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寫在前面」:
這一陣子,趕著新一季作文教材;新進入一個學校擔任人文發展委員,每週定期和一群教師們討論、工作;還有原本的教學事物與稿約,因而許久未貼文。

這一篇文章,三月份刊登在張老師月刊,原本不打算張貼,因為過了書出版時效,但上週接受「古典音樂台」訪問,也順道訪問了畫長耳兔的「筱茜」,重看她的畫,覺得很可愛,藉機張貼她的繪畫。

順道一提,一週以前,古典音樂台美麗的採訪者,來作文班收音,想要聽聽孩子們的對我及課程的想法,孩子們誤以為她是新老師,紛紛大聲叫道:「不要~我們不要別人教,我們要阿建…」

隨後,我為課程講了一個故事,很罕見的,這一次講的故事氣氛不大對勁,並不精彩,期間,孩子們抱怨:「阿建,故事好難聽喔!」「老師,你的故事講得我頭好暈喔…」

孩子純真、坦誠若此,令人高興,也是我所希望維持的作文班開放氣氛。


給長耳兔們的故事

在體制外教書七年,最懷念和孩子們談話的時光。

經常,在夕陽透窗的書桌旁、山道上的一場散步,或者深夜的敲門聲之後,每個純真的臉龐,帶來的談話主題,都讓我印象深刻。

有時,從生活、登山、音樂、文學的漫談,進入一個深刻的話題,讓彼此的心靈,停駐在創造性的思緒裡。有時,他們帶著困惑,或者沮喪的心情而來,在一場對談之中,彼此都有了感動與洞見。

有兩年的時間,我將每個孩子談話的主題,化為書信,在每大週放學之前,交予他們,見證彼此成長的心路歷程。

孩子的禮物


2005年7月,我離開學校,孩子仍常來找我談話。有一回,同為小說家的耀明建議:「何不將這些談話,寫成一本《給青少年的信》?」

與此同時,學生筱茜送來一份自製的禮物:繪有「長耳兔」的手工年曆。

繪本故事是一隻兔子:「耳朵不斷變長,生活也不順遂,處處遭遇挫折,心裡苦惱極了。有一天,兔子竟因為長耳朵,得到耳環展示員的工作。他才發現,長耳朵潛藏獨特的祕密。然而,世界並非就此平順…。」

當我看到這個故事,想起青少年的境遇,常忽略自身獨特的價值。和繪本中的長耳兔,何其相似?

我選定了主題,決定為自己、為孩子們,以「長耳兔」代表青少年,將他們常遇到的人際關係、愛、親情、學習的困惑,憤怒、害怕的情緒,以及審美、創造等主題,寫成一本書。

Satir模式的信念

給青少年的書信,歷來出版甚多,我能寫出更特別的觀點嗎?或是真正值得一看的書呢?

過去,我和孩子們談話,看到他們轉變的關鍵,絕不是我說了什麼大道理,也不在於我給了什麼答案。我認為當人遭遇困頓時,需要的並不是道理,而他人提供的答案也未必適合。因為,人生的選擇,從來都沒有標準答案,也絕非三言兩語能道盡。

凡人都希望被認同、被理解,進而體認自我意義,看到自己的價值,自由愛人與被愛。這些內在體驗,到轉化成具體的思考,乃至於外在行為轉變的歷程,我曾在Satir 模式真切體驗,也影響我的生活與教學甚鉅,這也是我和學生對談的基礎。

我便以satir「相信人能改變」的信念為主軸,將青少年遭遇的事件、疑問,儘量化為可讀性高的故事。期望讀者透過小故事,感受到被接納的溫暖,對我而言,這便是轉化的開端。若能進一步,透過故事帶出不同的觀點,覺察受綁縛的過去經驗,學習為自己負責,那就更美好了。

說自己的故事

我在青少年時期,曾對愛情迷惘,對親情困惑,對學校功課無奈,對人際關係有一股無力感。那種茫然無措的滋味,讓我飄盪、叛逆、逃避,與世界的關係很疏離。

我很想上進,也想盡量符合父母師長的期待,但是我做不到,我連自己的期待都無法滿足。久而久之,儘管我維持反叛的性格,但內心對自己很失望。

我在這些困頓中,掙扎了很久,直到過了20歲,遇到幾個關鍵性的事件,才讓生命有所轉變。但這並不表示,從此順利成長。很多挫折仍帶我回到舊的記憶裡,重新經驗困頓。

比如失戀,會勾起我「不值得被愛」的想法;和父親、兄弟爭執,讓我覺得無法和親人相處;考試或比賽失敗,令我沮喪,沒有自我價值;人際關係的複雜,讓我陷入討好與指責的漩渦…。

但是,當我沈澱心情,審視挫折的根源,都浮現一段生命故事。我選擇重新看待過去,賦予新的意義,這些過程,已成了我書中的故事。我想在書中,和讀者真誠對談,分享生命故事,也重整了自己成長的歷程。


轉化負向經驗

很多人被舊經驗侷限,甚至為此所苦,而不自覺。但是,負向經驗,如果能正向思考、正向表達,往往會產生向上的力量;反之,則容易向下深陷。

有一位16歲的男生,離家到中部唸書。當他放假返家時,因為從未獨自搭車,感到有些兒害怕,便打了一通電話回家。媽媽在電話中心疼的說:「你一個人回高雄喔!為什麼都沒有人陪你?怎麼這麼孤單,這麼可憐。」

這一對單親的母子,頓時感到無助,便在電話兩頭啜泣起來。

這位母親,也是在單親家庭長大,在成長的經驗中,常覺得孤單,感到身世可憐,無人扶持。

但她未看重自己的獨立,以及一路走來的勇氣,因此聽見兒子的處境,便陷入自憐的舊經驗。

當這個男孩,向我訴說搭車的過程,提及母子的對話,又難過得落淚。我和他在「難過」、「孤單」的感受上對話。最後,我問他:「我很好奇,你從來沒有獨自搭長途車的經驗,怎麼能如此勇敢,一個人坐車回家?」

男孩的答案,經過對話的探索,從「我不知道。」、「不然能怎麼辦?」、「這不算勇敢。」、「我還是感到孤單。」到「我已經長大了。」、「我其實早就有能力獨立了。」…

最後,男孩和我分享車上見聞,如何獨自購票、問路,將孤單轉化為獨立,把自憐的感受轉化為勇氣。他告訴我:「沒想到自己這麼棒!」

同一個事件,不同的觀點進入,便產生不同的力量。

我在《給長耳兔的36封信》,便試圖從各個觀點,探索青少年的正向價值。

豐富的人

筱茜畫的繪本故事中,耳朵不斷變長的兔子,找到耳環展示員的工作,正是發現自我價值的過程。隨後,長耳兔因為耳朵破洞,又失去了這份工作,再度遭遇挫折。

因此,我在書中想要傳達的,並非解決問題的方法,而是面對挫折的態度,這些挫折,也許在某個時候,會成為生命中很棒的資源。

人生正如這隻長耳兔,遇到起起伏伏的事件,有高潮也有谷底。然而,這才是有意思的人生,涵養成一個豐富的人,我如此看待自己的生命歷程,也期望透過這本書,能讓讀者更豐富的看待自己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