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五月份要出版兩本書,承蒙張輝誠老師推薦,並且張貼出來,因此不少朋友問我,是否已經出版?我想出版日期應該落在五月初。
 

 

我與甘耀明合作,書寫這兩本書,始從新加坡陳君寶先生,不斷安排我講座開始,我為了他的題目變換內容,加上新加坡好友TURBO ONE的卓先生,開始詢問我關於對話議題,我因此進入對話的脈絡思索,乃有這兩本書的產生。
 

 

今天午後我正寫著書序,寫著寫著不甚滿意,想自己在書序裡提自己的教育書出版歷程,實在不甚高明也不有趣,便重新書寫一篇,但是已經寫完了的廢文字,就放在網路上存查好了。後面未完成的部分,接續了今日演講心得,也算是一點點感想….



 

 

我在30歲以前,日子過得渾渾噩噩,像處在將入夜的黃昏,有種不知所措的尷尬。未料30歲以後,命運牽引我上山,我從一個教育的素人,最終成為一位教師。
 

 

這一切來得很突然,也轉變得很快速,有時回憶某些舊畫面,會有今夕何夕之感,乃覺自己何其幸運。

 

2005年我離開山中學校,結束七年的教師生涯。七年來我有很多衝擊,我將教育之路的衝撞,一路走來的歷程,呈現在《沒有圍牆的學校》與《移動的學校》兩本書。

 

當我30歲之際,我以為人的成長應趨緩,或者應該會停滯了。未料我自32歲教書始,成長的幅度超越過去時光,內在經受巨大震盪。這個震盪有思想上的,也有在生命歷程上的,包含感官與審美的,總結起來是「理念教育」與「薩提爾模式」,帶給我巨大的改變。

 

當年歲來到40歲,我以為人生大抵如此,應不會有太多長進了吧?未料我40歲還有活力創造,竟然去創業了,和一批伙伴合作,創辦「千樹成林創意作文」、「快雪時晴創意作文」與「台灣青少年教育協進會」,雖然都不是賺錢的行業,卻更動了我的生命歷程。

 

更驚訝的是內在,45歲左右透過「當下」的體驗,與薩提爾模「一致性」連結,內在常領略豐饒寧靜,對於個人成長、教育與互動,有更多開闊視野。

 

2012年我出版《麥田裡的老師》,透過真實個案呈現,思索該如何書寫,對讀者才有助益?因此我寫出孩子的故事,陪伴孩子的歷程,孩子的書信回饋與TIP小步驟,有別於過去兩本教育書,滿足自己的創作慾望。

 

我以為已經足夠了,應不會再寫教育書了,起碼短時間不會寫了,因為我不想複製自己,未料有更多想法湧現,整合了更清楚的步驟,完成了《心教》一書。《心教》出版之後,應會很久不寫教育書了,因為我想講的想法,以及應用方式講完了。孰知2016年中,我動念開始寫「對話」與「閱讀」,起因乃發現一般人不大會對話,在這個多變的年代,不懂對話所衍生出來的,常常就是我們常見的問題來源。當時我有了這個看法,將對話導入日常之後,期望父母與教師,能夠先練習對話,並且給予清楚的脈絡與方法,發現不少問題都改善了,這是令我興奮的發現,甚至還有銷售員跟我分享,對話方式的改變,竟然懂得如何應對客戶了!

 

然而對話的確困難。我方才在「愛同小學」講座,題目是「從對話引導閱讀」,我邀請現場父母對話,回應答案以外的問題,現場竟是如此困難回應,幾乎無法不給答案,更有給了答案,不知道自己正在給答案,可見對話的方式,甚侷限在給答案、命令、說理一類的方式。我以《正義》一書的諸多例子,帶領觀點上辯證與覺知,切入社會議題如墮胎、挺死廢死、挺同反同的議題,來說明閱讀的後續發展,以及觀點上的侷限,比如既定答案的方式,可能呈現何種問題與困惑?

 

《對話的力量》與《閱讀深動力》,我和甘耀明一起完成了,合作創作兩本書,這樣的感覺甚美,也甚有信任與支持。我和甘耀明還計畫合作,想嘗試合作書寫其他類型,會有什麼不同的風景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