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可樂王繪圖)


托爾斯泰在《安娜‧卡列尼娜》的開場白:「幸福家庭,樣貌都相似;不幸的家庭,卻有著各自的故事。」常在我的腦袋裡徘徊,尤其當我遇到偏差行為的孩子,他們家庭的面貌便在我腦海拼湊,即使是常見的父母離異,對這些孩子而言,都失去了家庭圓融的幸福。

小千是15歲的女孩,在寫作班乖巧少言,但眉宇之間蓄積著怒氣,偶爾對同學流露不悅神色。但我發現她不悅時,會避著我的目光,似乎不想讓我看到她這一面。

小千媽媽憂心忡忡,小千在學校對老師怒目而視,書包裡面藏了一把剪刀。她已經不求小千功課好不好,只求她不要成為問題少女就好了。

經我詢問,小千功課落在後段,發生類似的事件不止一次了,對象都是男老師,她總是對抗老師的要求,反對老師的命令。無論媽媽怎麼勸她忍耐,如何對她曉以大義,甚至動怒教訓她,都無法改變小千的行為。

「她和爸爸關係好嗎?」問這句話的時候,我腦海裡已經有了圖像。

媽媽緊抿下唇,顫抖著回答:「她不願意再和爸爸聯絡了。」

怎麼回事呢?原來爸爸有了外遇,和外遇對象共組家庭,也生了孩子,小千再也不想理爸爸了。

我將小千從教室喚出來,要她坐在旁邊。我看著她清秀的臉龐,微蹙的眉宇,心裡應該不少困惑。對爸爸,甚至對世界,應有不少憤怒吧!

我邀請媽媽注視小千,這麼可愛的女孩,內在卻有巨大的憤怒,有著深深的難過與孤單。誰能理解她的難過與孤單?

小千聽了我的談話,眼淚簌簌落下,將臉埋在T恤裡面。

我告訴媽媽,小千的孤單與難過深埋心裡,發展於外的就是憤怒,可是大人總告訴她什麼是對的、什麼是錯的,應該這樣、應該那樣。她其實都知道,但她的心靈有誰了解?

小千此時已泣不成聲,因為她的感受被照顧了。我告訴她:「妳本來就可以不喜歡老師,因為妳也是人。」

我接著說:「但妳不能對老師無禮,那樣就錯了,知道嗎?」

小千點點頭,淚水沾濕了她衣襟,她答應我向老師道歉。小千事後告訴媽媽,感受到我對她的支持。

面對偏差行為的孩子,大人常用同一種方法面對,往往無效。這使我又想起《安娜‧卡列尼娜》的開場白,改為教育的版本:「要孩子幸福成長的方法只有一種,脫離無效的慣性應對模式。」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