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暑假前最後一堂課,和孩子談暑假的閱讀,談生命中應對的處境。我想傳達的是,愛自己與接納自己的訊息。

 

一位孩子聽課之後,和我晤談,他想要自己有力量,不想再匱乏無力。因為匱乏無力,讓他墮入黑暗的深淵,痛苦纏身乃至不願存活。他的世界觀,都是別人比較重要,自己不重要。怎麼會如此呢?小時候的經歷,此刻回到眼前,他被遺棄,被批判,被不尊重,他說「自己不值得被愛。」

 

他的痛苦之身不是此刻,是過去的生活的印記,因此他背負著過去的痛苦,不是活在此刻的當下。

 

親人覺得他不應該生於世上,他也覺得自己生來就是個錯誤。

 

我問他:「認同親人的看法嗎?」

 

他先以眼淚回答我,再搖搖頭。

 

我問他,怎麼會和親人站在同一陣線?批判自己呢?他在無意識上認同了親人,否定了自己,痛苦之身像一個眼鏡掛在他的眼前,看著此刻的世界。

 

我要他在「理智」上先答應我,決定要愛自己,我們再慢慢接下來對話。我要和他一起接納感受,看看那個痛苦之身。

 

他答應了,晤談的最後,他告訴我已經看見一道光。

 

在與孩子晤談時,絕大部分我都先直指孩子的渴望,在渴望的層次裡,為自己也為孩子設定目標,再進入孩子的痛苦經歷,啟發他們的正向資源,啟發他們良善的意願,接納自我。

 

這個脈絡的晤談,我想想其實不難。晤談的脈絡永遠指向一個清楚的目標,但我想要開發一個更清楚的脈絡,讓未來參與工作坊的學員明白?即使路徑、方向與技巧的變化,都是在回應自我,也必須關照孩子的渴望。然而,我總認為,自己大概都表達過了。

 

我思索著,在舉辦工作坊與講座的同時,我應該和已經在做晤談工作的學員們,有更多的分享與討論,讓學員的內在與方向都有更深的連結。這是我從最後一堂課,和孩子晤談,以及最近和天安討論要開一系列工作坊的思索,特別一記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