完成了學員提問回饋,幾位學員有新進展,我決定耗時回答完問題。回應與不回應,並非我的責任,我只是隨性視一己狀態。
 

落地窗外的斑鳩飛來,在夕陽中埋首新居,將銜來的樹枝排列。這裡不適合斑鳩搭巢,這裡是人類的住居,但這對斑鳩而言,是很遺憾的結果。
 

當我身處童年時光,我會讓斑鳩建巢,看斑鳩起居產卵,或者伺機逮住斑鳩。
 

如今我少了玩心,少了爛漫的童心,我告訴斑鳩別來,將牠搭建的樹枝挪開。斑鳩並不放棄,仍在迴廊花台搭屋。
 

這跟學員的作業彷彿,我的線上課程四週了。每週我都出了功課,關於覺知、專注、好奇的課題,邀請學員卡住的部分,在線上進行交流對話。

有趣的是學員的提問,多半還是聚焦在「孩子沉迷網路怎麼辦?」、「孩子拒學了該如何是好?」……,我邀請的第一步,從系統上、基礎上改變的功課,幾乎沒有人提,我期待看見覺察時卡在哪兒?情緒的照顧在何處進不去?好奇是卡住了哪裡?

 

前兩次我疾呼聚焦實作,期待夥伴提實作問題,即他們要解決現狀,必須做出改變的應對,遇到的困難落在何處?而非提一個困境,不斷的抱怨為何是這狀態?然而沒人理會我,依然提的都是「孩子怎麼辦….
 

我對課程的期待沒達成,我更動了互動模式。我對他們的期待落空了,我更動了我的行動。
 

我將互動狀態聚焦在「具體流程」,這彷彿是能量的流動,流動到我聚焦的狀態。
 

我總想這樣的選擇,就像我去旅行一樣,我常走到幽深的巷弄,一座乏人造訪的火車站,孤寂的路燈與電桿,這裡有我想見的美,但往往並非蓄意的。我常規劃去名剎古寺,萬一此路不通,我便繞道前行,萬一寺廟關閉了,我便換個地方去,這是審美的能量流動,我很清楚能量往審美的方向。
 

更動了課程互動的聚焦,這一次學員提問符合課程,我因此決定耗時回覆。
 

現象世界永遠變動,我可以更動我的應對。

內在會升起情緒,便學會面對情緒。學會應對情緒、應對外在,都非一蹴可幾,因此能量聚焦於「應對自我與外在」,能量不是聚焦於「怎麼還沒改變?」

能量若聚焦於「怎麼還沒改變?」,即是一種執著的狀態,內在就會衍生風暴。因此在「加速的年代」,步調與態度都要緩慢。

有的學員落地步驟了,覺察自己內在、照顧自己內在了,以好奇應對孩子,學會如何表達了,有學員私訊我,孩子有變化了,覺得特別神奇。這本身就是禮物,那是未見古剎名寺,看見靜僻巷弄的美,其中有心態的轉變,亦有連結審美能量的流動。

 

斑鳩大概不懂此理,執意要在迴廊居住。
 

這裡不適合斑鳩居住,這不適合是我決定,因為我不想斑鳩來住,我不願意為斑鳩清掃糞便,打掃牠落地的羽毛。

若是斑鳩執意來此?我會另想方式「勸離」,或者也許接納了狀態?因為人生有很多可能,那些可能的背後,都可視為美的能量流動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im80081888 的頭像
    im80081888

    開放教育空間

    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