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教育講座(如何教出主動負責任的小孩)與「愛是教育的核心」文章

地點:台中市福科路696號 曙光千樹成林創意作文

時間:2012年3月16日週五下午2點

主旨:該怎麼樣教養小孩?如何教導孩子守規矩、負責任、不害怕挫折?並且能自主學習。歡迎家長帶問題來現場,透過模擬教育現場的狀況與您共同討論,陪孩子一同成長。

報名電話:0424620111

名額:額滿為止

費用:免費參加

資格:家有孩子的家長、對教育有想法的人士、教師

講師:李崇建

講師簡歷:東海大學畢業。曾任體制外中學教師、台北市自主學習核心課程發展教師、香港自然學校顧問、國教院講座、各級學校講座,並赴香港與大陸講座教育議題。出版小說《上邪!》,教育書《沒有圍牆的學校》、《移動的學校》、《給長耳兔的36封信》、《王建民的故事》、《作文,就是寫故事》等書。

下列文章節錄自《麥田裡的老師》(4月1日寶瓶文化出版)


愛是教育的核心
街坊鄰居說,87歲的李伯伯回來了,帶著硬朗的身子,宏亮的嗓門,與倔強的脾氣回來了。鄰居們談論年前的一場車禍,為遭受苦難的老人歎息,並且讚歎他的生命力。只見老人背脊微拱,迎著夕陽的餘暉,在巷口彼端轉個彎,到小公園散步去了。

2011年1月份,農曆年前一週,87歲的父親出了車禍,肋骨斷三根,母親的手骨也斷裂。過年的氣氛,節慶的喜悅,全家團圓的溫暖,彷彿瞬間都摔斷了,這是如戲人生中,經常出現的無常。

「年紀這麼大了,怎麼還讓他騎車呢?」好心的員警到醫院筆錄,對我告誡一番。

我只得點點頭,虛心聆聽。

前一天我才安排一切,帶父母辦年貨,處理完雜務,過年前應該無須購物了!哪知人算不如天算,老人家心血來潮,欲往銀行換新鈔,給孫子與外孫女紅包,騎著125CC機車載母親出門,隨後就發生意外。

以往面對類似事件,我心中除了無奈,還會積壓著悲傷與憤怒,怎麼會這樣子呢?但如今不同以往,我的心靈比較成熟了。雖然心裡難過,卻學會應對與調適,並不會在心中糾結,或是口頭發牢騷,能轉為一種關愛與接納,面對當下的處境。

撞傷父親的22歲女孩,才剛大學畢業,為了上班趕打卡,車速過快,不幸就發生了。女孩撞傷父母,自己雙膝也挫傷,趕不及上班,既難過又悔恨。

聽到爸爸肋骨斷了,媽媽要開刀,女孩更是哭得淚漣漣,直說自己怎麼會撞傷爺爺奶奶?爸爸反過頭安慰女孩,「妳回去吧!我不會要妳賠償的,以後騎車慢一點。」

雙親住進國軍803醫院,兩人病床相對。

人生經歷過大風浪的父親,雖然寬懷面對意外,卻也不斷自責,怎麼會在過年前發生車禍?即將進入開刀房的母親,更是身心俱痛,淚如雨下。

我並非不擔心,心中暗自忖度,「父親87歲,斷了三根肋骨,還能好起來嗎?我聽過幾位長輩肋骨斷裂,便一病不起了。」我心中盤算最壞情況,深深呼吸,覺察內在的焦慮、悲傷與害怕,調整紛亂的情緒。

父親在國軍醫院住了五天,不僅嗜睡,精神也煩躁,甚至一度血氧不足而休克,嚇壞母親了。醫生在小年夜讓父親出院,哪知一夜間腹部腫脹,緊急送往榮總,才檢查出脾臟破裂。母親焦慮難安,托著包裹石膏的手,守候在開刀房外,一度抱著我放聲大哭。我安慰無助的母親附註一,感覺為人兒子的責任。

父親的堅強與愛

父親在除夕夜動了大刀,身體裝著引流管、導尿管與氧氣管,痛楚得翻來覆去。我在病榻前陪伴,發現安靜的話語與頻率低緩的音樂,有助於父親舒緩痛苦,精神安定與進入睡眠附註二。

大年初三,女孩來醫院探病,得知父親手術摘除脾臟,難過得不能自已。

淺睡的父親自病榻醒來,看見哭泣的女孩,揮揮手要她安心過年,別再到醫院來。女孩內心良善,再次問賠償事宜,見父親要她回去,呆立在現場,不知該怎麼辦?

