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教育雜文 (170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「白頭髮的老人這時候坐在松樹下面,用木鉗夾起一枚松果,朝被敲壞的樹幹裂紋嵌進去。突然森林深處傳來腳步聲,松針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音報訊,白髮老人聽見了,回頭看見一個有疤的黑臉男,手裡拿著…」

2008年冬季,我在5年級的作文課講森林保護者的故事,為配合神秘的黑臉男出現,刻意壓低音調,放慢說話速度,讓孩子們更深入故事的核心。此時全班鴉雀無聲,既怕故事中的愛樹老人遭到不測,又怕遺漏故事的細節。

「老師!」泊英在故事的關鍵處叫我,他的音量常不知節制的放大,狂喜般的呼吼。「我知道了,那個黑臉的陌生人是鬼!」

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2010
1月,一對來自台北的母子到協會,談自主學習的資源與風險。媽媽早白的華髮,顫抖的敘述,透露出她長期的焦慮與不安。她不能理解,為何孩子從小上資優班,考上明星高中之後,突然不想繼續體制學校的學習,要在家自主學習?

 

母親說著說著,流下淚來。孩子聆聽我們說話時,大半時間緊閉雙眼,緊鎖雙眉,偶爾向他問話,要等一分鐘以上才有回應,但大多時候,拋向他的語言彷彿沒入黑夜的大海,看不到回應。他下巴蓄著尚未整理的小鬍鬚,青春的臉龐,有一種早經滄桑的疲倦,顯示出不耐、沈思、厭惡等複雜的表情。

 

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天師入學面談時,眼神透著閃爍的光芒,瞳孔偶爾狀似驚恐的放大,又突然渙散;時而沈默、時而滔滔的陳述著:單親家庭、14歲時,以六百元流浪花東一星期、因抗議老師不公,被學校記過、早嚮往開放教育的學校…。

天師三歲時父母離異,母親為愛苦留父親,還要背負經濟重擔。我想像一個孩子的孤單,對父親的印象,停留在:動粗、冷漠、疏離,一年回家幾次,只是向母親要錢,有時毆打母親。這些記憶,心中隱藏多少酸楚、憤怒?包裹多少複雜、模糊的渴望?

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  • Feb 19 Mon 2007 14:44
  • 晚慧



窗外傳來嬉鬧的聲音。透窗看去,午後的陽光透過樹林,篩出白花花的光跡,林蔭裡的溪流嘩啦嘩啦作響,孩子們在林子裡爬樹、抓迷藏。

「有空嗎?」敲門的是少年小方,神情落寞。

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
在演講的場合,我常分享教育的例子,但也經常提醒自己與聽眾,我的經驗僅能做為參考,不能做為唯一的解答,否則常會卡住,收到反效果。

就如同,學院派的教育專家,容易被理論套牢,教育現場的教師,容易被經驗綁縛。因此,我;常提醒自己,面對小孩子的狀況,要以「好奇心」去探索,去參與他們的狀況,如此不會產生侷限。

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


讓我在另一個小孩身上,得到了另一種反省,提醒自己,千萬不能「固化」,不要用一種成功經驗,去對待所有的學生,發生在作文班。

芊芊

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



不要以一種成功經驗,去對待所有的學生,其核心思考,在於每個孩子產生的狀況雖然相同,但原因卻各有不同。
在提到另一個例子之前,我想先寫我帶孩子算數學的經驗。

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




剛來作文班的孩子,常聽見他們說:「我寫不出來。」

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




今日,終於撥空,將「千樹成林」的電話轉接辦好了。

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7) 人氣()

這半年,在台北的另類促進會開課,因而到一個社區,教孩子和寫作與文學課程,兩個月上下來,頗有感觸。

這個班級從小四到小六,九個學生。孩子的普遍狀態,是喜歡聽故事,看見他們專注的聆聽故事,參與故事的細節,當起了創作者,那是說故事的老師,最樂意見到的事。

這一群孩子之中,有幾個文筆相當突出,我意識到再多一些穿針引線的課程,他們的寫作將會非常可觀,尤其有的孩子語言細膩,特別敏銳,文字精鍊的程度,像在寫詩。

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