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週日晚間結束公益講座,搭晚班高鐵到台北,隔日搭清晨普悠瑪到花蓮講座。當日往返花蓮,夜間僅睡兩小時,所幸沾了床便眠去,鬧鐘響了便起床,車上讀完兩本書,其中一本是《他們辦到了》。

 

本書作者黛博拉在哈林區開辦了委辦學校,成功地開創一般人認為棘手的任務,帶領弱勢的黑人小孩,他們的語文程度與學科表現都落後一般生好多年。但在短短幾年內,他所帶領的學生在學習均有優秀成績,校園內也沒有霸凌事件。

 

這本書前半部,寫黛博拉創校的艱辛歷程,隱約可見她的信念與生命經驗的脈絡。我最注意的是,她如何甄選教師?如何打造校園文化?如何落實理念?如何激起教師的熱情?

 

雖然我關注的部分,只佔全書的四分之一,已經給我很多啟發。

 

我得到的啟發是:

 

如何打造一所理想的學校、如何當一個學校的領導者、如何建構學校規則與支持系統。若有機會,我也許會想朝這方面嘗試,雖然想像與實務存在極大落差,但我以為這是可以達成的目標。

 

去年到東部講座數次,常聽到東部孩子的狀況,在文化養成、家庭系統與先天條件上,有許多困境。每當我去舉辦教師工作坊,我提到的教師應對策略有兩部分,在課程改造上可以師法《自由寫手的故事》,將課程設計活化,但是需要有人領導研討,目標不是讓教師複製課程設計,而是從教師專業啟發教師能力;在應對學生上,應以更平穩寧靜的對話,落實準確簡約的規則,陪伴孩子成長,這部分是從satir模式的教育心得發展出來的脈絡。兩個目標講起來簡單,我深知做起來並非易事,學校應有核心人物的帶領,也要陪伴一群教師經歷失落,陪伴一群孩子反覆不斷出的大小狀況。

 

當我這樣談的時候,我便想去經驗一下失敗與挫折,有沒有可能帶領一所學校?一所偏鄉的學校,進行我在自學、體制外以及提供體制內教師的閱讀、語文與寫作課程?帶領一批老師邁向理想教育面貌?將一批資源貧瘠,先天條件不良的弱勢孩子,帶領成熱愛學習、熱愛生命的樣貌?

 

我知道自己是痴人說夢,並非這個目標不可能實踐,而是目前我沒有那樣的熱情,那樣的熱情必得大到捨棄現階段投注的工作,捨棄現階段符合生活的收入狀況,去嘗試上述可能。但是黛博拉完全擁有這樣的熱情,並且擁有清晰的整合與反省的能力,因為在書中可以見到黛博拉的侷限,也可見到書末黛博拉為這些內在侷限的覺察,進而思索與落實在學校。

 

上個月張天安來台中講座,在家中小住兩天,我聊及現階段我們更有能力去創辦一所學校了,也更有能力去掌握一所學校該如何經營?如何帶領孩子的方向?如何在面對挫折時,知曉如何面對?

 

張天安也覺得如此。

 

以往我任教的體制外學校,欠缺準確的規則,因此教師群常困惑,形成教師群各自表述。因此當學生大規模抽菸、喝酒與蹺課時,教師淪於論述、感嘆與各自的成功經驗,大多束手無策,甚至辯證這個現狀是正常的。學校理念似乎經常辯證,但不是落實教師集體價值觀,而是揣摩少數人的價值觀,看似準確卻是模糊的概念。明星老師也只是明星老師,無法和學校教師擁有更深的連結,似乎學校也不想做這個區塊。當我閱讀本書時,過去在學校的任教經驗,便不斷跑出來對話。

 

我心思也許日後我有機會,會投入不同的教育可能。現階段可以為了上課、看書、晤談與講座日睡甚少而不嫌累,雖然影響所及僅有個別的家庭與學生,不夠深遠與綿長,但是那似乎是我目前比較願意投注的方向。

 

看到《他們辦到了》如此的辦學過程,雖然不大可能去實踐,卻也挑起我內在的諸多想法,即使是痴人說夢,也特此為記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