父親見女孩不肯離去,突然指著自己的鼻子,操著濃重的鄉音說,「妳知道我是誰嗎?」

女孩不知如何回答,她怎麼知道眼前的老人是誰?我腦海裡迅速思索,父親是誰?他是山東流亡學生,在澎湖差一點被投海,隨後被送往火燒島,換了另一個人的名字,歷經九死一生,才考上師大,在教師崗位退休,一生勤儉無華,是動盪大時代裡的平凡小人物,此外沒有顯赫頭銜。附註三

父親停頓一秒,認真的對女孩說,「我是個老師,妳知道吧!老師不會處罰妳,更不會要妳賠錢,回去過年吧!」

父親疲累的躺下來,闔上眼睛睡去,留下不知所措的女孩。附註四

父親的回應讓女孩錯愕,也讓我震撼,因為他將「老師」的格局,看得如此大器,同時展現某種寬闊的「愛」。雖然他平常脾氣不大好,是個固執的老人,但此刻他受傷臥床,讓人覺得他既可愛且寬大。

父親前後住院16天,一家子都在醫院過年。出院後的父親嗜睡,身體孱弱卻不願飲食,常一進食便嘔吐,總是不斷昏睡。我想起前人病例,心中忐忑不安,將醫囑告訴父親,「醫生說要多下床活動,儘量走一走,不要一直躺在床上。」

父親揮揮手,見我仍站在床邊,虛弱地說,「任伯伯你知道吧?」

我點點頭,任伯伯也是山東流亡學生,是少數來家走動的人之一,兩年前肝癌過世了。

父親表情艱難,手掌搓揉眉心,「他生病出院的那一天,我去探望,才說了一句話,他就睡著了。你任伯母在一旁,不斷數落著,要他打起精神,不要沒禮貌。我怎麼好意思待著?只得回家了!這件事你知道吧!」

我其實不清楚這件事,仍然點頭回應。

「第二天,你任伯伯就死了。現在回想起來,他有多委屈呀!」父親原先閉著的眼睛睜開了。「老朋友來探望他,你任伯伯難道想睡著嗎?他實在沒辦法呀!這麼好的春光,這麼好的年節,兒子孫子都回來了,我也很想起來啊!但是我也沒辦法呀!你就讓我睡吧!等到我睡夠了,自然有力氣起來了。」

聽父親這麼說,我頓感悲傷與理解,只得讓父親睡下。父親知道我仍未離去,轉身又說,「放心吧!你們都長大了,我沒什麼遺憾了。家鄉的人,哪能活到像我這麼大的歲數?我已經滿足了。」

隔了一會兒,父親又接著說,「雖然我這樣想,但是我也沒放棄活下去的念頭,就看老天爺的安排唄!我很坦然,你不要擔心啦。」

父親在家睡了一個多月,漸漸恢復了活力,因車禍而全白的頭髮,又看得見黑色的髮絲,不僅有力氣外出散步,現在更每天寫書法5、6個小時。

從這一場大車禍,我看見父親的堅強與愛,我突然領略,他是這樣將我們養大的。我想起他艱辛的經歷,從不懈怠的意志力,達觀的態度,寬懷大器的愛,應給我們這些孩子們不小影響吧!

父親帶孩子的歷程

常聽見學者專家談教育,最終都會談到「愛」。只是「愛」這個字,人人識得,卻未必懂得,像走迷宮一樣,讓人難以尋覓,也令人困惑。

我從自己的家庭中,去審視「愛」如何呈現?我能否感受父母的「愛」?是否從中獲得力量?得到一點兒心得。

我的成長經歷,並不順遂,如同某些功課不好的孩子,童年極調皮,少年極陰鬱,青年極彷徨。直到年過32歲,我才真正懂得如何和集合「固執」、「慈愛」、「倔強」的父親相處,懂得正視自己的價值,雖然年紀大了點兒,但時猶未晚。

以往我不懂得這些,總覺得親情很艱難,溝通也難,明明親人間互相關愛,為何那麼多衝突與折磨?

