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晚上教孩子寫作文,有時聽到孩子抱怨:「我不會寫…」
 

大多的時候,我並不特別干預,因為創造總會和焦慮相伴。偶爾孩子對自己生氣,也許以前用過耍賴的方法?我總是對他們說:「你可以遇到困難嗎?」
 

「如果可以遇到困難,那麼現在就遇到困難了,你可以專注地面對困難嗎?若是真的不行,我再和你討論….」
 

我在心念提到數個篇章,都是我和孩子對話的基礎議題,書中的「困境」、「創造力」,都是我常和孩子對話議題,我期待他們能真正面對問題,因此對話中會直接帶出問題。
 

我前一篇文章,提到姪女不想吃藥,我以為問題在於吃藥的辛苦,因此我的對話脈絡,直接以「吃苦」為提問。我並非灌輸她人生很苦,而是問她遇到苦才能跨越的時候,能吃苦以對嗎?阿伯願意陪伴她。和孩子討論問題,有幾個基本的核心議題,我在書中羅列,往往會成為和孩子對話的關鍵。
 

什麼是問題意識呢?比如孩子不吃藥,只是不斷勸說,說教、命令,卻沒有意識到孩子不敢吃「苦」,那麼再多的語言,都是外在打轉,或者利用威脅利誘,恐怕沒有真正面對問題。當孩子說我不會寫,也是這樣的一個情況,一則在技術面是讓孩子寫爛作文,接納自己的不好。一則在意識面,我想探索的是,是如何遇到困難的問題?如何面對困難?若是不以問題核心提問,往往在外圍不斷兜圈子。

當孩子抱怨:「我不會……」的時候,我看重的是他如何面對困難?我期望孩子遇到困難,能夠勇於面對,因此先在基礎的問題上討論。
 

然而有的孩子,會直接說:「我就是不會呀!」
 

當孩子這樣說,我便看到他們心裡,是如何豢養一個「我就是不會呀!」的意識?
 

因此我在書中第一篇「改變」,講了一個眾人耳熟能詳的故事,那則故事原本就讓人很有感覺。但是那則故事的流傳,只是一個好看的故事,觀者自有所領略,因此我特別置入如何改變意識?緊接著帶入自己的故事,如何啟動改變的脈絡,那也是我常和孩子工作的主題。
 

有個古老的故事:
 

老奶奶跟孫兒說生命的故事,老奶奶說:「我心裡有兩匹狼交戰,一匹狼惡劣、可怕、貪婪、憤怒、狡猾;另一匹狼有愛心、慈悲、誠實與寧靜。
 

孫兒問:「哪一匹狼贏了?」
 

老奶奶回答:「我餵養的那一匹。」
 

老奶奶的故事說的好。當我們內在豢養的意識,讓我們的心念往那兒去,那些負面的、有害的意識,就會成為主宰。
 

我們的孩子,是怎麼樣丟下一句:「我就是不會呀?」並且甘願為其主宰?
 

讓這樣的意識主宰?自有其應對脈絡,因此當我是一個教師,我在這些問題的提問背後,往往思索如何才能讓孩子有正向的心念?
 

當然,心靈若是拒絕正視痛苦,假裝痛苦不存在,那也是一樣有巨大麻煩,那也是豢養隱藏意識覺察下的那匹狼。因此我在情緒數篇中,帶出如何應對情緒的方式,一則期望孩子看了認識情緒,也讓師長瞭解如何帶領孩子認識情緒。
 

《心念》的出版,感謝眾人的推薦,還有很多好友的支持。我期待自己在新書上市的最近,能撥一些時間書寫書中帶出的議題,與生活的關連性,如何帶出有意識的問題脈絡,也許有些師長會有多些想法出現….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