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為一個團體工作坊,團體成員很敞開,很願意嘗試與連結,長時間浸潤薩提爾模式。

有這樣特質的團體,帶工作坊不吃力,更容易深入探索。

這個團體的帶領者,是我的學姐陳桂芳。

桂芳得知我來上課,也陪這些學員上課,三天全程參與課程。

我非常敬佩桂芳,她參與第一屆貝曼專訓,我則是貝曼專訓第七屆,她是資深的前輩。

她參與過瑪麗亞、貝曼的培訓,時間比我長,次數比我多太多,專業知識、助人經驗、薩提爾底蘊都比我豐厚,還願意陪伴學員一起,在我工作坊「蹲了」三天。

我用「蹲了」這一詞。

我評估若是我自己,應不會去同儕課程「三天」,這需要很願意「好奇」、「陪伴」,或者「學習」,我估計自己狀態,目前應不會如此用心。

桂芳以一前輩之姿,連續參與課堂三天,對我而言太不容易。

我請她督導我的課,課程中邀她與夥伴談談,我們在薩提爾模式學習、解讀與運用的差異,桂芳都給予我很寬的包容,用很美的眼光看待。

我曾在《麥田裡的老師》,邀約桂芳指導,針對個案寫一段話,桂芳亦僅是謙虛讚賞。

我與她認識應有20年,但是都在工作坊、同儕聚會場合相見。

2010年我們一起赴香港,參與薩提爾全球大會,分別分享薩提模式爾運用,但彼此並未深談與連結。

桂芳是個熱誠的人。

我最有印象的是,我最後一次參與貝曼工作坊,應是2014年左右。台灣的學習同儕很熱情,上完課後約貝曼聚餐,向貝曼老師報告,各自在各領域的運用,以及如何推廣薩提爾模式?

當時我與天安、瑤華,還有其他夥伴,成立台灣青少年教育協進會,我在作文課之餘,以老師的身份,與家長、孩子談話,並向企業募款帶青少年,也在各地講薩提爾模式。

談話與募款不費力,其實只是順手,講座有演講費可領,其實為維生計。

在那樣的場合裡,無需特別提及,且貝曼對我不熟。

我參與他的兩年專訓,幾乎很少開口說話。我在角落靜靜聆聽,夥伴們向貝曼老師報告,他們對薩提爾的推廣,我也有很多學習。

桂芳見我只是聆聽,湊近我身邊推我,去向貝曼老師報告,他老人家應該會開心,薩提爾模式能推廣出去,能改變個人與家庭。

我最後沒有去報告,但是對桂芳印象深刻,她是薩提爾模式的推手,她溫暖積極且有熱情,而且非常積極學習,她曾經來我的講座,給足我這個後輩支持。

這些陳年往事,我幾乎快模糊了。提到與桂芳的連結,我查了一下她的行程,她在台北剛好有工作坊,有興趣的夥伴可以看如下資訊: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
&#127793;< 陳桂芳老師工作坊 >

 

時間:2020/12/11 - 2020/12/13,共三天,9:00-16:15
 

活動地點:台北市
 

主題:「活在愛中的秘訣 - 運用薩提爾模式增進親密關係」
 

報名網址:https://www.accupass.com/go/lopwilldo20201211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

回到台北的工作坊,這個可愛的團體。

進入工作坊之後,才發現有六位夥伴,重複參與我的工作坊。

我曾宣告過,不再說「你怎麼『又』來了?」

為時間、金錢考量,我仍說明這是重複課。

工作坊裡一位夥伴,拿起了麥克風,對我有了如下問句:

「阿建

 

「阿建呀……

「當你說這是重複課,你的內在什麼感受?」

「你的內在有什麼想法?當有人重複來上課?」

「你希望別人不要重複來嗎?」

「你知道有人看書,看了好幾次嗎?」(忘了她說書、電影還是其他的?)

她最後問的句子,導向了她的期待。但這個期待,是為了照顧「講師」。

這學員開放且大方,將對話運用於講師,且是在課堂之上運用,這實在是大膽且浪漫。

這學員這麼溫暖,也這麼大方練習,這些嘗試與表達,在關係裡讓人靠近。,我感受到一份溫暖,從好奇中傳遞一份照顧。

桂芳也分享她的經驗,分享她的內在,對於重複上她課程的夥伴。

這種交流不易遇到,很新鮮也很有趣,特別一記這團體的可愛。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