線上課程中,學員問我「冰山」探索,如何運用在日常呢?
 

一位媽媽提了問題,是家中常見手足爭執。
 

兄弟兩人鬥嘴了。

這是家庭常見戲碼,我沒見過不爭吵的手足。

「兄友弟恭」是個面貌,不是個生硬的規條,若只是個生硬規條,很容易挑起大人內在,看不見手足的豐富,也就少了接納了。

 

進行線上課程時,我以「豐富性」為主題,去看人事的全貌,一邊與當事者對話,一邊重新看自己歷程,卡在哪一個點上?通常是自己生命經驗,才能打開全面的視野,就能看見豐富性。

媽媽從歷程裡體驗,再看到豐富性時,就出現感動的情緒。

有了豐富性之後,看見兄弟鬥嘴了,就能專注辨識自己,內在出現的情緒。也能辨識鬥嘴是面貌,那是生活的一部份,只要內在接納了,對孩子的應對就不同,也能幫助孩子專注辨識,自己發生了什麼?在做什麼呢?

我舉了一個實際的例子。

弟弟學習某項技藝,哥哥嘲笑弟弟,那是幼兒園等級。

 

弟弟很生氣、委屈,覺得很難過。
 

幫助弟弟辨識這些情緒,就知道情緒的背後,是被哥哥「看不起」,亦即內在沒有自我價值。
 

弟弟的內在價值,是由誰來決定呢?是由哥哥來決定嗎?怎麼會讓自己被決定呢?還被決定了生氣與難過?弟弟可以如何收回權力呢?
 

媽媽可以看見弟弟,安定的道出自己看法,如何看見弟弟的價值?
 

那麼即使弟弟仍難過,媽媽只要陪伴就行了,不用陷入弟弟的爭辯,弟弟的爭辯都是求生存,媽媽安穩停頓就是陪伴,接納孩子的受傷與難過,這就是允許孩子失落,讓孩子漸漸長大。
 

問哥哥怎麼會那樣說?要表達的是什麼呢?
 

表達弟弟很弱嗎?表達弟弟很弱,後面的意圖是什麼呢?是顯示自己很強嗎?
 

哥哥需要用這方法?表達自己很強嗎?表達了之後是否達成呢?
 

只要讓哥哥覺知就行,亦不用陷入哥哥爭辯,媽媽也要給予看見。
 

我遇過的真實情況,哥哥表示這樣說,只是想表達弟弟學習很初級,後面還有一段路呢!聽起來是要給弟弟鼓勵,但是後面加上「幼兒園」等級,聽起來不是個事實,還容易讓人誤解,招來大人的不諒解,過去是否也曾有此經驗呢?這樣有讓他不被理解嗎?是否要修正一下說法?才不會被誤解?
 

媽媽也要表達看見,讓哥哥內在擁有價值。
 

這就是透過提問,讓孩子覺知內在,亦即在冰山簡單探索,對我而言,這就是將冰山提問,放入生活中的方式。
 

我在線上課程檢視,學員的對話例子,一步一步檢視對話,也透過簡短對談,走走歷程與講解。
 

在推廣「好奇」為主的對話之後,我想更深一層,進入冰山脈絡,如何落實在生活的路徑,當然也需檢視自己內在。當好奇的素養被建立,那麼對孩子有好奇,對自己有好奇,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了。

媽媽聽我的例子,感覺無比的激動,覺得對話真重要,只是非常的困難。

更改過去的習慣,我以為本就不容易,因此素養需要練習,我也是學習而來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