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我在《李崇建談冰山之渴望:幸福的奧義》,寫到自己的成長歷程。

我的童年被愛、被接納,與被自由對待,對日後的影響重大,那是渴望層次的滋養,讓我與自己日後能連結。

 

每個人都曾經被愛,只是愛的體驗蒙塵。

 

書出版了之後,曾收到讀者詢問,為何「你不與媽媽一起住呢?這樣是否不孝?」

 

昨日也收到夥伴來訊,「既然老師已經可以母親好好溝通了,怎麼不住在一起奉養母親?」

 

我回以:「我並不願意和她住在一起呀!」

我從十歲之後,與母親生活的記憶,很少在一起的時光,我們的生活習慣不同,我無意願跟母親居住。

 

有人問我,為何渴望能連結,卻不願意與母親連結?
 

與人的渴望連結,並非願意一起居住,意思是,並非滿足對方期待。我只能這樣回應。
 

這樣的一番說詞,對很多人而言,這樣說法不被同意。
 

若這樣是不孝,那我估計是不孝了。

昨日去見母親,送去生活的事物,我特地問母親,會想跟我一起住嗎?

 

母親毫不猶豫的說,我才不要跟你住。
 

母親這點倒是可愛。我們生活習慣不同,估計她受不了我,我也難與她生活。
 

我追問了一句,如果我一定要呢?

母親說,為什麼要一起住。我寧願去住養老院,也不要跟你一起住。

兩人的期待指向同一處,對彼此都不會有干擾。

最麻煩的狀況,一方期待另一方,一定要同住屋簷下,那估計就麻煩了。

被期待的一方,評估了自己的狀態,不想滿足對方期待,一方的期待始終「壓迫」,這對一般人是大考驗。

 

回想過去的歲月,父親對我期待頗多,尤其期待我進入公職,我從未考慮入公職,不只是個性不適合,也是我早知自己沒能力,因為大學都考了五年,若要進入公職體系,我估計要考50年。

父親的期待未滿足,雖然常對我「曉以大義」,卻在我們一番談話之後,老手揮一揮說:你長大了,你自己決定吧!

 

家中四個孩子,沒有一個棲身公職,可能是父親的遺憾。但孩子們不引以為憾,這是彼此渴望連結,是否滿足彼此期待,都不是那麼重要了。
 

昨日帶著姪兒姪女,一起讀英文算數學,在休息閒聊的時刻,我告訴孩子們,若能功課出色,固然是件不錯的事,但是,人生的路很多選擇,就算功課不出色,就算他們不夠努力,我都是愛著他們。
 

不需要夠出色,不需要夠努力,才覺得自己值得被愛,也不需要滿足大人期待,才覺得自己有價值。

我見姪兒姪女似懂非懂,但是表情很輕鬆。

 

人生沒有誰不想努力,也沒有誰不想好表現,但是,都值得被看重,也都值得被愛,這是人基礎的存有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