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dv218_臉書用 (1).jpg

 

畢柳鶯醫師,人們稱她畢姐,她來參與工作坊,她非常敞開明亮,講故事非常動人。我得知她即將出書,提議我們互為寫序,畢姐爽快一口答應。

未料畢姐的序,陳述工作坊經歷,我覺得真誠溫暖。

 

新書15號凌晨上架,我將書訊張貼於下:

【紙書】
博客來:https://bit.ly/302FJ5B
金石堂:https://bit.ly/3D9r1IR
誠品:https://bit.ly/3o8AQQZ
讀冊:https://bit.ly/3bWHgwG
★全台各大書店販售中 ★

【電子書】
博客來:https://bit.ly/3mV5pKy
Readmoohttps://bit.ly/3oi6Hii
Kobohttps://bit.ly/3klCH3B
Udn讀書吧:https://bit.ly/31JMZUW


以下是畢姐的序:

 

用愛彌補裂縫    畢柳鶯(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退休教授)

  我曾經參加過兩次阿建老師連續三天的薩提爾冰山探索工作坊,這與參加過六、七次薩提爾冰山探索工作坊的張輝誠、羅志仲老師相較,我就像是在門口探望的初學者,但老師竟邀我寫序,我猜想與我特殊的身分有關。我是現場最年長的學生。

  工作坊的學員們多數是面對家庭、孩子、工作等多重壓力和挑戰的三、四十歲青年人。我是退休多年的醫師阿嬤,我的臉書上都是含飴弄孫、遊山玩水的歡樂畫面。而在世俗眼光中,我學業、事業順利,家庭美滿,是所謂的人生勝利組,我怎麼會出現在課堂上?

  其實,我自幼在父母打罵、指責、貶低的管教與基因遺傳下,我是一個急性子、焦慮、暴躁的完美主義者。表面上的優點是努力、盡責,但背後的真相是對自己永遠不滿意(內在有個挑剔鬼)。我過度在意他人的眼光(其實是自己編的),且焦躁易怒(小事也對先生發脾氣)。人前談笑風生,人後卻苦惱不斷。我不想這樣痛苦地活著,且也覺得愧對好脾氣的先生,因此,我常閱讀身心靈書籍,但自學多年,卻進步有限。在二一八年,我開始依序上了周志建(敘事療法)、羅志仲(托勒讀書會)、李崇建三位老師的工作坊,才有了長足的進步。

  一個六十幾歲的老教授坐在教室裡,學習探索內在、練習對話,我剛開始也覺得不好意思,感嘆自己後知後覺,這麼老了才來學習。但沒想到老師和學習夥伴們給我特別多的關注和鼓勵,讓我深深感受能來學習是一種福氣。

  上課首日,我就體驗了震撼教育。在工作坊中,要反覆地與夥伴對談,以練習表達自己的內在、覺知自己的情緒,並練習傾聽對方、好奇地提問。幾回合下來,到處傳來飲泣聲,但我卻一滴淚都沒有掉。同來上課的好友連聽別人的故事,也頻頻拭淚,說哭完了,肩頸就放鬆了。我舉手發問:「老師,為什麼學員們講到童年受創經驗,那些對我而言,都是小事,但她們卻已哭得唏哩嘩啦。而童年受重創的我,卻怎麼都哭不出來?」

  只見阿建老師拿著麥克風向我走來,問我:「你想哭嗎?」我感到一股巨大、沉穩的能量靠近了我。比我年輕十幾歲的阿建讓我產生無比的溫暖和信任感,他請我說一段十八歲以前的經歷。我提到念中學時,父親在同學來訪回家後把我罵得體無完膚,大意是同學談吐得宜、儀態大方,我卻坐沒坐相、站沒站相,是空心衣架子之類的話。在描述事件的過程裡,我彷彿是第三者,在講一個讓人義憤填膺的他人故事。

  老師請我慢下來,問我當時的感受是什麼。我說:「不記得了,照道理講應該是生氣吧!」老師請我回想當時的畫面,並停留在那裡。我說:「我找不到畫面,也沒有感受。」老師請我停留在父親幫我和同學合拍的照片影像裡,我突然覺得有一股什麼情緒湧上來,我說:「老師,我想說『他媽的!』」老師說:「別急,在這個畫面多停留一下。」我閉上眼睛,專注在那張照片上。

  不知過了多久,老師說:「現在你可以說了!」我,一位退休大學教授,在眾目睽睽之下,大聲吼出:「他的!」我彷彿是用了洪荒之力,聲音大得要掀掉屋頂,連我自己都嚇到了。一時悲從中來,我回轉身,背向眾人,開始掩面痛哭。理智的我,想到當時正在上課,很快地停止哭泣,老師說:「你之後可能會頭痛、想吐喔!」我說:「我明白,老師不用擔心。」原來,就如老師在TED的演講所說的,從小父母不准小孩有情緒,因此我們長期壓抑自己的情緒,最後竟連自己的情緒都認不得,更別提去化解情緒了。

  在場所有的人,包括志工,都很驚訝老師怎麼辦到的。老師很謙虛地說:「我也沒把握呀,只是試試看。」後來又有兩次我在課堂上與老師對話,兩次都連結到隱藏在我內心深處,我自己都不曾看見的重要心結而哭泣。老師總能用簡單幾句話,就讓對話者連結到內在的渴望,而有了深刻的體驗,簡直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。

  這本書引用了許多老師與各式各樣身分、角色的人對話的例子,來解釋如何用對話探索自己以及他人內在的期待與渴望,進而改善冰山水面上外顯的人際問題與衝突,並且穿插著理論與說明,幫助讀者了解其運用的脈絡。老師常說:「冰山探索不是知識,而是體驗。」閱讀本書的時候,不是用頭腦,而是要用心去體驗。一次要看懂是不容易的,先吸收看得懂的,在生活中反覆運用,之後再反覆閱讀、練習,就能越懂越多了。我覺得能夠去上工作坊的話,比較容易進入體驗。而如果先閱讀再上課,則更好,也更能提高學習效果。若是課後再閱讀,那麼,勤練習是基本功。心靈的進化,不是一蹴可及的。

  本書最感動我的是阿建老師自身的故事。十歲以前,他品學兼優。母親離家以後,他功課一落千丈,叛逆、沉迷電動,大學考了四次,工作也不順利。他一方面憤世嫉俗,與家人的關係不和諧,一方面做過各種苦工,甚至吃過垃圾桶裡的食物。在這麼落魄的情況下,三十二歲的時候,他學習薩提爾冰山探索,先改變了自己,繼而改變了家人。短短幾年間,成為台灣最重要的薩提爾推手之一,著作等身,整個人生有了大翻轉。他是一位極重度受創者,卻轉變為頂尖的療癒者,助人無數。除了努力以外,我覺得他有天分。

  他用薩提爾模式分析自己、雙親、後媽以及同父異母大哥之間錯綜複雜的人際互動與冰山底層的渴望,展現他如何用愛彌補了裂縫,讓這個破碎的家庭故事改寫成為感人的大喜劇。

  我們習慣花很多的時間和金錢來照顧自己的身體,但卻忽略了我們的心靈狀態,其實大多數的疾病都來自於心裡的糾結。唯有好好地覺察、接納自己的內在,保持好心靈的自在,身體就能健康。鄭重地向您推薦這本探索自己的內在、改善人際關係,進而增進全家人身心靈健康的寶典。只要開始,永遠不嫌晚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im80081888 的頭像
    im80081888

    開放教育空間

    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