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巴生講座一整天,面對一個大場次的講座,280人的工作坊,我發現環境的侷限,使得我感覺吃力。一整天的演講,場地與收音效果,我閃避對聽眾提問聚焦個人問題,反而如一般講座給答案,發現給答案的問答,不僅耗費心力,也不容易讓提問者清晰。
 

我也盡力就是了。結束講座之後,住在巴生朋友家裡,還跟孩子打打羽毛球,為孩子說說故事,也是寧靜如常的一日。
 

巴生的講座,最讓我新奇的是簽書。觀眾拿來星馬版、台灣版、大陸版的書簽名,這些都是如常的畫面。不尋常的是我看到了「盜版」,是從大陸網站買來的繁體字版本,我的《心念》有盜印版本,版次是首刷的刻字,但是內頁和台灣版本顏色有異,字的清晰度也比較差,我翻看了好久,覺得頗為新鮮有意思,才知道大陸會盜印繁體字的書哪!
 

對照前幾天在新山的講座, 200人的兩天工作坊,因為環境的使然,即使200人也以緩慢節奏進行,對提問者聚焦在個人議題,而不是給答案而已,意外的是新山的伙伴們非常開放,讓我感到安然與放鬆。
 

如何在大場次的環境,收音與環境並非理想狀況工作?我試圖想一個特別的方式,以免未來再碰到類似場景,才不致使講者與聽者感到疲憊。
 

但是馬來西亞的狀況,家長仍舊以打罵教育為主,學校仍然可以藤鞭處罰孩子,對我而言也是一個挑戰。
 

今日來到吉隆坡,進行三天工作坊首日,雖然也有淚水,出人意料的是歡笑聲不斷,這是很新奇的經驗,因為工作坊的人不同,帶來了不同的能量。
 

三天的冰山工作坊,我進行得很緩慢,簡化了很多細節,但是聚焦在冰山的解說多了。演練溝通的四種姿態,我著墨比以前更多,這四種「溝通姿態」雖名為溝通,其實都不是「溝通」,因為溝通是與人連結,而四種溝通姿態卻是自保。比如討好的姿態,總是說「好」,以得到父母的愛,若說「不」就會得不到愛。指責的姿態彷彿說「不」,只是在保護自己。超理智的姿態,很會說理與爭辯,認為「我」是對的,以爭辯保護自己。打岔姿態則是用「不溝通」來「溝通」。
 

這四種姿態溝通,沒辦法與人連結。因為「我」也不與自己連結,在成長的歷程中,「我」已經習慣不告訴別人「我是誰」?別人就傷不了我,這是一種保護的溝通,關於這些溝通姿態,我在演練與對話時,都有著深深的感觸。
 

人的成長歷程,要學會放下父母的溝通方式,真是一門功課。
 

我將一致性以「專注和諧對話」,聚焦在「對話的力量」,我發現這樣的功課比較簡單。很多父母連對話都不會,還停留在「聽話系統」,因此我去年整理了對話,發現先練習對話,是一條較易的道路,因為內在的轉化需以工作坊進行,而外在的練習,有助於在認知上覺察。我將「對話」系統統整,收到不少父母的回饋,這讓我感到很開心。另一方面聚焦在個人,讓人意識如何與自己相處,如何照顧自己?通往一致性的道路。
 

我發現人在認識自己的路,是一條最近,卻也是最遠的路。
 

我們越在姿態中扮演角色,也就越遠離了自己,而越關注與靠近自己,就越能面對家庭了。在吉隆坡三天的工作坊,我打算以「對話」為外部框架,以冰山為內在結構,講述與演練冰山的形成與應對,這樣的上課方式,與台北學思達三天工作坊不同。
 

 

同樣是三天的工作坊,同樣的主題,但是每次上課都有不同面貌,也有不同的內容,這也是很奇妙的一個狀況,只是狀況好壞,有時我也不能掌握,然而盡力就是一種美好了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