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春雨與春陽交替,窗邊最後的櫻花盛開,吉野櫻應是最晚的櫻花?

吉野櫻開完之後,應無其他品種櫻花盛開。

櫻花盛開的窗外,疫情正備受關注。此刻的吉野櫻,是春天的小日子,讓人倍感當下的存有。

正是春雨滴答完,陽光曬在櫻花上片刻,一位學員來信詢問,關於我進行的對話。

問我覺察與對話差別?

我將當時對話簡潔陳述,並且穿插說明:

年逾花甲的婦人問:為何與媽媽的相處,總是會感到生氣?

這樣的狀況何時開始的呢?

婦人思索了一陣子,回答在20幾歲的時候。

當時父親離開人世,她有很多遺憾,沒能跟父親更好的相處。

從孩提時代到成年,她跟父親的關係甚好。跟母親的關係疏離,母親似乎比較冰冷,不太懂得跟人靠近。

父親離開之後的歲月,婦人很想跟母親靠近,想要把握母女共處時光,無奈臨到了老了,跟母親的相處模式,仍然不是很順利,總是吵吵鬧鬧。

我問婦人最近相處,遇到什麼困難嗎?

婦人說很多困難。前幾天婦人煮飯,母親就是不會領情,好像都沒看見婦人,沒有看見婦人的存在,兩人因此不歡收場,婦人好想不再理媽媽。

媽媽不是從來都冰冷嗎?不太懂得與人靠近?她要如何學會靠近呢?而且婦人的期待是20幾歲開始的。

我探索她與父親的關係,與父親之間未了的情結,那些未滿足的期待,她放在母親身上想完成…..

當婦人說到這裡的時候,突然醒覺自己的行動,始自於對父親未了情結。

她對父親的離開,即使過了40餘年了,她仍然還未放下。她還深受自責之苦,不願意放開父親離世。

對話的脈絡上,讓婦人體驗20餘歲的冰山,體驗當時的感受與渴望,放掉未滿足期待,連結與父親的愛,以現在自己的資源,連結當時的渴望,給予自己愛,也接納母親的應對…….

我在《守護之心》傳遞的概念,當與媽媽相處時,當覺察與照顧自己內在,這是對自己照顧的方式,需時時勤練習方成習慣,書裡提覺察的重要。如何覺察與回應,因為稍加繁複,書中先提出重要的概念。時時覺察與回應自己,就能得到更好的連結。

《對話的力量》、《薩提爾的對話練習》的主題,落在如何跟媽媽對話?

我將對話分為幾個層次,最平常的層次,是教育環境的應對,父母、老師可以如何對話?《對話的力量》、《薩提爾的對話練習》所陳述即是。

其次是已經有狀況,呈現出問題的孩子,師長與父母,可以用什麼樣的方式對話?我大部分的教育書,都提到這部分的應對。

更往深一層次則是療癒性的對話,如同婦人對待媽媽的困難。

這部分的對話脈絡,應屬心理晤談範疇,但這個範疇極寬,一般人甚少遇到生活慣性,而尋求心理的協助。

我在《教室裡的對話練習》一書,最後寫到與進成的對話,郭進成老師彷彿「以身證道」,在眾人面前談如何不對學生憤怒?

一般而言,很少有人會因此,去找心理師協助。

但一般人若非找心理師,我通常傾向覺察的練習,並且學會回應自己。但不要進行自我對話,因為自我對話乃落入思考,若非覺知與回應已成熟,自我對話通常陷入反覆循環。

郭進成老師推廣學思達,將對話導入推廣。學思達老師令人敬佩,幾乎以眾志成城的方式,推廣師生之間的對話,亦在對話中推廣覺察,推廣如何愛護自己。

不只郭進成老師,還有李明融老師也是,還有眾多學思達老師的帶領,都在推廣如何將對話落實於生活。

進成曾張貼一張圖,這張圖我附於下方,即整理自我,應對他人,解決問題。

回到婦人的狀態,若是婦人想要改變,學會覺察與照顧自己,與尋求對話晤談一樣,都能得到相同的結果。若是在晤談之後,還能時常練習覺察回應,那就是最好的狀態了。

在看見吉野櫻的窗前,安靜的春天時刻,疫情在外的時刻,試著回應覺察與對話差別。

未提供相片說明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