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女孩說:「故意不想離開網路」。
女孩說的這句話,是冰山內在的運作,正是對話切入之處:「妳是故意的呀?妳本來不想一直掛網呀?」
女孩沉默不說話。
這裡的沉默是停頓,去經驗她的內在,我猜女孩很難回答,但我正等著這答案。因為女孩提到「故意不想離開網路」,可能心裡想「離開網路」,但行動上「並未離開網路」。當我問女孩:「本來不想一直掛網呀?」正是敲中一塊磚,那裡面是一部份自我,只是她並未真實靠近,沒有離開網路的行動,所以她沉默了。
冰山的對話脈絡,最有趣的是「聽見」與「看見」,聽見內心深處的訊息,看見潛藏體內的光。
那是一種幽微的訊息,通往生命力之處,就是人的「渴望」。
我停頓了一會兒,接著問她:「如果媽媽不是這樣說,妳會有什麼變化嗎?」
女孩又停頓一會兒:「我本來就想關電腦了。」
這個念頭是確實的,是她很多念頭中的一束。薩提爾模式的「正向」,我常導入這一念訊息,帶領女孩去覺知。
我接著深入問她:「妳怎麼想關電腦呢?媽媽知道妳想法嗎?」
這句話是深刻理解,這是她的一部份,只是未經顯化而已。當我帶出這句話,她會觸及渴望,感到與自己的連結,這就是幽微的訊息。
女孩這時候啜泣了。
我猜女孩的哭泣,是為了這個訊息,她正向的一面,沒被媽媽看見,也沒被自己看見,亦即渴望不連結。正因為不連結,所以她沉迷網路,想離開而未離開,身心並不自由。
女孩斷續的說:「我也不想這樣,又讓媽媽失望。」
站在一旁的媽媽,眼淚也滑落了。
女孩觸及渴望,生氣被跨越了,感到對媽媽抱歉,媽媽因此落淚。兩人此處有連結,我問話的方向,從關心女孩內在,轉向母女關係前進。
我停了一會兒,讓她們內在流動,這時冰山已是新狀態。我接著問女孩:「媽媽正在學習對話,想改善與妳的關係,妳有感覺嗎?她有沒有改變?」
女孩點點頭,看了媽媽一眼:「媽媽有改變很多。雖然她還是很急,有時候也會罵我。但是她真的改變了,以前她不會這樣說話,我也不想和她說。」
女兒的這番話,正是一種表達,表達出「看見」媽媽,對媽媽的肯定。
媽媽牽起女兒的手,立刻也補上一句:「妳也改變很多了,對不起,我還是心太急了。」
女兒聽了,瞬間哭了。
兩人此時的表達,彼此更靠近,也更有力量。
我將對話拉至主題,談最初的網路問題。
我問女孩:「媽媽前面說,妳上網的時間,最近比較多?有嗎?」
女孩點點頭說:「有。」
我關心女孩:「發生什麼事了呢?」
女孩回答:「我也不知道,感覺很煩,不想讀書。」
我核對女孩訊息:「你是說不想讀書,讓你掛在網路上嗎?」
女孩點點頭:「嗯。我感覺壓力很大。」
我與女孩的對話,進一步核對:「妳的壓力很大呀?是最近的事?還是一直以來,妳的壓力都很大。」
女孩思考一下說:「好像都有。一直以來都有壓力,但是最近更大。」
我本想深入問她,探索她的壓力,因為什麼而形成?她如何覺知、面對她的壓力?
但這是臨時的談話,在演講之後的提問。女孩回答了之後,我意識到需要更多時間,因此問了這句話,我臨時改變了想法,決定不深入問,選擇另一個方向:即是在壓力之下,母親與她的應對。若母女在壓力下,能有好的應對,就有助於母女關係,對女孩也會有幫助。
我在此處的說明,可以看見對話方向,目標欲帶往何處,就會決定如何問話?
我問女孩:「當妳有壓力的時候,妳可能掛網太久,媽媽可以做什麼呢?比較不會增加妳壓力。」
女孩思考了一下說:「媽媽拍拍我的肩,或是抱一下我,我就會知道了。不用逼我離開,也不要一直問。」
我跟女孩確認:「這樣就行了嗎?對妳會有幫助嗎?」
女孩又進入沉思,才緩緩且感性的說:「這樣算是提醒,我會覺得媽媽懂我,壓力會減小很多。」
女孩很感性細膩,對自己的覺察,還有表達都無比清晰。
我轉頭看著母親:「媽媽,女兒的提議,妳覺得可以嗎?」
媽媽點頭趕緊回答:「可以,可以。我也會提醒自己,不要那麼心急,她真得變蠻多了。」
我手上拿著那張紙,好奇的問母親:「妳剛剛要解決她上網問題,希望她遵守承諾,怎麼現在可以了呢?」
「我真的太心急了,又變成過去的方式。」媽媽不好意思的說著,看了女兒一眼:「而且,我真的很愛她,她也真的很努力了。」
女兒聽媽媽一說,頭低下來了。
我邀請媽媽,能不能認真的,對女兒說一遍?當女兒上網太久,媽媽會怎麼做?也表達對她的看見與愛。
媽媽轉身面對女兒,很專注的說:「妹妹,媽媽很愛妳啦!有時候媽媽太心急了,妳提醒一下媽媽。」
媽媽擁了女兒一下,女兒眼淚滑落了。
我請媽媽告訴女兒,當女兒掛網太久,會做什麼行動呢?
媽媽想了一下說:「媽媽會拍拍妳肩膀,知道妳壓力大了。」
女兒的眼淚更多了。媽媽笑著流淚,拍著女兒的肩膀,這是一幅愛的畫面。
我感謝這位媽媽,願意做出改變,也願意表達愛。媽媽說這陣學對話,自己改變很多,以前絕對做不來。
女孩這時緩過情緒,也跟著說:「這是真的。」
我請媽媽多表達關懷,多表達對孩子的愛,有助於孩子更有力量,不會被網路牽著走。
一旁圍觀的家長,好奇為何這變化,怎麼會如此快速?前面還很生氣的母女,沒多久就大轉變,怎麼會這麼神奇?
因為真心好奇一個人,幫助女孩與自己連結,也幫助媽媽連結,問題就不是問題了。我想起當年學習,看貝曼老師對話,也覺得貝曼變魔術,感到驚奇不已。
家長們紛紛問我,該怎麼做呢?才能讓孩子減少上網?
減少上網是個表面,應關懷上網的孩子,能夠多好奇、多接納,多一點兒連結,或者多表達愛,孩子不是墮落者,不會故意讓自己沉淪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