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30日,有兩位好友出書,其中一位是劉繼文,我讀他的書頗多啟發,為他新書作了一序。
今年我預計邀請他來,為台中的朋友們講座,關於學思達、洋蔥數學與提問思考,讓大家更認識繼文,也認識學思達細膩的一面。
人在杉林溪,晨起在山中走一圈,正數著水杉、櫻花樹、百子蓮、繡球花、甜菊的數量比例,數著數著想起劉繼文,想起今天他書出版,要為他張貼一文。
繼文的書名,讓我想起西諺「屋裡的大象」,也想起JESSICA的舞象基金會,所以在書序最後作了連結。
書序如下:
《讓大象動起來》
繼文的書要出版了,我聽了他的計畫,主動請纓上陣推薦,為繼文的書寫一篇序,我想推薦他給更多人認識。繼文大概亦難推辭,笑呵呵只得答應我。
近年來我與學思達合作,深入瞭解學思達教學,與諸多教育夥伴同行,我心裡放了一個位置,在自由行走的路上,有時選擇結伴同行,而繼文乃教育的同行者。
時空座標看當今教育
原以為繼文的書,距離我比較遙遠,只是談數學的教學、經驗與思維,未料這本書出乎意料好看,我甚至做了不少筆記。
比如對於「停頓」的說明:
「你到底懂了沒有?有一個人在旁邊一直問他。學生大腦此時正忙著理解新概念…..」談一般人並不停頓,學習就無法沉澱、思索與內化。
比如對於學習的看法,我私自解讀為「冰山」另類說法:「從外在行為來看,學習是發生在大腦內的理解,『學生是不是看完影片就懂了呢?』,我開始對學生看影片的習慣與模式感興。」對我而言,這是從內在思索,改變給予孩子外在的衝擊。
比如對好奇心的說法,繼文引用相關資訊:「好奇心是人類基本欲望,與性欲、食欲一樣,都需要被餵養……」他引用的解釋,更容易讓人明瞭。
這本書的書寫視角,不僅是數學在學思達的操作,更宏觀的將視野調高,「審今時、度大勢」,看待整個大環境的脈絡,教學者與學習者該有如何思維?該如何因應科技時代,甚至未來時代?
繼文縱橫交錯闊談,再精準定位調校,將眼光瞄準細節聚焦。
他宏觀的視野,引經據典極貼切,進入技術脈絡則敘寫經驗,寫他的反思、挫敗與成功,字字珠璣且妙語如珠,如同繼文本人在現場,融入橫空出世的幽默感,閱讀者輕鬆汲取了知識與技巧。
家長閱讀也有裨益
今年暑假因疫情之故,我帶孩子在家學數學,運用洋蔥數學當輔具。
我讓孩子看數學影片,再與孩子提問互動。
我數學成績不佳,陪伴孩子看數學影片,在提問互動過程中,理解了孩子卡住的點,也思索如何讓孩子理解?我也理解孩子卡在何處?
我擁有嫻熟的提問技巧,運用起來自然不難。
但是看了繼文的分享,提問該如何區分?鷹架該如何搭建?影片該看多久?我瞬間拍案歡呼,因為繼文的分享更細緻,我若預先閱讀了,當更易掌握跟孩子數學的互動。
繼文書中呈現的架構,圍繞著「知識的啟發者」,而不是傳統的「知識的傳遞者」,並且朝深遠的方向望去,呈現更多課堂改變的面貌,更動了過去傳統課堂的風景。此書不僅對教師有益,家長若閱讀了,亦能在生活中、帶孩子自學、陪孩子做功課等狀態,都有極大的幫助。
大象的隱喻
繼文本書的名稱,以馬戲團的大象為隱喻,指出大象被綁住的,並非外在的枷鎖,而是一種慣性,繼文的數學課改變了慣性,帶出孩子的學習動機,主動活潑的課堂風景。
我所學習的薩提爾模式,亦常以大象為隱喻,源自西諺「屋裡的大象」(the elephant in the room)。意指屋裡有象,人們卻視而不見、刻意忽略問題,比喻每個人都知道,卻不願提及或面對的議題。
我以為繼文的這本書,同時觸及此議題,教室裡長年存在的大象,不僅因此被看見了,也讓大象動起來了。
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871509?sloc=main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