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來西亞的行程緊湊且豐富,進行數場作文教學示範、公開講座、工作坊與座談。在座談的現場,因緣巧合進行幾次晤談示範,幾位觀看的伙伴,看見冰山的調動,對冰山的運用感到驚奇。這也是我的體驗,初次接觸貝曼時,看見貝曼對話的過程,深深感到驚奇與好奇,促成我進入薩提爾模式學習。


將薩提爾模式帶入教育現場,我主要導入冰山,那也是我所學最深,最得心應手的脈絡。今年將對話有意識帶入,與過去的「聽話」系統相對,我覺得對我推展冰山,有了更好的進程。因此我將脈絡定為:日常的對話、支持性的對話、討論的對話、問題的對話、冰山的對話。

 

主因人們若不懂對話,卻要進入問題的對話,往往執著於目標達成,忽略了對話的素養,自然覺得困難重重。

 

冰山的對話,我在今天的座談中,說明幾個步驟:設定目標、探索、體驗、轉化、落實。不想今日就有了機會,在半公開的晤談中,進行了這五步驟的示範。我想簡述這個過程,讓有心人參考,但以文字說明,並不容易理解。

 

一位負責的教師,亟欲幫助一位孩子,但是與孩子的關係,偶爾讓自己感覺受挫。

 

想與孩子關係親近,要先與自己關係親近,這是我在冰山中,常探索的一部份。然而與自己親近,這件事說來真陌生,大人往往對自己生氣,或者在頭腦裡面愛自己。因此探索教師的內在,讓教師覺察自我,瞭解卡住的原因,是我經常進行的步驟。

 

當教師有了覺察,體驗了自己的存在,就會渴望生命力的進入。為教師帶入資源,連結教師的渴望,將資源導入的同時,讓教師區別幾個主題:心疼、愛、可憐,愛與可憐不同,但是愛與可憐常讓人混淆。我讓教師進行體驗,感受愛與可憐的區別,再讓教師核對心疼?才發現教師體驗的愛,帶著自責與愧疚,自責與愧疚的愛,常常是可憐所偽裝。

 

我重新為教師進行體驗,抽離出愧疚與指責,讓愛的體驗純粹,才讓教師瞭解心疼為何?原來教師的心疼,帶入了可憐的元素,正是師生關係的阻礙。讓教師明白自己的心疼,正是對自己未滿足的期待。因為教師心疼孩子,這份心疼融入了拯救,亦即內在有一個可憐的自我,未被療癒的自我,投射於此刻可憐孩子,

 

當體驗了這些元素,覺察內在的狀態,也就有了決定,再此進行體驗性的轉化。當我將教師的心疼,置換為愛的體驗,教師立刻恍然大悟,感受到愛的力量,從教師表情看出內在的轉換,懂得接納自己與孩子,也就能落實於教育現場了。


教師因此內在清明,不再糾結於眼前困境,也懂得如何看待孩子了。這就是冰山談話的:設定目標、探索、體驗、轉化、落實。

12/20我在苗栗鶴岡國中有一場一天研習,雖然講不到冰山脈絡,只能讓教師明瞭簡單脈絡,就是邁向更深層次的入門。這場研習是苗栗學思達之後,經輝誠老師推薦所促成。學思達融入薩提爾模式,是輝誠老師的創舉,我也變得投入其中了。苗栗區有興趣的伙伴,希望是沒有上過一天課程的伙伴,可以在下列網頁報名,聽說鶴岡國中風景優美,歡迎有興趣伙伴轉貼:

https://www1.inservice.edu.tw/script/CourseView.aspx?CourseId=2113446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