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自香港的清水,此番從香港前來,到全人學校分享另類教育的經驗,並且要在台中的千樹成林分享她去西藏實踐環保教育的種種事蹟。我曾經在「給長耳兔的36封信」中,寫了一篇清水的故事,關於她與六斤米感人的情誼,她這兩年往返香港與西藏期間,又去造訪六斤米,後續的故事,歡迎各位來千樹成林分享。


以下,是清水來訪的時間與細節,還有一篇宋之華與張天安紀錄與整理的文章,放在下方供各位參考,也希望有興趣的朋友,先來電預約場地。




時間:2007年9月15日(六)下午 3:30-5:30

地點﹕「千樹成林」作文班

(地址:台中市公益路二段443號。聯絡電話:04-22522540)

引言人:李崇建

分享者:清水

與談人:宋之華

內容:藏地保育紀錄片放映、綠色搖籃計劃的推展、清水的環保教育實踐和藏地文化的分享…等。

對象:對藏地文化、生態或環保教育有興趣的人士

張天安資料整理於2007/9/10

2007年7月初,我倆(天安、之華)帶著全人學校的四個學生,到香港校外教學,進行教育參訪,當時拜訪了香港正要成立的另類教育學校「自然學校」,透過崇建的介紹認識了清水,見面時她熱情地與我們分享她在異地漂流的種種轉折心境(詳見附件一:清水印象)。

2006年,在清水投身「情意自然教育」十三年之後,暫時告別了香港的「自然協會」(該協會成員在2007年9月正式成立了「自然學校」GAIA school),到中國內地邊漂流邊修行,那年11月在青海省玉樹州,認識了「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協會」﹝"三江源會"﹞的札西多杰大哥(請見附件二:專訪環保志願者「扎西多杰」--可可西里是我的命運)。

札西多杰是前「可可西里地區民間藏羚羊保護隊」的創辦人杰桑•索南達杰的助手,保護隊的事蹟曾經轟動一時,早前亦曾拍成電影「可可西里」,呈現了當年保護藏羚羊行動的困苦與慘烈。 札西多杰其後組織了“三江源會”,推動那一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。

清水當時獲邀到學校作「流水學習法」的教學示範,並分享了不少在香港推動「情意自然教育」的經驗,深受該協會的認同、借鏡和學習,於是誠邀清水繼續留下,協助當地的導師培訓,為中小學作教學示範,舉辦工作坊、演講及參與研討等。因著對自然的愛,清水決定留下,擔任環境教育項目志工,負責推行「綠色搖籃環境教育計劃」,為中國及世界的環境生態保育出一分力。

「三江源」是長江、黃河、瀾滄江的發源地,神秘而美麗,被譽為“中華水塔”。 瀾滄江更是亞洲六國主要河流的源頭,而玉樹州亦是世界屋脊上的屋脊,曾有學者的研究指出,若該地的空氣有一點變化,就會影響全球,可見其自然環境的重要性。

2000年當局設立了「三江源自然保護區」,這個地方有四個顯著特點:一是中國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,保護區面積相當於兩個山東省的面積。二是中國海拔最高的天然濕地,平均海拔4000公尺左右,據科學家初步計算,長江總水量的25%、黃河總水量的49%和瀾滄江總水量的15%都來自三江源地區。三是世界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,分布珍稀野生動物70餘種。四是三江流域生態系統最敏感的地區,這一地區生態破壞,將對三江流域內各省區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帶來不良影響。

近20年來,三江源原來碧綠的草原,退化成礫石地;億萬年的冰川逐漸向高山上後退,加上日益嚴重的過量放牧,屢禁不止的採金挖掘,獵殺野生動物的人類破壞行為,以及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,三江源已經傷痕累累。