我成長於單親家庭,父親隻手拉拔四個孩子長大。他是國中的輔導主任,曾獲得十大傑出輔導楷模,卻連自己的孩子都教不好,不僅顏面無光,也沮喪之極。父親說自己當時心都碎裂,常想著這幾個孩子完蛋了!未來一點兒希望都沒有,該怎麼辦?只能在棉被裡面獨自落淚。

如今,我可以體會父親的絕望,也能感受處境相似父母的痛苦。

回首小學時光,我鮮少寫作業,整天在外頭玩耍,在家欺負弟妹。國中時期,功課敬陪末座,流連電動玩具,無法上進。高中聯考放榜,我考不上臺中學校,遠赴南投讀書,還曾經被流氓痛毆,臉腫了好大一塊,不敢回家。高中畢業,斷續打工,生活無重心,大學考了四次才上榜,最後進入東海大學中文系,仍舊一路工讀到畢業,做過泥水匠、貨櫃搬運、酒店少爺與記者,直到30歲還沒有固定職業,人生徬徨不安。

我想要活得更有價值,卻沒有方向;想要上進,卻缺乏意志力。每回離家,便想念家人,一回到家,卻跟家人吵架。覺得人與人的溝通,竟是如此困難?覺得無限沮喪,甚至想離群索居。到底怎麼回事呢?我也很困惑!為何面對最親近的家人,卻無法和睦相處?

直到32歲,我進入體制外中學任教,遇見老鬍子校長,和瑤華與天安共事,學習審視自己的溝通模式,使我的生命有了轉變。

家中不只有我狀況連連。

我的二弟有良好資質,卻因為我不學好,他也跟著漂流好長一段時間。求學時期,他無法考上中區任何一所高中職,遠赴桃園退輔會辦的高職就讀,求學期間抽煙、打架、逃火車票,還睡過火車站,高職畢業就進入社會工作。二弟斷續開了20年貨車,收入雖然不高,但總算穩定,父親見他能自給自足,工作努力,便覺安慰。

二弟40歲那年,貨運公司縮編,他丟了工作,轉而到CNC車床工廠上班,以大量勞力,賺取微薄薪資,根本無法養育一個家庭。我深思熟慮之後,邀約他重新學習,和我一起從事教育工作,我深信他有這份能力。直到今天,他已經學了兩年,不僅重拾書本苦學,人生觀也有重大改變,少年時期無處發揮的敏銳與思維,都在40歲被解放,成為一位優秀的教師。

三弟是家中功課最棒的孩子,高中考入豐原的中學。但求學過程亦不順遂,抽煙、打架又摔車,被記了兩支大過,兩支小過,無數支警告,而且留級一年。他大學考了三次,才進入外文系就讀。

大學的環境,彷彿是專為他打造的舞臺,從此積極參與社團,在翻譯社接案工讀,並且演出舞臺劇、曾受ICRT專訪,到留學中心當解說員。退伍之後,三弟推估自己的興趣,選擇網路與翻譯相關事業,發揮極佳的才能,目前擔任專業經理人,任職於那斯達克掛牌上市的北京公司,符合自己志趣。

小妹則是家中老么,運動、音樂與繪畫樣樣都行,卻沒有一樣得以專精發展。在課業為重的年代,她沒有舞臺發展,功課壓得她喘不過氣,我還常常欺負她,日子過得很陰鬱。國中畢業,她考不進高中,選擇進入私立五專就讀,但功課平平,看不出未來的方向。

畢業後她任職小公司,一個月薪資一萬八千元,彷彿是一個可有可無的角色,看不出自己的前景何在?讓她思索未來該如何走下去?她決定嘗試文學創作,以毫無「錢」景的寫作為職志。然而她非科班出身,從未創作任何文章,我勸她早早打消念頭,不必作夢。沒想到她意志堅強,辭了固定工作,決心冒險投身寫作,竟然在輕文學領域出版兩本書。不久後,她轉戰純文學領域,隨即囊括臺灣各重大文學獎項,並考入文學創作研究所,成了出色的創作人,從事她熱愛的工作。

四個小孩都有坎坷,苦了一路拉拔我們的父親,所幸孩子們沒有走到偏差的路途,人生仍走在各自屬意的方向。現在問他,幾個孩子如何?爸爸欣慰的說,「很好,很好!沒想到你們都挺好,我的責任盡到了。」

父親給了我們什麼?

