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天在培群小學,講一整日作文教學。
 

有老師問我,「當初你怎麼想發展這套作文教學?」
 

當我在台灣開了寫作班,又應邀四處演講初期,推廣這套作文教學,剛開始遇到很多不同聲音,這位教師問我:「你是如何走過來的?當你聽到不接受的聲音,你有什麼感覺?」
 

這兩個問題,我當時立刻回答了,但我返回住處時,覺得頗有滋味,整理成文字讓自己一記。
 

我曾經在山中教書,那是一所自由的學校,自由得無與倫比。孩子自由的學習,有時也「自由」地不學習。當初我來山上教書,只為糊一口飯謀生,而且我喜歡山中生活,也有大量時間供我寫作。但是當我在教室授課,我不喜歡學生無精打采,不喜歡孩子學習不熱衷,更不想讓教室無人聽課,所以我想了一些方法,想要改變我的中文課堂。
 

作文是孩子很不喜歡的項目,但我想讓他們寫作。
 

我在山中有大量時間讀書,但是我閱讀的書,多半是台灣小說。
 

山中老師看起來很厲害,甚多都像書中的智者形象,他們上課不一定精彩有料,但是說話都很懂經典,讓我有了媚俗的心。
 

說穿了,我只是媚俗罷了……
 

我原本愛讀書,都是讀我喜歡的範疇,面對山中老師開會,他們一開口就是亞里斯多德、杜斯妥也夫斯基、馬基維利、薩依德…..開口閉口名家個不停,只能看幾個老師高來高去,一大批老師包括我,根本差不上幾句話,就算反對也無從反對吧!當有人將語言包裝得這麼高深,挺讓我感到沮喪呢!那種開會時插不上話的感覺,簡直糟糕透了,我年輕的心很不是滋味,媚俗的心靈不想無話可說,我從那個時候開始擴大閱讀。既然讀了那麼些作品,我不想課堂上講那些語言無人懂,我想吸引孩子閱讀經典,也想讓孩子提筆寫作,我單純只是這樣想而已,但是經典必須有趣,我必須擁有轉化經典的能力,便有「故事作文」的雛形出現。
 

我只是「想讓孩子用另一種方式,親近經典而已
 

孩子對作文課的印象,多半覺得並不有趣,我以說故事的方式,取代起承轉合框架式的教學,起心動念是想讓孩子有趣。
 

我想解決的是「孩子上作文課枯燥的問題。」
 

我將馬逵斯、福克納、薩依德、黃春明、甘耀明、琦君、郁達夫、余華、蘇童….的經典文章,以故事的方式呈現,更擴大成兒童作文中,諸多繪本、童話故事,更進一步改編適合的故事,創造與孩子的互動,讓孩子有意識地汲取經典,也就融入了作文教學。
 

我想要解決的是「孩子如何閱讀經典,並且沈浸、有意識地閱讀….
 

在經典故事中,我有意識地添加了修辭、增刪劇情、注意架構….,開始為孩子與主題需要,編輯適合的故事進行,讓故事教學更趨近作文核心。
 

我想解決的是「如何讓孩子的作文,寫得更順暢,而且有優美的文字,且有架構性。」
 

我將這些經典故事,以及自己創造的故事,融入薩提爾模式的冰山脈絡,在對話中有意識地導入事件、感受、觀點、期待與渴望,和孩子有了深刻的對話。這部分的起心動念,來自於我學習了薩提爾模式,上課的脈絡中,也許有意無意地進入冰山層次,這也是我2010年香港發表的主題,日後成為有意識地發現,我深刻地開發了孩子的次級感官,並且融入了孩子的生命體驗。
 

此舉使得孩子生命經驗較少,卻能打開次級感官。使得孩子們的生命體驗,相形更加豐富,檢是我一開始的意圖,只是學習薩提爾的融入,也許不是刻意為之
 

孩子寫不出作文,對我而言是不可思議之事,因為孩子會寫字呀!再不過就口語化,或者寫不好而已,怎麼可能無法下筆?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我請孩子寫爛文章,寫出越爛的文章,我都可以接受,我在從中引導他們看見,看見自己的勇氣、不放棄、優美的文字
 

我想解決的是「孩子寫不出來的問題….
 

