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與張輝誠老師明年要合作出版書,內涵是學思達與薩提爾的連結。

因為張輝誠對教育有熱情,不僅創了學思達,更將薩提爾介紹進入學思達,我們兩人因此有不少機會同台,以及更多的合作機會。

合作寫書也是很特別的經驗,昨日我已經完成稿子,將薩提爾運用在關係、課室的部分,和學思達連結之處介紹。

下方是一篇小短文,常有家長問我關於孩子吵鬧、執著,應該怎麼應對?我曾經分享不少經驗,以及應對的方式。更令我訝異的是,馬來西亞的孩子,很喜歡吃菠蘿蜜呀!我聽過好多孩子執著於想吃這水果,我倒是在47歲以後才吃過,若是脫水果乾不算的話。

◆「好奇」帶出敘述,敘述帶來療癒

 

「敘述帶來療癒。」過去的心理學家,鼓勵通過敘述痛苦事件,讓痛苦的經驗舒緩,帶來療癒的可能,乃因敘述的過程,重新組織了事件,重新體驗了情緒,讓遲滯、阻礙的情緒流動,療癒就開始了。
 

「敘述帶來療癒。」並非藉由敘述處理創傷事件,那是專業領域的工作,但是充分的敘述,適合用來舒緩困住的情緒,在家庭、學校或一般場合的日常應對,應該具有提醒的作用。
 

當孩子脾氣拗、執著某樣事情、固著在某個點,我通常邀請師長,在說教前、處罰前、給規則前,先運用幾句好奇,但是不要質問的提問,而是以好奇帶來關心,帶來雙向的互動,那是屬於右腦的對話,有助於孩子情緒被理解。
 

一位學員開車載我吃飯,車上還坐著四歲半的女兒,車上高速公路前,女兒看見路邊賣水果,女兒眼尖辨認出菠蘿蜜,開始嚷嚷著:「媽媽,我要吃菠蘿蜜。」
 

媽媽很溫柔的答應:「好!下車幫妳買。」
 

女兒很急促的說:「我要吃菠蘿蜜。」
 

媽媽安撫女兒:「現在高速公路,要下高速公路了,才能買給妳吃。」
 

女兒很生氣的說:「我現在要吃菠蘿蜜。」
 

媽媽雖然安撫女兒,但本身帶著焦慮:「跟妳說過了,現在不能買。」
 

女兒更生氣的說:「我要吃菠蘿蜜、我要吃菠蘿蜜….
 

無奈的媽媽只好說:「妳再這樣鬧,老師會笑妳喔
 

我跟媽媽說:「我沒有笑她呀!也不會笑她哪!」
 

媽媽才無奈的說:「老師,她這樣鬧,要怎麼辦?」
 

我轉頭對女兒說:「妹妹呀!」
 

妹妹不正面回答,口裡「哼」了一聲!正在拗脾氣。
 

我停頓了一會兒,再說:「妹妹呀!妳想吃菠蘿蜜呀?」
 

妹妹過了一會兒才點頭,發出小小的聲音:「嗯!」
 

我好奇她想吃菠蘿蜜的理由。一般人會疑問,這也需要好奇嗎?殊不知大腦的運作,正有其有趣之處,我們的「應對」,就是「環境給予孩子的回饋」。欲讓孩子大腦神經元產生何種聯繫?取決於我們如何回應。
 

「妳有吃過菠蘿蜜嗎?」
 

妹妹點點頭說:「有。」
 

「菠蘿蜜好吃嗎?」
 

妹妹又點點頭說:「好吃。」
 

「好吃呀?那妳有吃過其他水果嗎?」
 

妹妹說:「有。」
 

「妳吃過什麼水果呀?」
 

妹妹想了一下說;「木瓜。」
 

「木瓜好吃嗎?」
 

妹妹說:「好吃。」
 

「妳還有吃過其他水果嗎?」
 

妹妹又想了一下說:「香蕉。」
 

「好吃嗎?」
 

妹妹說:「好吃。」
 

「這些水果,那個最好吃呢?」
 

妹妹立刻回答:「菠蘿蜜。」
 

「難怪妳想吃菠蘿蜜。」
 

我感到妹妹的語氣變化,有一種被理解的釋然,身體突然鬆了下來。

我繼續問她:「現在車子在高速公路,沒有辦法買菠蘿蜜,怎麼辦呢?」

妹妹頓了一下,突然說:「那就不要吃囉!」
 

「妹妹現在可以不吃嗎?」
 

妹妹說:「可以呀!因為現在不能吃呀!」
 

好奇就有機會讓人陳述,我透過十個好奇問句,釋放孩子可能的情緒,理解也因此產生。敘述就有機會讓情緒流動,就像水流向某處,不是堵起來擋住,而是順勢引導至他處,散入支流、河川、大海,生生不息的流動,健康的流動起來。
 

當孩子有情緒上來,那是面對威脅時,調動荷爾蒙軍隊應急,大人的規條、否定與答案,一旦快速下達或壓制,對孩子而言可能是威脅,反而調動更多荷爾蒙大軍,去對抗威脅的處境。情緒若有機會被接納,懂得以好奇帶來敘述,面對孩子的情緒問題,會有比較多的解決可能。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