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謹跟我說話很恭謹,成長期間是聽話孩子,但是當她成為一個媽媽,沒人讓她聽話了,或者她想聽話也辦不到,比如不要生氣、不要沮喪、不要害怕…..,這些情緒不是聽話做得到。
 

小謹當媽媽之後,遇到很多的困難,當一個媽媽這麼難。她不想自己發脾氣,卻又不斷發脾氣;她不想要焦慮,焦慮卻經常伴隨;她不想自己恐懼,偏偏好多恐懼;她不想自己沮喪,但真的好多沮喪….,她彷彿被什麼鎖住了?她不能成為真正的自己。
 

要解開這道鎖,要先知道鎖住什麼?怎麼被鎖住的?
 

她在與我對話之前,僅僅聆聽課程而已,未料鎖著的事物,不斷衝撞而來,她受到了衝擊,衝擊排山倒海……
 

在我們的探索歷程,看見一層又一層慢性創傷,我在甚多人身上,看見成長應對帶來的創傷,有時帶來巨量反應。
 

小謹身子顫抖著,像個雨中的雛鳥,不像一個成年的媽媽,那是她身體與情緒的記憶。我為她建立安全島嶼,建立安全的身體區塊,也建立內在的資源,讓她在體驗中穿梭,她逐漸學習讓自己體驗,體驗傷痛也體驗愛,讓自己懂得安全的擺盪。
 

來回的擺盪從列汶處學習,融入了薩提爾模式,一點兒也沒有違合感,方向上完全一致,帶來整合與療癒的新方向。她逐漸熟悉這節律,熟悉這經驗如何掌控?長遠的來看,她能掌控自己的感受,能體驗到自己的資源,日後將較不易怒、不易焦慮與恐懼….,起碼知道如何應對情緒。
 

我今年辦了多次工作坊,是歷年來之冠。這是新加坡陳君寶的推動,他不斷鼓吹我舉辦工作坊,我遲遲都未答應,乃因我不夠成熟。繼之張輝誠老師的學思達,舉辦了學思達薩提爾工作坊,我似乎被推著整合這些工作。
 

如今三天的工作坊,我感覺並不滿足,僅在基礎的架構中,對於更深入的體驗、資源整合,我幾乎無法完整呈現,甚至還未做出教學框架。

關於體驗與資源整合,不易在我的工作坊呈現,因為我的工作坊以對話為主軸,主要融入了薩提爾,也融入了列汶、創傷與其他學派,除了示範對話之外,我甚難帶出教學架構,即使我的運用得心應手,我還不知道如何更完整帶入教學。

當對話到達一個階段,如何讓自己成長?如何讓自己覺察?如何探索自己,且更進一步安頓自己,成了一個重要課題。薩提爾模式不止技術,更講究人如何運用?這個「人」如何體驗自己,就顯得非常重要,體驗痛楚與體驗資源,都是重要的工作。
 

將來我有一個願景,將這些體驗與轉化的教學,在張輝誠老師、羅志仲老師與學思達教師群,日益深刻的發展之下,應能帶入體驗性模式的課程。
 

我與小謹的對話,過程繁複細膩,不易簡單說明。文字說明若要整理,需要更繁瑣的呈現,之前分享與叮噹對話,快速的讓叮噹體驗,帶出資源與渴望整合,再落實於她得期待,這部分的教學工作,需要深入學習的夥伴,才能夠理解運作方式,包括先前曾分享的書麗,在一個半小時的對話中,進行資源整合的工作,也相當不易呈現。
 

關於體驗的課題,讓參與者有體驗性,並且進行資源的整合,薩提爾模式最常見的是雕塑,只是我對雕塑悟性太低,甚少使用雕塑進行工作。因此常推薦朋友,到旭立文化基金會,去上成蒂的課程,也推薦見曄師到高雄帶教師群,還有我的其他夥伴,如張天安、陳桂芳、張瑤華,他們都長於雕塑,讓參與者體驗與整合資源。我雖然魯鈍于雕塑,但是薩提爾課程對我影響甚大,讓我懂得從中汲取體驗性與資源整合的方式。
 

張天安老師在122324週六日兩天,在台北有一場工作坊,邀請有興趣瞭解薩提爾模式,想瞭解如何體驗雕塑、資源整合的朋友,參加這個工作坊。張天安老師與我相識多年,我們一同在山中教書,一同下山創辦協會,一同在薩提爾領域耕耘,他對於薩提爾模式的領略,要比我深厚且能力高甚多。張天安跟著葛莫利老師多年,並且在大陸、新加坡與台灣各地,都進行薩提爾模式工作坊,這一次在台北的工作坊,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嘗試,也歡迎轉貼訊息,報名資訊如下:

https://www.accupass.com/event/1710300725211138871001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