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 

由許榮哲導演,「走電人」電影公司拍攝的微電影「616少年」,長度不到5分鐘。我觀看之後,有一些想法與觸動,想到的是我這些年帶領的青少年,也連結了自己的生命歷程。
 

影片點閱在此:http://yt2fb.com/id_8563/

 

從小我單親的成長背景之故,加上長期缺乏自我認同,我處於一個「邊界」,邊界的一端是我仰望的好孩子,另一端是比我更不幸的朋友們。無論如何我都無法迄及好孩子的領域,我也不願意不甘於另一端,被視為問題孩子的區塊…

 

因此我格格不入,不耐煩於任何一個區間,不安於任何一個結構,我是個疏離又有點兒不想疏離的人。當心中大規模的煩躁來襲,我實在不知該如何是好?當心中大規模的憂傷來襲,我更不知道如何自處?我渴望來自他人的關懷,但是你最好不要關懷我,因為我討厭這樣的、那樣的關懷……
 

每當我在少年關懷、或者青少年陪伴的領域裡談這些,總是得到不少孩子認同。尤其是我在談單親處境,孩子們甚多會來跟我致意,偷偷告訴我:「我能瞭解你…」


 

我知道當他們說這一句話,就是他們也是著接納與瞭解自己。從他們激動的神情,泛紅的眼眶,我知道這是一個秘密的通關密碼。我從來不知道,我的經驗與遭遇,會是將來我工作的一部份,因此我在新的著作長耳兔的續集中,我刻意書寫了「單親」的主題,也將我對自我的接納,對家人的接納偷偷過渡進來。
 

這部影片的阿德,心中始終有個畫面,那其實總和了不少類似青少年的處境。影片具體展現的,是隱性的存在,影片具象化處理過往的傷痛,但是傷痛常常是不容易覺知,不容易被具體看見的層次。最讓我動容的片段,是阿德刺進了那面鏡子,展現了一個破碎的自己,那是一種憤怒無處發洩,常常自毀的隱喻。
 

阿德拿的毒品,我看起來像是我青少年時代流行的安非他命,但是幸運的是我從未接觸毒品。我的鄰居就沒那麼幸運,他就像是阿德,某個部分是彷彿的,他進了監獄數年,漂浮流浪一直想找到內在安定的方式,他如今還常來分享青少年的處境,我將他的故事放在長耳兔續集中。我知道他會看我的網頁,我常感謝他給予我更深層的理解,我才得以帶這些孩子們。
 

阿德不能接納自己,這是心理學上的說法。在生理上面,這樣的孩子常大規模的浮躁、不安、憤怒與痛苦,接納了這些才有可能改變,但是這條接納自我的道路,甚難甚難抵達,因此他們需要更多的管道發展,最後就是要觸及接納自我,發展自我價值。
 

然而如何接納這樣的孩子?薩提爾模式說的是:一致性對待。溝通領域說的是:非暴力溝通。若用一般語言,那就是先別說理、先別說期待語言,和諧而平等的對話,這就是一種深深的接納。
 

這部微電影是由台灣大哥大基金會出資,每一次點閱台灣大哥大就捐一塊錢給「更生少年關懷協會」,一塊錢眾人不會在意,但是給予支持與理解,我想是分享這部影片的初衷,也期望各位分享與點閱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