「三江源生態環璄保護協會」在2005年開始推行「綠色搖籃環境教育計劃」,目標是把環境教育成為三江源所有中小學的課程之一,計劃其中一項目是「牧童心靈環保啟蒙行動」(詳見附件三),對象是三百所學校的藏民小孩,目標是以透過結合藏族文化與情意自然教育特色的心靈環保教育,培養孩子對自身文化的了解與認同,並啟發青少年自覺愛護環境的情意及行為。

計劃有三方面的需要:一輛車、一筆錢和一顆心。好讓該協會利用三年時間,巡迴青藏高原300所學校推展環境教育。為此,清水誠意邀請各位關心環保教育的人士參與這場「異地漂流的環保教育實踐--來自青藏高原的回音」座談會,分享她在高原的所見所聞,了解藏地文化與自然保育的現況,以及愛心行動籌款支持綠色搖籃的使命,更為兩岸三地的保育工作播下交流的種子。若果你認同清水在中國內地的未來保育工作,歡迎透過此次交流會捐款支持協會經費或清水個人旅費。

備註﹕
未能出席分享會但想支持清水工作的朋友可直接捐款至恒生銀行359-0-008706 (lau man ching ) 捐款請註明:1.支持牧童心靈環保啟蒙行動 或 2.支持清水個人生活,如支持1的,需要收據請個別通知。

香港「自然協會」網址http://www.gaiass.org/
香港「自然學校」(GAIA school)網址http://www.gaiaschool.org/
「三江源生態環璄保護協會」http://www.snowland-great-rivers.org/

關於--清水
清水原名(劉文清),土生土長於香港的鄉野。
三歲前在海邊成長,三歲後居於山林。
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工作文憑。曾於香港任職自然教育工作、社工、教師、國際環保組織街頭募款員、航空公司職員等。
二十歲時獲得藍色天空的啓蒙,與友人於一九九三年創立<自然協會>,亦是香港<自然學校>早期籌建人之一,十多年來推動<情意自然教育>的同時,集結更多對綠色、對教育的有心人以籌建一所理念學校。以自然、人本、自主為主題的<自然學校>亦於二OO七年開學。
二OO六年秋天,結束了香港的工作,開始個人半年的遊歷,冬天,到達中國青藏高原,結識了當地藏羚羊的守護人哈希扎西多杰及其主持的環保組織,决定留下協助當地的教育工作。
現於青海玉樹<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協會>從事教育工作。


附件一
清水印象
宋之華於2007/9/10

2007年7月初,與天安到香港去進行校外教學,參訪了香港的另類教育學校,初識清水,她熱切地與我們分享她在青海省三江源,參與當地生態環保教育工作的照片和影像。

看見三江源的圖片和影像,高海拔區域特有湛藍的天空,皚皚白雪的山頭下一望無際遼闊的草原,草原上隨風搖曳的高原小花,冰天雪地裡的野兔,在草原上移動的犛牛或者奔跑的馬群,在簡樸生活環境中終日為生存努力的人們,這些異地的畫面讓我純然地被震攝並觸動著,一如我初次登上雪山,被途中經歷從未見過的諸般美好,感動著,淚流不止。

而在清水的分享中,知道這些美好的畫面–神聖的雪山,豐美的草原,清澈的河流,近幾年來在過度開發和人心的輕忽中有可能全然毀壞消失。看著一批批犛牛被撲殺後血淋淋的殘骸種種驚心動魄的畫面;並在那環境重要及敏感的區域,聚落、學校附近及水源區綿延滿怖無人聞問的垃圾,藏羚羊翻整著垃圾桶,吃進一噸又一噸的垃圾,這些畫面真是叫人怵目驚心。

當地協會的成員,艱辛地在物資簡陋的情況下,挑戰各種困難的路況,巡迴地在各偏遠的學校進行環保教育,看著編著長辮子大眼睛的清水,專注地注視著小孩,從心靈深處地捕捉適當地字眼,對下一代傳遞著綠色保育的觀念,孩子們回應著純良美麗的眼神,在在深深地打動著我。