我曾和妹妹討論過,我們成長的契機為何?沒有確切答案,但一致認為爸爸的堅持與愛,是我們向上的動能。

單親爸爸工作繁忙,管教我們功課與行為,常常疾言厲色,但無論我們犯了什麼錯誤?功課如何差勁?爸爸從未放棄我們,我和弟妹才能不斷朝想要的道路前進。即使爸爸反對我們的抉擇,比如我到各行業打工,比如我39歲離開穩定的工作;比如二弟決定要去開車送貨;比如三弟北上謀生;比如妹妹決定從事創作。爸爸也只是耳提面命,表達自己的想法,從未激烈干涉我們的選擇,並且讓我們感受到他寬大的胸懷。

當年媽媽離開家,爸爸雖會有怨言,卻鮮少埋沈在怨懟之中,只是默默堅持。他騎著摩托車,風裡雨裡接送,晨昏辛勤身影始終在我腦海,並且堅持在孩子求學期間,為我們打理難吃的便當附註五。即使我們怨懟,即使我們讓他一再失望,他也一如既往,一再為我們打氣。現在想一想,當我連續大學落榜三次,爸爸看完報紙的榜單,告訴我再繼續努力,不要放棄,這種態度與堅持有多艱難?

即使爸爸對我們發脾氣,也不會讓情緒停留太久,從不與我們嘔氣,給我一種恆常的淡定。有個畫面經常在我腦海,我和爸爸大吵一架,怒氣衝衝甩上房門,準備和他賭氣不說話,下一刻卻傳來爸爸的聲音,「吃飯啦!你看看我煮了什麼好吃的?」

妹妹曾說,爸爸哪裡來的耐性?哪裡來的包容?哪裡來的堅持?他75歲開始學電腦,學習打字,已經書寫超過200萬字的家族故事與歷史,他哪裡來的毅力?

這是我近幾年歸納父親的「愛」與「堅持」,帶給我們的力量。我深信家庭的圖像,會給予孩子深遠的影響,我們無疑都受父親極大的影響,幾個孩子才能從坎坷中,緩緩走出自己的生命吧!

附註一
父親72歲時,我鼓勵父親再婚,此處的母親是繼母,她也有四個與我們年齡相仿的孩子。

附註二
父親經常一整晚都無法入眠,我感覺父親由身體引起的煩悶,焦躁難受。當我深呼吸,心靈穩定,以趨近一致性的姿態和父親說話,彷彿能量彼此連結,他的煩悶就少了一些,於是我開啟電腦,小聲播放心靈音樂當背景,發現父親沉沉睡去了。

附註三
龍應台的《大江大海1949》、王鼎鈞的《文學江湖四部曲》,都寫過山東流亡學生的故事,父親看完有著深深感觸,因為那是他經歷的故事。我寫給青少年的書《給長耳兔的36封信》,也寫到他的傳奇,但孩子們都以為是我杜撰的呢!

附註四
女孩的阿姨告訴我,她很愧疚,心靈痛苦。於是我邀請女孩睡前深深呼吸,沈澱心靈之後,送一個祝福給我父親,並且欣賞自己的勇敢與真誠。阿姨一週後告訴我,女孩的心靈和緩,比較有活力了,這是引導女孩連結渴望的層次的結果。

附註五
國中三年,父親堅持為我們帶便當,從未外食。便當裡的菜色常是冰箱的剩菜,我和弟妹難以下嚥,常偷偷將飯菜倒掉,寧願餓肚子。倒是父親,總是津津有味的吃著便當,絲毫不覺得有何不妥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im80081888 的頭像
    im80081888

    開放教育空間

    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