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外見到16歲的R,意外,乃因我沒答應R媽媽,也來自R根本不想來,R是被勒索而來。
R母子表明為何而來,我停頓好幾秒時間。我停頓是愣了一下,不知道該作何感想?我才在信裡拒絕R媽,卻又出現在講座場合,帶著孩子前來求助。
我嚴肅的告知R媽:「我已經拒絕妳了。」
但是R媽很執著,說了很多瑣碎的事務。
我能明白天下父母心,但是,我也需照顧自己方寸,這樣的情況不止一次了。何況,R媽並未尊重我的界線,可能是家庭互動的縮影,這樣的應對方式與慣性,常讓孩子出現狀況。
我並未聽R媽的解釋,倒是站在一旁的R,對她媽媽憤怒的說:「吼!就跟妳說了吼…」
R表情綜合著疏離、冷漠、憤怒與無奈。我看著R的狀態,還是對R問了一句:「你想來見我?」
R脫口就說:「沒有。」
R媽接著解釋,孩子一切都脫序了,經常蹺家又抽菸,她已經管不住了,她看了好幾本書,但是對話都沒有用,孩子就是堅持己見,就是想要蹺家,就是想要抽菸不想戒煙。
這些話她已經重複說幾次了。
我想想很有道理。
R媽聽不進我的拒絕,也聽不進R的意見,R已經長成青少年,擁有自己的力量了,又怎麼會被R媽控制呢?
我猶疑了好一會兒,猶疑的原因是,我要轉身離開?還是多關心R兩句?
我最終向R確認一句:「是嗎?你媽說你想要蹺家,也不打算要戒煙?」
R很冷酷的說:「對呀!」
我向R點點頭,拍拍R的肩膀:「我完全可以理解,你媽如果都不懂你。那會有多痛苦。不過,我可以知道嗎?想蹺家與不戒煙的理由?但是你完全可以不跟我說,因為我們不認識,你沒理由告訴我這些。」
R倒是非常可愛,R說:「我不想待在家裡。」
「你跟媽媽這樣的情況,沒人想待在家。但是用蹺家的方式,對你來說是好的嗎?」
R停頓著思索,才認真的回答我,「蹺家的時候很自由。」
我好奇的繼續問:「那抽菸呢?」
R說:「我不想戒煙。」
我點點頭表示知道。仍好奇的問他:「蹺家跟抽菸,能讓你得到的是什麼呢?我能這樣問你嗎?讓我知道,也讓你媽知道。」
R倒是可愛的說,「可以呀。」
然後,R認真的想了一下,「抽菸也會讓我得到自由。」
「聽起來蹺家與抽菸,都讓你得到自由,對嗎?」
R說:「對呀!」
「但是蹺家跟抽菸,可能都有法律的問題,因為你未滿18歲,有沒有可能帶來麻煩?或者,被人貼上標籤?」
R又停頓了一下,很誠實的點點頭。
我很認真的問R,「讓感到你最不自由的是什麼?需要讓你用蹺家、抽菸來感到自由?」
R立刻說:「當然是我媽啊!」
「我可以知道哪些部分嗎?你媽做了哪些事?讓你感到不自由?」
R說媽媽每天一直唸,一定要照她的做….」
R媽這時加入對話,對R連番的解釋,母子現場爭論起來,這是常見的戲碼。
「如果你得到自由了,你媽不再念你,能跟你好好討論,對你多一點尊重,她也不堅持自己意見,這樣算得到自由嗎?」
R說,「根本不可能。」
「我說的是假設。這樣算得到自由嗎?」
R說,「算吧!」
「如果有那樣的一天,你媽不再念你,但是會跟你討論,討論的意思是瞭解你,瞭解你做不到的,不會責怪你,但是也不縱容你….」
我的話還沒說完,R插嘴說,「那我就跪下來拜她了。」
我忍不住大笑。「如果真有一天這樣,你還會蹺家嗎?」
R哼了一聲說,「當然不用蹺家啦!我也不會抽菸了啦!」
「怎麼說呢?」
R說,「不需要呀!蹺家也要有地方去呀!菸錢也很貴。」
「你的意思,是如果媽媽改變了,你就不會蹺家,也會戒煙了是嗎?」
R斬釘截鐵的說,「對。但是,要我媽改變,很難。」
我轉過頭來跟R媽說,「你兒子聽起來很願意改變呀。」
R媽仍然很無奈,對我繼續訴苦。
但是,我實在不願意再談,不斷搖搖手往前走,臨走前拍拍R的肩膀,謝謝他跟我談上一段話,並詢問是否可將這段對話,寫出來放在網路?R說不要提及名字即可,R實在是直率可愛的少年。
我與R的對話,是將問題拉到渴望層次,以渴望層次為願景,落實談孩子的期待,再談冰山層次的事件,這件事本身並不難,只是R媽執著於幾個點,那就很難跟R交流,R媽認為孩子不改變,實則,R很願意改變。
而我跟R的對話,R媽似乎聽不明白。我還以為自己對話很清晰,這就是我自己的盲點了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