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冰山是一幅圖像,浮在水面上的表象,是事件、語言與行為,是呈現出來「可見」的狀態。
 

這些狀態的呈現,是怎麼被啟動的呢?
 

比如孩子生命缺乏動力,成績一落千丈,終日沉迷網路,任憑責罵、說理,或者給予獎勵,孩子都固著於網路,這是怎麼回事呢?
 

孩子沉迷於網路,可以視為冰山上層的「事件」,或者他面對世界的「行為」。
 

表象的語言、行為與應對,啟動馬達是內在動力,正是冰山水平面下的部分,冰山內在的各個層次。
 

終日沉迷網路的孩子,年齡層1418歲,假設進入網路遊戲,已經連續玩了6小時,時間是半夜2點了,他雖然仍掛在網路上,你瞭解他冰山各層次嗎?
 

我訪談超過50位青少年,以上述狀態為情境,他們都不是「電競」選手,亦非想成為「電競」選手,皆是一般就學學生。我歸納他們冰山各層次,幾乎同時擁有下列狀態。
 

感受層次:疲勞、慌亂、煩躁、不安、緊張、焦慮、害怕、恐慌、難過、生氣、沮喪、無奈、無助、興奮。
 

那一種感受最多呢?煩躁、焦慮、沮喪、無助。
 

觀點層次:「應該停止了」、「不應該玩了」、「都已經玩了,沒差了啦」、「為什麼大人不懂我」、「我應該好好讀書」。
 

哪一種觀點不曾出現呢?「上網打遊戲超爽」、「不斷玩下去真好」。
 

期待層次:「期待自己下線」、「期待自己更努力」、「期待自己能覺醒」「期待爸媽別發現」、「期待自己解脫」、「期待不用上學」、「期待不用考試」、「期待一切重來」。
 

哪一種期待不曾出現呢?「期待一直玩下去。」、「期待每天這樣上網」。
 

渴望層次:「我不值得被看重。」、「我不值得被愛。」、「我無法接納自己。」、「我的日子過得無意義。」、「我沒辦法不上網(亦即內在不自由)」
 

渴望層次不曾出現:「我很有價值。」、「我很愛自己。」、「我接納此刻狀態」
 

自我層次:「我很糟糕。」、「我沒救了。」、「我沒辦法擺脫」、「我充滿無力感」。
 

自我層次不曾出現:我充滿力量、我獨特美好、我是非常棒的人、我心靈通透自在。
 

你曾遇過沉迷網路的人嗎?
 

你若有個透視眼鏡,能看見他冰山各層次,看見沉迷網路的表象下,呈現前面的資訊,對你有何種衝擊?符合你心中的看法嗎?
 

我在山中學校教書,有位16歲少年C,曾赴網咖掛網26小時,他眼睛幾乎闔上了,身體疲憊的快趴下,但是手指反射動作打怪。他覺得自己很荒謬,明明想要離開了,身體卻一直賴在那裡。
 

他當眾陳述這份經歷,心中期望自己停止,他就是停不下來。
 

他形容自己的狀態,如一具皮囊存在,一具不由自主的皮囊。
 

在他極度疲憊的時刻,想要離開又離不開,親人尋到網咖裡,對著C破口大罵,激起了C強烈反擊,但是C並未離開網咖。當親人開始好言相勸,C來個相應不理,心裡想要賴在網路,但是他一點愉悅也無,他在網咖掛了70個小時。
 

怎麼才能改變他呢?答案不言可喻,慣性的應對方式,一點兒行不通。
 

不止沉迷網路的孩子,嘮叨的長輩、銷售不佳的業務員、自怨自艾的職工…….
 

如果有更好的方法,為何不選用好方法呢?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