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週小六與國中的作文主題是「生命中的最後時光」。
我設計的作文題目,應該和一般小學生接觸的作文主題差異甚大。我期望擴展孩子們對生命的角度,能有更寬的視野,也有更深刻的心靈發展,因此蘊含了生命、人格與文學教育的主題。很多人認為,這樣的主題孩子不會理解,我則以為主題的擴展,如何讓孩子有感知?是我想努力的方向,也是教師的責任。
這個主題,是我下一本教育書《情感教育》(暫訂)的內涵,但這本書要談的層面比較廣大,一年之間大概寫不完吧!
「生命中的最後時光」這一課,我一開始詢問孩子們是否想過死亡?絕大部分的孩子都想過。但承認會對死亡恐懼的孩子,僅有少數幾位。這些孩子也很少經歷親人、朋友或寵物死亡的悲痛,即使經歷過曾祖父母的死亡,對他們的衝擊都不大,印象並不深刻。
我設定一個命題討論:若是你突然得知罹癌,生命僅剩三個月,會如何安排這三個月?
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如常過活。我問他們,還去學校上課嗎?大部分孩子竟然都點頭。這個答案,和過去幾年的孩子們不同。但相同的是,他們都要打電腦遊戲。
我問他們依舊上課的理由:「一部份是學校有朋友。」大部分是:「不知道要做什麼!」
還有少數孩子要去環遊世界,我邀請他們想像,僅剩三個月生命,遇到美景當前,心中會發生什麼樣的衝突、感受、珍惜或痛?
還有一位國三的女孩,堅定的說要考完基測,因為她為這個目標已經準備很長一段時間了。我很欣賞她的決定,如此堅定。
課程從設定討論開始,我分享一位罹癌朋友得知生命僅剩三個月時間的處境,如何轉換生命態度?
我繼而分享《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》墨瑞教授的歷程,到了這裡,孩子們已經漸漸有了感知,我感覺他們的聽課姿態,漸漸從浮動轉而沈靜,進入某種專注的思維與感知的狀態。
接著我提了一個比較不同的詮釋,《潛水鐘與蝴蝶》的作者,在死前完成一本著作。
但讓孩子最動容,甚至有人靜靜拭淚的例子,是我摘錄911恐怖攻擊的片段,講述生前僅剩10分鐘至20分鐘的人們,最後如何和親人和好?如何和親人告別?我舉了三個例子,孩子們專注且默默地聆聽。
最後,我還講述了歐陽台生登山,被風吹落山岩,生命僅剩2秒鐘,電光石火間腦中流淌一生的畫片。還有托爾斯泰的寓言,在死前也能把握當下。
課程的主軸,當然期望孩子們活在當下。
我邀請跟課的教師觀察,當課程一開始,孩子們對主題的反應,並不是很能進入。但是當故事與討論進入911事變,孩子聆聽故事時,臉上變換的沈靜與感知,隨班的教師,也有如是的轉換歷程,也感覺到孩子的感知變化。我邀他們一同思考,如何看待這個引導的過程?如何讓孩子們進入對「當下」的意識?
課程裡不乏教師旁聽,我也看到教師偷偷拭淚。故事的感知,帶入了生命經驗,帶入了次級感官經驗,連結到的是真實世界的感知,作文乃利用這個轉換的覺知,進行深一層次的輸出。
有媽媽跟我分享,孩子上完這一堂課,怎麼回去變得很體貼懂事?
我也覺得莞爾。
打了一份小六的作文,我覺得他的作文寫得還不錯,頗為有趣。
生命中的最後時光 小六林靖承
一陣風,一陣雨,片段的生命的旅程,小時候的往事,像照片在腦海中浮了起來。所有的富貴,都無法在死亡後帶走,生命中最後的時光,流過去的是名為回憶的花園。
溫暖的陽光籠罩我全身,在別人的影子裡,我看見煙火綻放的美景,但我的影子裡卻只有無底的恐懼。一小時前,一位少年心中的畏懼漸漸被撥開了。為什麼?為什麼我得了絕症?一切的美好,已如雲霧消散在空中。我看見小時候的夢想,呆呆地跟老師說:「我要當醫生!」夢想已經飛走了。平日和同學的爭吵,如今卻成了美好的回憶,而父母不在家中時光,如今卻成了最遺憾的傷痛。
過了一天,死亡還在家中睡覺!我將死前的時光安排了一場散步。我感覺平時的蟬鳴聲音,不像此刻那麼響亮,在那一剎那,強大的風排山倒海而來!將落葉捲成一陣旋風。我的眼光轉移到了風剪樹,它強壯的樹幹抵住了風雨,即使風雨再強,它也不投降。當我領悟到一切時,我倒下了。我寧願成為風剪樹的樹幹,也不願意成為無法領悟一切的廢人,此刻死亡是我最好的朋友,因為他讓我學會世界上最難領悟的道理。
在我死前的那一刻,我的心已有所準備,在此告訴大家,人往往在死亡前的時刻,才明白生命與死亡的重要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