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晚上應沙維雅中心之邀,在satir年會線上分享。
我分享貝曼提出的satir model的型態:
question model 提問模式。
positive model 正向模式。
quantum model 量子模式。
貝曼老師2019年西安大會時,提出薩提爾模式是這三種模式。
有一段簡單對話,可用來說明這三個模式。
昨晚線上分享之前,我應台中賽斯中心之邀,分享《透明人》與《藍眼叔叔》兩本童書,繪者鄒享想難得來分享,分享繪畫的心情,對書的一些看法,我有很多美好體驗。
我接著享想的分享。
約略從童年、冰山、應對,談到靈性的看法,我感覺很愉悅美好,在那個中心談話,內在有深刻的流動。
席間一位夥伴提問:「當先生說話時,眼睛不看著我,會看別的地方,我不知道……」
我提問:「發生這樣的情況時,內在什麼感受呢?」
夥伴回應:「我感到困惑….。」
「還有其他感受嗎?」
「感到不舒服。」
「會感到生氣、煩躁,或者難過嗎?」
「不會生氣,但是會感到難過……」
因為是公開場合對話,我沒切入難過什麼?
也沒問難過時,做了什麼?
或者有意識到難過嗎?
若是我這樣提問了,也都是好奇,都是question model 提問模式。
但我的提問轉到她的期待,對「問我問題的期待」。
我問夥伴:「問這個問題,想要得到什麼呢?」
這段問話是positive model 正向模式。
正向模式是導入目標,即是我們要去那兒?
正向模式還有光明、資源與其他正向......
若是對話者,意識到目標,就容易聚焦,在目標中看見資源,照見光明的甬道。
當我這樣提問,夥伴停下來思考。
這個思考的停頓,正是思緒導入目標,一般的狀態下,人會被思緒、感受與過去纏繞,不易走入想要的目標。
夥伴思索了一下:「我想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子?說話時沒有看著我。」
我問夥伴:「若是知道了答案,會得到什麼呢?」
夥伴思索了一下子,搖搖頭說:「我不知道要什麼?」
我問夥伴:「那我試著給一個方向,看看是不是妳要的?好嗎?」
夥伴點點頭答應了。
「當這樣的情況發生時,讓自己的內在更自由,不被這樣的狀態影響,更好的關注自己,照顧自己的難受。進而再跟先生分享、討論....這樣的狀況是妳想要的嗎?」
夥伴立刻點頭說:「我要的是這個狀態……」
當我們都在這個目標前進,能量就從這裡流動,不會在蕪雜處不斷糾纏,情緒與思考也就有了流動能量。
能量流動到美好的能量場,這是quantum model 量子模式。
我繼續又提問了幾句,然後將提問轉到先生,邀請先生說一段話。
我與先生的對話,也是在這三個模式進行。
雖然只是簡短的對話,也能照見三個提問的模式。
昨夜我以這段對話,即時講解三個提問內涵,並答應線上學習者,將這一段記錄。
這只是生活的對話,我做了一點兒記錄,對一般人而言,可能會枯燥無味,但我做一段記錄,也為去台中賽斯基金會分享,做一個小小的紀念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im80081888 的頭像
    im80081888

    開放教育空間

    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