我為作文教學陸續融入了開頭、呈現、結尾、修辭、多元觀點……,以各種方式達到我想要的目標。
 

我想面對的是「孩子如何面對考試問題」,但其實我的起心動念,壓根沒將考試考慮進去,不是我太過浪漫,是我真的不在乎,因為我不擅長考試,又曾在不需面對考試的學校教書。
 

雖然我為孩子想如何面對考試?卻從未因為考試而設計作文教學,也從未因為孩子考試成績突出,或得了任何獎項、出書,或者榮譽,在寫作班公佈欄、大門張貼榜單。這也是一位家長的困惑。十年前這位家長女兒寫作焦慮,搞得每晚就寢一拖再拖,但她剛來時我因她距離稍遠而拒絕,因為女兒開始並不想來。女兒嘗試之後便不抗拒,三年之內寫出信心,從縣市徵文首獎,進而又獲得全國語文競賽與作文首獎,當媽媽喜孜孜地來報喜,希望我將女兒名字張貼於大門,我只是為她道賀並未張貼,因此媽媽說我們奇怪極了,人家要上課卻建議別來,得了獎卻不公告以利招生….
 

我不是不想生意好。只是得獎與分數,我不想成為一種價值,雖然我也有媚俗的動念,畢竟這件事我沒有進行。因為沒得獎的孩子,也是很多吧!
 

我還記得有一個男孩,上課好動淘氣,作文寫不出來。後來國中基測作文滿分,母親來電告知道謝,我除了恭喜之外,跟媽媽說那是孩子的能力。媽媽告知我,最訝異的是孩子的創意,那一年作文還是基測,題目是「影響生活的一項發明」,孩子寫的是「橡皮擦」,母親很驚訝孩子怎麼會這樣寫?其實我也不知道。我想若只是用考試的框架訓練,孩子比較不容易在短時間內,寫出這麼富於創造力的內容
 

這些考量的由來,我想面對的是「如何讓孩子寫作能力永續,且能力不被侷限….」

 

十年前我演講以「故事教學」為脈絡,當時反對的聲音是,「怎麼可以讓孩子寫『虛假』的文章?」我當時回應的是,「孩子怎麼可以讀虛假的故事?比如童話與故事?他們既然讀了這些?怎麼不引以為用?有這麼多的輸入,為何不因勢利導,讓孩子們在文字上輸出?以訓練孩子的想像力、描述力、敘述力….,並且孩子生命經驗較少,如何應付這麼大量非生命經驗?比如『基測考題』:『常常,我想起一雙手』,孩子若沒想到一雙手,如何在50分鐘應試,要寫出這樣一篇文章?那不也是創造的一部份?我看到了考試作文,無形地影響了一整代孩子的作文,影響甚廣的作文教學策略…」
 

但是並非所有人都接受我的意見。
 

其實我並不那麼在意。因為我接納所有人都有自己的觀點,也都有其侷限,而我又不一定要讓大家跟我一樣,且我當時本就不想教作文,只是因緣際會而做了。若是當時教不下去了,我本就已經打算了後路,我就去從事其他的行當。所以當時的處境,面對其他人不接受的聲音,我其實並未太多衝擊,只是想他們和我想的不同,那個地方有了落差?如是而已。
 

我在培群學校一天的作文研習,恰好也要在這週日再進行一次,只是換成高雄的五福國中,在研習中重新耙梳自己的歷程,也可以重新整理與檢驗自己,那真是一件美麗的事。
 

我希望自己少媚俗一點兒,雖然我想要完全做到,對我而言也不容易呀!但我面對這些功課,都與薩提爾模式有關吧!就算面對作文教學,當我面對這些問題,我有了不一樣的想法,正如同薩提爾女士所說:「問題不是問題,如何面對問題,才是問題…..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