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寫著冰山模式,如何在冰山模式覺知?如何運用冰山模式對話?
 

冰山既簡單,又繁複極了。寫著寫著,總覺得不完整,又覺得太迷人了,我心知這是進入創造的狀態。寫寫停停之餘,斷續看著《人類大命運》,也看著《刻意練習》,頗能呼應我書寫的幾個思索。
 

《刻意練習》一書,列出西洋棋士的研究,和我目前書寫的冰山,諸多情況吻合。西洋棋士看了一盤殘局,能迅速記憶殘局的棋子,越是大師級的棋士,越能夠記憶清晰。心理學家進行了試驗,若是將棋盤上的棋子,隨意亂安放,那麼大師也罷,新進棋士也罷,記憶的棋子差不多,只有兩三個棋子位置準確。
 

心理學家的研究,在脈絡裡面的記憶,如何繁複且有序?若不是脈絡的記憶,那是隨機出現,而不是刻意練習之後的結果。
 

這個研究與冰山有何區別?
 

冰山的層次有八個。一般人在談論事物,多半繞著行為、期望、觀點談話,且在每個層次並不覺知,大腦處於混沌的狀態,真是所謂喋喋不休居多。若在冰山層次有意識的探索,那麼就不會是冰山一角。所謂的冰山一角,不只是「行為」是冰山的一角,而是在「行為」層面,有行為的一角;觀點也不只是冰山一角,「觀點」層面,也有觀點的一角;「感受」層次,也有感受的一角……

在每一個層次談論,進入另一層次,所帶來的覺知與狀態不同。
 

我舉一個實際的案例,看看媽媽的對話,與我的對話差別?
 

比如只在行為→觀點→期待上反覆,可能會進入一個迴圈。
 

「你為什麼功課沒寫?」孩子回答:「忘了寫。」
 

「忘了寫也很不應該。」孩子回答:「我又不是故意的。」
 

「不是故意的就行了嗎?」孩子回答:「……
 

換一個方式談論:
 

基礎探索行為→行為→感受→感受→觀點→….
 

「發生什麼事了?你怎麼沒寫作業?」孩子回答:「我忘記了。」
 

「你忘記啦?怎麼忘記啦?」孩子回答:「表哥來家裡玩,玩太晚了,忘記寫功課。」
 

「你忘記寫功課,心裡會難過嗎?」孩子點點頭:「會。」
 

「你難過什麼呢?」孩子回答:「我覺得自己很不用功。」
 

「你覺得自己不用功呀?怎麼說呢…..
 

下面的敘述不再陳述。我很早就發現,每個使用冰山的人,雖然目標都是相同的,但是路徑的不同,會產生不同的過程。
 

從未學過冰山的人,我將路徑拿出來檢視,和我學運用冰山的對話的路徑,得到完全不同的過程,也有不同的結果。
 

我曾經試著羅列我的老師貝曼,他問話的路徑脈絡,看出他路徑的奧秘,這其實已經是所謂的「刻意練習」。
 

於是我終於明白了,自己怎麼能在對話之後,將對話脈絡記得那麼準確?常常我在演講現場,示範對話之後,將我的對話重新呈現,現場的觀眾很驚訝我的記憶力。我目前瞭解了一件事,我就像西洋棋士,只是將對話如棋盤上的步驟,烙印在我的腦海裡。
 

當然,冰山的運用上,還有自我的內在。撇除自我的內在,路徑上的發現讓我充滿驚奇。這的確是刻意練習之功。
 

我正在寫冰山,將路徑寫得更清晰,這個路徑包括自我內在運行的軌跡。而要進入冰山,對話其實是非常基礎的功夫,因此我很慶幸先出版了《對話的力量》和《閱讀深動力》。
 

這兩本書的成書,《對話的力量》使得我有一個基礎的線索。《閱讀深動力》使得我在此基礎上,有了一個發展的天空。
 

回想過去並未聚焦在對話上,因此讓很多想學習的人,並不是聚焦在對話的練習。當新加坡的好友卓先生,請教我該如何對話?我才刻意的思索對話的脈絡,並且進而耙梳比較精準的方向。當我導入對話之後,發現薩提爾模式的學習,有了一個更基礎可循的方向,在落實於生活的細節上。
 

當我發展對話時,新加坡的陳君寶先生,又不斷為我舉辦「對話」與「閱讀」的講座,我不得已只好不斷整合,竟然發展了兩本書的面貌。
 

兩本書的成形,都是一種「刻意練習」,而得出美麗的面貌。
 

如今書寫冰山,我感覺體內的創造力鼓動,我不斷從更多面向思索,這些面向其實都脫離了過去薩提爾模式的教導,不是一個傳統路徑的思維,也許因此我的體內有創造感勃發吧!特此為記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