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昨天參加學思達年會,分享作文教學的脈絡,以及文學教育與應試教育的思索。我找了好友為我播放ppt,好友甘耀明乃是傑出小說家,竟然坐在講台前方三小時,面對著所有聽講群眾,老實巴交的為我服務。
 

我們一進入台大校園,便著迷於潮濕空氣中的氣息,有一股樹木香味進來,並且共同一棵樹感興趣,那是台大椰林旁的白流蘇,也不約而同想到張愛玲,那段椰林之路細風細雨,竟然走得挺舒服。
 

甘耀明來聽我講故事,聽我講講蘇童的小說,如何在觀點、敘事與生命經驗,帶領孩子們停頓,讓孩子們更有體驗性。我雖然以蘇童小說,導入作文教學模式,但其實也是閱讀教學的模式之一。我與甘耀明要出版書,主題是從對話到閱讀,因此特地請甘耀明前來,為我講述蘇童小說紀錄,也就意外請他為我服務了。
 

甘耀明為了與我合作,很認真到我課堂聆聽。上週是寫作班秋季最後一堂課,我帶領孩子閱讀文章。五年級的學生閱讀福克納,六年級學生閱讀魯迅的藥,耀明前來觀課並記錄,觀看孩子如何進入這麼深的文本?
 

福克納小說七千字,課前引導近一小時,孩子們一旦進入閱讀,大部分孩子便愛不釋手。幾位曾來觀課的教師,將此法帶回學校如法炮製,發現孩子也能專注投入閱讀。至於魯迅的藥,將近五千字篇幅,文字敘述非孩子習慣,敘述內容又有時代背景,一般學生應難以下肚。但我在課前活動,進行半小時提問與對話,孩子一拿到魯迅的「藥」,便進入專注閱讀模式,幾乎全班都能投入,閱讀20分鐘左右,我再以封閉的提問進行課程。
 

魯迅的這篇小說,我想展現的是:體驗性提問,封閉性提問的運用。尤其是封閉的提問,有別於我帶領其他文章,所採用的開放性提問。當孩子專注於閱讀,我請耀明看看這群孩子,如此專注投入進入一篇文章,這幅畫面有多美好?閱讀完畢之後,如何運用封閉提問,讓集體進入理解文本狀態?又不讓課程顯得無趣。
 

甘耀明是小說家,我也曾以他「喪禮上的故事」,為上課教材,下課之後不少孩子去翻閱此書。帶領孩子閱讀,我從山中學校開始,現在更是駕輕就熟,才想邀請耀明一起寫作這本書。我最值得慶幸的是,蘇童的小說、川端康成的小說,出版社都已取得授權,明年都可放入閱讀一書。
 

講座結束之後,我們未多耽擱,一同與弟弟晚餐。途中聽到訊息不斷進入,主要是聽課教師來訊,認真的索取資料。耀明笑嘆我的忙碌,也佩服教師的熱情。我雖然講述作文,有一個基礎精神,便是對話的方式,如何引導孩子生命更深刻?也能感受這個冬天的美好?也能為一株白流蘇駐足,或者思索冬雨傾斜的線條。
 

作文講座課間休息時分,一位教師伙伴詢問,如果孩子表明,沒有意願學習?那該怎麼開始對話?我邀請教師角色扮演,扮演那位擺明不想學習的孩子,我與她來一場對話。對話進行五分鐘,角色扮演的教師,已經表明想要好好學習。我邀請教師探索,我說了哪句話?她的內在發生了什麼?請她探索這五分鐘的對話脈絡。
 

我的對話脈絡,和引導孩子閱讀彷彿。我在乎的是生命,是眼前的這個人,而不是孩子的問題。但是人們往往將人問題化了。
 

因此諸多訊息進入,叮咚的聲音傳來,也不乏問我教養,如何解決孩子問題?比如有位媽媽來訊:「我很想用你教的方法,跟孩子好好談話。每次跟他開始第一句話,他已經很不耐煩,口氣非常糟糕,根本不想回答,滿臉充滿怨恨。尤其在他這麼不耐煩,可能還發脾氣的時候,要問他“怎麼了?”、“你還好嗎?”…感覺格格不入,這時候我比較想掃他兩巴掌。該怎麼才能改變我的小孩?」
 

類似這樣的問題,我經常被來訊息詢問。
 

我想父母真不好當,假設上閱讀課的孩子,根本不耐煩進入文本,教師當然也困擾的不得了。但是我帶領的孩子,也是來自家庭與學校,他們也不會想認真進入魯迅。薩提爾女士說:「問題不是問題,如何面對問題,才是問題。」我的選擇是人,因此我面對問題的方法,是選擇面對人,而不是面對問題。
 

我對來訊的家長說:「喔!你們家除了他,還有人講話會不耐煩嗎?」


 

家長的回答,不出我的預料。「我!」
 

因此父母的教養,要平靜講話,第一個要修練的是自己。孩子的不耐煩,往往其來有自。


 

家長給我的回應:「我這半年才明白,家庭模式的重要性,但孩子已經長大了。」
 

我認為改變永遠都來得及,只是解方在自己手上。因此我常陪伴家長,找到這個解方,療癒了自己,也就療癒了孩子。
 

新加坡的伙伴麗卿,上傳了上海上課筆記,她在老太太的課記錄一段話:「每個人的企圖擁有都是好的。沒有任何的一個家長會坐下來說,我們要怎樣毀滅一個孩子….」
 

Maria Gomori說得真好,這段話帶著深刻理解,應能消減父母的自責吧!因為我們也是從家庭成長。
 

 

無論帶領閱讀、帶領寫作,或者談及教育問題,我都談及應對姿態,這是對話的基礎。
 

在台大前往餐廳的路途,訊息不斷地叮咚著,台北街頭的冷雨也未歇止,我的破傘正好派上用場,我想破傘是好用的,而且也沒有任何負擔。甘耀明戴上了防風帽,婉拒與我同撐破傘,我們在冬雨裡前進,方向與目的地,都是同樣的,感覺公館的街頭,多像我們青春時期,那些曾經走過的日子?乃覺人生走到這個階段,覺得無限感恩與珍惜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