與羅志仲老師對談,是我們合作的開始,是我看志仲呈現的開始,也標誌著我另一場學習的開始。
童年我喜歡孤獨,孤獨的人不耐合作,我只喜蹲在角落,背過身軀自個兒玩。我住在台中市北屯,旱溪傍著家後頭蜿蜒,魚蝦充滿我的童年,我獨放著小船漂流,獨自在石頭縫裡探索,手裡揣著塑料袋裝魚,一個人對我有其意義,彷彿藍天那樣寬闊的美,身旁有人多礙事?
小學二年級的暑假,盛夏裡日光毒辣,河裡大小人兒忘情於河流,有大人放了姑婆芋毒,將下游的魚暈得轉圈。我在河裡來去穿梭,沒時間透一口氣,也不願與人為伍,遠遠避開人群。我至今仍然記得,袋子裡有吳郭魚、鯽魚、溪哥、泥鰍,原本那一日非常快樂,要不是後來的遺憾…
下游毒魚的大人們交談,聊一尾鯰魚從手上逃脫,地點是上游的攔砂壩下,大人頻頻說太可惜了。鯰魚是河裡的寶藏,抓一條鯰魚是孩童的夢想,一年也捕不了幾隻哪!隨著大人的遺憾,我開始幻想到上游探探,自是不想跟任何人說,不想讓任何人結伴行走,只獨自沿著河床往上游走,一條大鯰魚哪!像中樂透一樣歡樂。
未料弟弟與小明跟來了,在小二的那個盛夏,破壞了我夢幻的孤獨。我正幻想著湯姆歷險記,夢想尋找一個秘密基地…
鯰魚的命運與我們同在,幾百公尺長的河道,竟從身旁傳來霹哩啪啦的聲音,我們三人都聽到了,小明與弟弟蹲在一方水塘,查找鯰魚的身影何在?我是聰明過份了,暗笑這兩人的愚蠢,霹哩啪啦的聲音定濺起水花,他們蹲的岸邊又無水花。我看見一個小石洞外的水花,正要探個究竟,被跟上來的小明推開,一手抓上了那條鯰魚。
我討厭跟人在一起,只喜歡獨自一人。
我願意用手上所有的魚,換他手上那條鯰魚,小明自是不願意成交。我喜歡孤獨一人,我可以獨享所有的成果,即使獨自歡愉著失敗,也不用與人格格不入。這樣的孤獨延續到30歲,到了山中教書更滿足,給予我最大的自由,發展個人獨來獨往風格。
也許是學習薩提爾模式,我開始與人接觸,開始與人合作,懂得與人合作,甚至喜歡與人合作。《沒有圍牆的學校》與甘耀明合作,《長耳兔的36封信》與筱茜合作,後來陸續和他們兩位繼續合作,更與股東合作創立寫作班,與老師合作書寫、營隊與教學。與張天安合作工作坊,甚至合作一次又一次,乃至於如今與志仲合作。
我細想這些合作都不容易,都有巨大的學習。
我感覺合作的一種美,也對合作有很寬的自由度,並且從合作中學習。
單就工作坊而言,我與張天安合作,也習得天安的一些方向,深化了某些技能。如今與羅志仲合作,更是有如此的感覺。
羅志仲學習對話,學習薩提爾模式,有著驚人的步伐,也有驚人的開放與坦誠,乃我所見過最快速的學習者。可能他長年在大學教書,因此薩提爾模式與對話,到了他手上之後,他善於變成課程傳授,這一點我遠遠不及他。
學員回饋我的對話,切入核心雖然精準,但是太過快速,即使脈絡講解,一步一步拆解下來,也包含太多步驟,涵蓋太多訊息,在我對話的幾個問句。羅志仲則非常清晰,每一個步驟的練習,都有其很細的步驟與環節,這是基礎功夫的帶領,我覺得自己不像他到位。
甚多學員向我回饋,他們聽羅志仲老師授課,更清楚對話的運用,也比我帶領更清晰易懂,這些學員的回饋越來越多。我甚想看看志仲如何授課?只是苦無機會一探。倒是一次我去高雄,邀請郭進成老師分享,如何運用羅志仲的方式,帶領教師們覺知與學習,進成開放的分享,讓我非常享受於其間,進成帶的甚到位,讓現場學員收穫甚大。
我也靜靜的學習,間接從郭進成哪兒,看見羅志仲的運用。
如今我與羅志仲合作,從他的分享與展示,我也有很多心得,我可以如何將靜心加入,如何修改框架脈絡,這樣的合作帶來學習,竟是這麼美好的事。
下個月志仲要去馬來西亞演講,他順道在新加坡也要講座,我們共有三場合作的場子。經過這一次合作經驗,我期待有更多機會從他哪兒學習,看他從薩提爾模式、對話、覺知、靜心中轉化的諸多美麗,給我很多學習與滋養,深化我的教學脈絡,這種既合作且學習的歷程,是一種無比的美麗,那有別於我早年的孤獨,有種融入與協同的美感,雖然我仍然喜歡獨自一人,但是也很喜歡合作的感覺……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