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年至今收到幾封信,問我如何成為講師?有些朋友問得較細,諸如需要多少時間?需要花多少錢?需要注意哪些事項?會遇到什麼困難?
類似的問題之前亦有人詢問,但近月較前更多了點,不知是否與王永福、謝文憲兩位超級講師有關,最近他們的著作與課程推出。但兩位是專業講師,且是企業內訓的講師,我的經驗與他們完全不同。
我演講的主題,是寫作、閱讀、班級經營、親子溝通與師生互動。但講師一職不是我的規劃,我也沒有以成為講師為目標,所以無法回答這些問題,只能在經驗上分享。
我從23歲投稿文學獎,從未間斷寫作的功課,32歲進入山中教書,亦包含教導寫作,39歲離開山中,成立寫作班教寫作,大概在42歲左右,有人邀請演講寫作、作文教學,直至這三年我很少接作文教學演講了。
閱讀演講亦是如此,我從小喜愛閱讀,教書以後不僅帶閱讀,也要反思閱讀課堂,創造帶領閱讀的方法,帶領閱讀的各種形式,亦是42、3歲出來講閱讀。
閱讀與寫作都是經年浸潤,琢磨了20年以上才有人邀約,因為演講不是初衷,所以沒有積極思索過。
我記得2008年開始演講此主題,從個位數的邀約,短短幾年就頻繁受邀,尤其在「作文就是寫故事」一書之後,閱讀與作文場次,我受邀約講得非常多。後來閱讀與寫作主題我接得少了,取而代之的是「班級經營、親子溝通與師生互動」,閱讀寫作邀得少的原因之一,是我不想講這兩主題了,後來我將班級互動與溝通講題,與薩提爾模式連結,也就成了如今我常講的主題。
33歲學習薩提爾模式,純粹是被貝曼打動,上了兩年的專訓課程。當年專訓5萬6千元,我存款只有10萬元不到,但是我每個月有工作收入,所以也就大膽報名了,兩年課程嚴格算起來,只有96小時,若扣掉貝曼講英語,還要透過翻譯的時間,那96小時就得折半了。
貝曼的專訓之後,我又陸續授業數次貝曼的工作坊,2~3次葛莫利工作坊,還有李維蓉的工作坊,連同專訓總共花費十餘萬元,我的目標與動念,都與成為一個講師無關,跟自己的感動與好奇有關。學習期間我甚投入,擁有兩組三人小組練習,在生活上運用薩提爾,將之內化成為一個習慣,亦不斷透過閱讀與同儕討論,開立作文班期間,幾乎每晚與家長孩子對話,都以老師身份助人對話,應該有十年的時間。
我記得2012年左右,我對話的孩子數量太多,還收到企業的捐款,在台灣青少年教育協進會,邀請一批同儕開工作坊帶領青少年,竟然已經6、7年過去了。
大概是這樣的累積,我後來講座以對話為主題,成為一個這樣的講師。
尤其在張輝誠老師邀約下,將對話引入學思達,讓原本已經甚多的邀約,更集中且多場次。如今我也講得少了,因為學思達眾多講師都出色,已經到處講對話主題了,雖然我未親自參與過,但是從眾人的回饋裡,比我的講座更出色,我也刻意想讓自己停下來。
我少接演講之後,應不算一個以演講為職業者。倒是書寫變得更多了,我彷彿回歸一個創作者,除了年初交稿的書,與輝誠合作的學思達薩提爾,我日前與耀明合作完成童書,手上還有一本教育書與耀明合作,我比較像是寫作者。
所以成為講師這條路,有沒有遇到困難?因為沒有預料成為講師,所以沒看見什麼困難。倒是演講、工作坊、晤談都有失敗的經驗,這大概是所謂的困難,但是似乎也不算困難,就是一個過程罷了。
所以成為一個講師,不是蓄意如此的,無論是寫作、閱讀與對話,但後來能以此為講座,我亦感到感激與開心,這樣的經驗微不足道,應該不容易讓人有何參考,恰好昨天又有人來問,我便概述自己的過程提供參考,事實上也沒有什麼參考價值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