週六晚間下起小雨,風也有點兒涼,我剛結束作文課,獨自在小公園閱讀,等待晚上的講座。夜色逐漸暗下來,我找了一間7-11,繼續閱讀手上的兩本書,思緒飛快的整理著。
 

近日更有空投入閱讀,因為書即將出版,彷彿又往前踏了一部,看見更豐富的新風景。冰山框架的發展,也引起我更多思索,近日投入的閱讀,更自動連結了框架,也就無形中更投入了。
 

在7-11遇見熟臉孔,來自彰化的老師,他以前常參加我的講座,但這一年較少看見他,乃回身思索自己一年前,講座的內容是什麼?乃覺自己又有不少成長。晚間講座我邀一女孩來,請女孩分享懼學歷程,分享我與她對話的經驗。女孩長大了不少,已經亭亭玉立,站在我身旁雖然緊張,但是很坦然的應答,我感到一份親近感,我們可以一同站在講台前。
 

回想5年前女孩14歲,她莫名其妙的懼學了,學校大門瞬間踏不進去了,我因此陪著她一段歷程,這一晃已經5年過去了。
 

5年來往事歷歷在目,女孩當時這麼願意,也這麼勇敢的努力,讓我陪她一段。我好幾個畫面在腦海,她好多次夜半哭泣,打電話來求助,好多次困在恐懼與自厭的深淵,但是她都一次次走過來。我看著女孩經驗著恐懼,如海浪一波波來襲,又一波波退去,女孩小小步的進步,都是那麼珍貴,如今她上了大學,這一路走來多不容易。
 

我想起陪伴她時,只允諾她一次對話,便將她轉介給別人,當時我手上正寫《麥田裡的老師》,且身邊帶的孩子太多了,既有經常性談話的孩子,還有一批自學的孩子,需要我每週上課。我當時已經無意願再陪她了。
 

女孩展現了不放棄的積極,不斷找機會詢問可能,我看重孩子的堅持,那是她美好的資源,也就一路帶下來了。當時幸運的是,有位朋友幫我募款,找了企業家贊助了30萬元,我得以邀請一群夥伴,張天安、張瑤華以及諮商師、社工師與助人夥伴,帶領一群孩子,進行一年的工作坊。
 

女孩也參與了工作坊,也讓夥伴陪伴她成長,時光就這樣過去了,女孩已經19歲了,上了大學且開車前來,那個懷著恐懼的女孩,沒有讓恐懼困住,這麼勇敢的走了過來,這是我昨夜的感動,只是無緣當下分享。
 

女孩也分享自己的家庭,她主動去抱爸爸,去抱她的爺爺,感覺家庭裡愛的流動。有聽眾問她,怎麼能這麼勇敢?女孩回答從我這兒得到愛。我很感謝她的回饋,雖然自己給予了陪伴,給予了接納與愛,但我不知道她從這個愛裡,得到了什麼?也許那不是我關注的點,我關注的是她的困境、勇敢與成長。
 

昨日有位媽媽,半開玩笑的詢問女孩,以身為父母的角度,會嫉妒女孩讓老師陪伴,而不是讓父母陪伴,並詢問女孩,為何不找父母陪伴?
 

我猜全天下的父母,都想陪伴自己孩子,只是父母也需要被陪伴,也需要被深深接納,也需要學習如何陪伴孩子。
 

我每次舉辦講座,或者工作坊時,都會有這樣的感覺,父母與老師都需要被陪伴。今天來基隆講座,對話互動中都觸及教師內在,很多教師太認真,疏於靠近與接納自己,還要撥出心力教育孩子,那是太辛苦的工作。
 

基隆的小雨下得很細,基隆港比印象中乾淨了,看來這麼多年下來,世界也不斷成長,我也從這些人事物的成長,看見自己的成長,看見孩子的成長,這是一件美妙的過程,很感激老天的這份禮物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