蘿蔔泥(中) —心靈的攝影機
蘿蔔泥重考大學的這一年,迷上攝影,經常帶著相機四處取景。
每看見她帥氣的掛著相機經過,我都想起曾在全人任教的程延華。
程延華帶領的攝影課,主張攝影是培養「看」的能力。當學生透過鏡頭觀察外在世界,心有所感按下快門的剎那,凍結外在龐雜、動盪瞬變的影像,停格,看清事物原貌。
全人學生的作品,可見學生「看」的方式完全改變,由消極被動地接受訊息,轉變為積極主動地創造意義,「看」出事物本身更細膩的意涵。
我則從蘿蔔泥身上,看到了程延華攝影的主張,豐富的闡釋在現實生活裡,更瞭解攝影是怎麼回事!
攝影的創意
蘿蔔泥在讀書之餘,手持相機,拍下剎那的永恆,為學校留下不少記錄;也因此走入人群,突破人際藩籬,捕捉人物深刻的表情,有意料之外的收穫。
一次台北街頭有政治遊行,她參與了盛會,並不是為了政治的議題,而是去攝影。她擎起相機在人群穿梭,用鏡頭捕捉島嶼的生命力,抗議、吶喊、小販等等眾生相,卻因為在人群中找不到制高點,無法拍攝全貌。
蘿蔔泥在群眾中思索,要如何才能在更高的地方,取得不同的視野呢?身邊沒有更高的東西了,她靈機一動,有了一個天真且大膽的想法,轉向遊行的人求助,是否能將她舉起?
遊行的人不知道有沒有錯愕?卻答應了這個美麗而大膽的要求。當蘿蔔泥坐上陌生人的肩膀,她心裡驚呼「wow」,覺得自己太酷、太厲害了,一定沒有人想出這點子。那個角度和站在地上不同,她拍下經典的畫面,那些照片詮釋了她創造的視野,也作為她勇氣與靈活的見證。
蘿蔔泥拿著相本訴說拍攝經驗,角度與構圖的拿捏,我十分欣賞,稱讚她和陌生人的互動顯得大方率性。
說到此處,她興奮的告訴我另一樁插曲。
在遊行隊伍中,有一位外國女攝影師,在遊行隊伍裡猛按快門,吸引了蘿蔔泥的目光,蘿蔔泥非常好奇,亦步亦趨的跟著女攝影師,看她捕捉何種畫面!女攝影師隨後招了一部計程車離去,蘿蔔泥不想就此失去和她互動的機會,鼓起勇氣詢問,是否可以共乘一車?竟得到女攝影師首肯…
蘿蔔泥和人的互動充滿創意與勇氣,我認為這是從她熱愛事物發展的創造力,並沒有因為應付考試而被封阻。讚嘆之餘,也討論是否能將這種力量運用到唸書上去?以及改變看世界的眼光。
攝影的連結
有一晚,蘿蔔泥的母親打電話來,蘿蔔泥接了電話,剛講就不耐煩了,甚至動了脾氣。
掛了電話後,我好奇她怎麼回事?情緒變化這麼大?
「奶奶在加護病房,我媽要我回南部看奶奶。」蘿蔔泥很氣憤的說著,紅了眼眶。
「妳要去嗎?」
「我不想,我討厭去南部。」蘿蔔泥提高聲調,似乎想起了什麼,「南部的親戚很應酬,感覺好假。而且去看又有什麼用?」
乍聽她的理直氣壯,似乎很無情,但蘿蔔泥其實深情且善良,只是不被瞭解。如果無情,她就不會有那麼多情緒卡住了。
「唔~」我點點頭,表示可以理解。
前一刻才愉快的談攝影呢!現在變成聽她的憤怒與委屈。
蘿蔔泥淚水在眼眶打轉:「12歲那年曾祖母過世,我又和她不熟,卻被爸媽帶回南部參加喪禮。親戚們見面都在寒暄,一點兒也感覺不到悲哀。我卻像呆瓜一樣,傻傻的待在那裡,無聊斃了!那時候年紀很小,沒有拒絕的能力,現在我長大了,絕對不會再讓他們拖著去了。」
聽完蘿蔔泥的故事,我沈默好一會兒,緩緩告訴她,「我認為妳應該去,呃~這麼說吧!我希望妳去。」
「為什麼?」也許我說話的語氣比較緩,也許我很少給她建議,她的回應憤怒較少,好奇較多。
「我有兩個理由。沒有奶奶就沒有妳,在家族系統裡面,這是一種傳承的價值,妳也不希望自己病危的時候,身邊的子孫都不來探望吧!又老又病又孤單,心裡的感覺鐵定不好。」
這樣說道理,一般人其實不容易聽進去,尤其是生氣的人。但我的第二個理由和攝影相關,也就不忌諱先將心裡的想法告訴她了。
「妳不是很喜歡人物攝影?」
「那又怎樣!」
「想到妳奶奶臥病在床,我突然想到了幾個攝影大師。」我停頓了一下,讓氣氛和緩,才慢慢往下說,「尤金史密斯從不同角度記錄人性的力量、布列松在瞬間捕捉對生命的感動、布希紐曼準確並深刻的拍攝人物的內心特質,他們會怎樣看待病危的家人?或者探病的親人?這些人都相當敏銳,接納人事並與世界靠近,才拍得出撼動人心的照片。妳怎麼能放棄這個機會?去看妳奶奶在加護病房與疾病搏鬥的力量,觀察父親與奶奶的互動,這些不都很珍貴?」
我們曾一起到北美館看攝影展,對攝影美學有過一些討論,蘿蔔泥向來很願意學習,如今聽到和攝影相關的看法,她眼神亮了起來,若有所思。
「不過我最大的希望是,妳能放一台攝影機在心靈裡,從多一些角度觀察世界,接納一些事物,那才是攝影家該擁有的胸襟吧!」
也許想沖淡嚴肅的氣氛,我將左右手指圈成一個四方格子,變換著角度構圖,不過樣子鐵定很蠢,因為蘿蔔泥一副蔑視我的樣子。
但蘿蔔泥的情緒明顯有了轉換,不一會兒,她堅定的說,「好,崇建!我決定要去了,但不想在那兒過夜,要當天來回。」
蘿蔔泥改變主意了,而且改變得很爽快,幾乎從「善」如流,有接納別人意見的雅量。早先,她被過去的經驗佔據,不希望再被「壓迫」,所以接到回南部的電話,這些負面經驗全部浮現了。
但透過攝影的媒介,讓她的想法從被動變成主動,用不同的角度看世界,提供她覺察的方法。
事後,蘿蔔泥很感性的分享此行心得。她和父親一起進入加護病房,並教導父親,如何帶著攝影機,記錄奶奶病榻的容顏。
雖然礙於醫院的規定,不允許她們攝影,但我看見蘿蔔泥的心靈,有一具更寬廣,更多功能的攝影機存在。
蘿蔔泥的母親來電道謝,和我談及這次返鄉,對於女兒的柔軟,心生感動。尤其,蘿蔔泥開口呼喚病榻的「奶奶」,對父親意義重大。
感謝攝影吧!我心裡想著程延華的攝影課。
蘿蔔泥從攝影出發,培養出「看」的能力,內化到心靈裡。
而且,我相信她有能力看得更深、看得更廣、看得更美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