孩子成功》,有很多深刻感觸,我正重複看第二遍,因為興起了我不少想法,包括進行工作坊培訓的方向,還有想錄製和孩子對話的影音檔。
 

文中舉出某研究機構,錄製親子之間的互動,該如何對話的影音,讓家長觀看了以後,家長更有方向了。
 

保羅.塔夫在書中,列舉各種美國研究數據,指出孩子的恆毅力、受挫力、情緒的養成,與周遭環境如何互動有關。乃發現專注和諧的對話,如乒乓球接發球般回應,對成長中的孩子無比重要,而嚴厲管教與指責,對於孩子將產生什麼樣的影響?都列出了美國教育機構的研究,都指向溫暖的回應,溫暖的連結對孩子有多重要,甚至影響了孩子的專注力、恆毅力。

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