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10年,我受成虹飛教授與洪詠善研究員之託,陪同國、高中與國小教師發展教師敘事,數個月以來定期北上教育部,參與了我其實甚陌生的體制教師敘事。這一段日子,雖然看稿與討論過程,耗費了大量的時間,卻有了很多感動與理解。因此未久,我又接了(我也不知道屬於國教院或者教育部?)一群教師與校長們入班觀察手冊的工作,也感覺自己收穫良多。
昨夜在整理書櫃時,發現書櫃中《走著: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案例專輯四教師敘事》這一本書,原來今年出版之後,博客來也有上架,我都遺忘了。碰巧我現在書寫著教育書,已經接近完稿階段了,對照著這批教師感人的敘事,也回頭觀看自己的敘事,有很多感觸,於是從電腦中,找來我在《走著》書中寫的一篇感想,重新閱讀。
921地震之後,谷關通往梨山的路就斷了,每次帶學生登雪山、南華山,得繞行一大段山路,將時間消耗在搭車上頭。我愛山的壯闊,審美的情緒飽滿於心靈裡,但我不耐車行山路,尤其車子不斷拐彎抹角,令我暈眩胸悶,煩躁難安,若非登山是學校派定的工作項目,即使大山絕美,我也不會主動受山路崎嶇的罪。
2010年10月17日,我接獲梨山國中小學的邀請,擔任週日教師研習講座,我心裡突然懷念高遠的藍天、大朵的白雲與針葉林,毫不猶豫地答應了。週六傍晚從台中驅車,抵霧社之後,夜色和山霧大規模包圍行車,視野一片茫然。車過清境,山路不僅峻仄,往來車輛遽減,僅有座車引擎運轉的聲音,緩慢地在崎嶇的山道上移動。
回憶當年登山不耐搭車,如今在自由意志抉擇下,竟然再次行車於山道?與此疑問同時,存在心裡併陳的聲音,是接近尾聲的「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敘事工作坊」。半年前,我接受成虹飛老師與洪詠善研究員的邀請,每個月往返台北與台中,參與教專評的教師座談,並在最後兩個月,密集地閱讀教師故事,關於教學歷程與專業發展的敘事。就像搭車上山一般,我閱覽教師故事的初期,心裡感到煩躁難安,一則是手中尚有大量工作,時間切割得極為細碎;一則是對體制與教專評的不熟悉,僅就文字給建議恐流於淺薄,常對著電腦搖頭嘆息,怎麼進行這個工作?
回憶與思索如同引擎運轉,一經啟動,各種畫面與思緒紛呈腦海。此刻,車在山路上夜馳,孤單的車燈,僅能照見五公尺的山路,彷彿在一個看不見未來的道路行進,而且是孤單的前進。即使有懷疑,也隱約且堅定地,知道自己終究會走到彼端,看到光明時刻,遇見美麗的高山景致,但這一段路程的確難捱。
夜間車行山路的經驗,和我閱覽教師故事的經驗相彷彿,充滿著猶疑、煩躁難安、盼望終點與不確定感,旋即又感覺篤定、踏實與存在感。然而,這何嘗不是一個教師常有的經驗?那種艱辛且反覆的況味,挫折與欣喜,僅有教師能體會這樣的感受。
我透過座談和電郵,來回與教師對話、核對彼此想法,從教師們逐步增刪的文字表述,感受他們豐盛的內裡,看見他們認真的存在。當我體切地感受與他們同在,心靈裡的煩躁感受,也漸漸轉而冷靜,並且為之動容,知道這群教師,正用巨大的熱情,為我示範教師專業的歷程。
我印象深刻的是曼萍的故事,在繁瑣的事件和不憚其煩的心境敘說裡,我感受到一位教師的熱情,還有教師真實的內在呈現,敢於坦然面對自己的侷限。曼萍具有的不僅是勇氣,還有不斷往前改進與自省的能力,在閱讀過程,我不知不覺也融入她的角色,情緒跟著起伏,閱讀到最終,感覺自己胸臆間有鼓脹的情緒震動。
淑文與宗雄的故事,也同樣撼動著我,他們當老師的經歷,進入教專前的掙扎,進入教專後的實踐,具體且真實地將教師的徬徨與成長歷程,表達得非常仔細。我閱讀的過程,常停頓下來,思索與感受他們的處境,揣摩他們的選擇,佩服他們的耐心與勇氣。
所有教師的文章,在敘述推展教師專業評鑑都各有特色,可以看出各校的教專評發展風格。比如翠玉、金埕、碧燕與素菁的故事,充分展現了個別學校的特色,呈現屬於他們的教師專業發展,讓眾人一窺各校如何運作出獨特的樣貌;亮妤、佩玲的教專敘述,則窺探教師的侷限,思索學校教育與教專面臨的問題,並坦誠地談論問題,說出教師的內心話;志伯、茂林則是聚焦個人的體驗,簡潔地將參與教專的片段呈現,分享個人心得;汝鳳則是用非常獨特的書寫方式,呈現她想要展現的教專經歷。
有些教師的故事,將教專融為教師生命歷程的一部份,並且深入地表述與反省,比如佳雁與竺諼的故事,詳述自己當教師的機緣與經歷,在教學路上的所見所思,遭遇的狀況與應對,故事相當好看。我認為這些記錄,對喚起教師個人、教師集體生命記憶,都彌足珍貴,相信這些故事可以勾動更多教師的生命,審視自己的教學經歷,啟發各級教師寫出更多動人故事。
看了十餘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敘事,等於參與十餘位教師的生命故事,讓人興起思索,也興起共鳴,身體常跟著閱讀,不自覺有一種絞緊感,像毛巾被擰乾的感覺,進而感到放鬆,我知道自己正體會到一種同在感。他們的書寫與焦點,不一定符合閱讀者的期待,教學的內涵與思索,閱讀者也許有不同的想法,但這正是最可貴之處,每位教師都坦然、且真誠地書寫他們的故事,並非在一個統一的脈絡下發表制式感想,我認為較之坊間出版的教育書,絲毫不遜色,甚至更精彩動人,發人深省。
我雖然常到各級學校擔任講座,但從未在體制內教書,在參與教專發展評鑑故事的過程中,我不知不覺體驗且靠近了體制教師的生命,對教師一職,有更深一層的體會。尤其這些教師在自願的情況下,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,明知過程艱辛繁瑣,不知終點會呈現或遭遇什麼樣的困局,卻仍然一路走來,並未退縮,已經相當了不起。
夜間的山道靜謐,人車行進彷彿是自然的一部份,手握方向盤左彎右轉已成直覺,但腦袋卻處於豐富運轉的狀態,三個小時的光陰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流逝。車過大禹嶺,出了通往梨山的隧道,依舊緩慢行進,在絲毫沒有預期的狀況下,薄霧籠罩的遠端,竟有絢麗的花火綻放,夜空中呈現燦爛的光影,迅即消失了。是誰在遙遠的彼端施放煙火?清脆的爆裂聲迴盪山谷,留駐在腦海裡的是片刻的美麗,身體竟然打了一個哆嗦,心裡有一股溫暖逐漸蕩漾開來,有一種小小的感動,知道在這麼靜謐的山道上行走,自己並不孤單,遙遠的山村還有人煙,以美麗的花火迎接,雖然山路仍然持蜿蜒崎嶇,夜霧仍大規模地籠罩,但至少不是夢境,而是我們體切地踏著的世界,正如所有的教師,都體切地在教育的路途上,走著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