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學阿快在大陸工作,偶爾回台找老友相聚,除了工作之外便是聊聊孩子的教育。阿快曾語重心長地說:「教育呀!就是一場漫長而痛苦的等待。」

阿快有感而發,讓我想到哈金的小說《等待》,小說開頭讓人既發噱又無奈:「軍醫孔林每年夏天都要回農村老家,跟妻子淑玉商量一次離婚。」

阿快也有類似的狀況,但不是和妻子離婚,而是希望大兒子跟他到大陸讀書。他每次返台,孩子都猶豫不決,一會兒答應,到頭來又反悔了,類似的戲碼年年上演。

為什麼只帶老大到大陸呢?阿快有太多理由。最主要的理由,是老大沒耐性,容易發脾氣,孩子的媽媽常常抓狂,再這樣下去該怎麼辦?兒子一天天長大,個性卻愈來愈壞,若是孩子就近讓自己看著,又跟弟弟分開,個性也許就能轉變了。

老大脾氣如何壞呢?又如何沒耐性?我請阿快舉個例子。阿快的例子不勝枚舉,僅是想想便氣呼呼地說:「昨天要他去寫功課,他竟然對我大發脾氣,氣死我了。」

我要他重演昨夜的戲碼,如何叫兒子寫功課?阿快不大習慣重演對話,試了幾次,終於進入狀況。阿快語帶不耐煩地說:「都幾點了?還在那兒玩?功課做完沒有?」

兒子怎麼回答呢?據阿快的說法,兒子轉頭咆哮:「好啦!知道了啦!很煩咧!」接著就是一連串的衝突、說教與賭氣。但我很好奇,這樣的情況,即使到大陸也是一樣上演呀!

阿快說完,無奈地嘆了一口氣:「孩子脾氣那麼大!我親自帶,會比他媽媽還好一點啦!其他就只有『等待』囉!」

我問阿快:「只是等待有用嗎?問題沒有解決呀?孩子到哪兒都一樣呀!」哈金的《等待》書中主角軍醫孔林,最後等到一紙離婚證書了,但沒有等到他的幸福,等到的只是人生的無奈與困惑。

阿快雙手一攤:「要不然怎麼辦呢?」

我告訴阿快:「如果要孩子不生氣,擁有好脾氣,那麼你得先不生氣呀!」

阿快激動地說:「我哪有生氣?」

我沒作聲,只是靜靜注視著阿快,這個昔日老友,未能意識到自己的體內都是憤怒?說出來的話都是生氣的聲音。光聽那一句:「都幾點了?還在那兒玩?功課做完沒有?」就知道孩子也會同樣以憤怒回應了。

不一會兒,阿快眼神放鬆,洩了氣說:「好啦!我有生氣。但我改不掉啦!」

這一句話多像孩子會說的呀!若是大人都改不了,那麼孩子的改變,再長久的等待,也遙遙無期呀!若是等待缺乏覺察與創造性,那麼「等待」只是一種自我安慰罷了。



全文網址: 青春名人堂/李崇建:我哪有生氣 | 繽紛‧心情 | 閱讀藝文 | 聯合新聞網 http://udn.com/NEWS/READING/X4/7359290.shtml#ixzz26LAvBPTe
Power By udn.com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