在藏傳佛教裡,輪迴是重要的哲學思維。所有的眾生都是曾經都是互為母親的,對於這種母親的關係,延及對眾生都是保護的想法,使得在當地原有的文化中就有很多生態保護的觀念,在遼闊且多半冰天雪地的保護區中,在地協會的志願工作者在經濟環境並非寬裕情況下,自掏腰包地認真地進行每年四次記錄和監測,他們為自己生存的土地而努力的種種,成為扭轉劣勢的希望。衷心想給予支持,讓他們在面臨虎視眈眈地的盜獵者以及困窘的經濟條件下,知道遙遠的地方,也有心意相通的人,珍惜他們發展來自在地的力量,也在自己的心裡銘印著所有生命與自我一體的美好感受。

清水茹素,在高海拔區域,堅持護生的理念,顯得格外不易。她嘗試為自己種點蔬菜,有一張照片是她跟當地藏胞小女孩一起虔誠地閉眼,祈求那些蔬菜順利地長大,我的腦海裡至今還深深地留著清水介紹這張照片時盈盈的笑意。


附件二
專訪環保志願者扎西多杰:可可西里是我的命運
http://www.sina.com.cn

2007年01月22日17:34  外灘畫報

環保志願者扎西多杰
1月20日,44歲的哈希•扎西多杰獲得2006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公益獎。

“總有人說我走了歪路”
  他教過書,扛過槍,當過官,又棄官做起了環保志願者。上週末,哈希•扎西多杰榮獲2006 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公益獎。他在接受《外灘畫報》專訪時說:“人生其實沒有太多的選擇,我很榮幸,我的一生能夠這麼走下來。”

文/ 李琴

1月20日,44歲的哈希•扎西多杰獲得2006CCTV 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公益獎。1992年至2000年的8年裡,一小群人和一大群羊的跌宕起伏的命運曾震驚中國,羊是有“可可西里的驕傲”之稱的藏羚羊,而人則有著兩個著名的稱謂:西部工委或野犛牛隊。

1992年,為了促進可可西里的開發與保護,青海省玉樹州治多縣成立西部工委,藏族幹部杰桑•索南達杰任黨委書記,自此,中國政府正式介入可可西里的環境保護,首當其衝的就是瀕危的藏羚羊。哈希•扎西多杰(簡稱扎多)成為了西部工委招募的第一個“志願兵”,並擔任秘書一職。兩年後的1月18日,索南達杰遭盜獵分子槍擊死亡。之後,扎多離開可可西里。後來,可可西里發生了更多的故事。

西部工委重組,並改稱野犛牛隊,幾年後被撤消,全國為之沸沸揚揚。再後來,陸川的一部《可可西里》紅透大江南北,影片的主角就是西部工委。青藏公路上終于建起了索南達杰自然保護站,可可西里的藏羚羊也成為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吉祥物之一,保護的呼聲越來越高。但扎多卻一直沒有消息。

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公益獎揭曉之前的一個深夜,在北京朋友的住所裡,扎多接受了《外灘畫報》的專訪。走南闖北時間久了,這個蓄著一臉落腮胡子的康巴漢子普通話已聽不出太多康巴口音。他教過書,扛過槍,當過官,又棄官做起了環保志願者。回憶過往,他只是一再重復:“我們家鄉很偏僻,人生其實沒有太多 的選擇。我很榮幸,我的一生能夠這麼走下來。”


不安分的人

扎多的老家是治多縣索加鄉,和索南達杰是同村人。索加鄉離治多縣城200 多公里,是四個鄉中海拔最高、氣候最惡劣、交通條件最差的一個。每年只有大地封凍的幾個月中,通往縣城的路才可勉強通車,其他的時候,江水化凍、大地翻漿,索加就是個與世隔絕的孤島。8 歲時候,因父母去世,扎多成了孤兒,從此吃百家飯穿千家衣,靠鄉親救濟過活。後來扎多回憶說,每次見到雜誌裡出現的髒兮兮的藏族小孩,就會想起自己的童年時光。

從青海省郵電學校畢業之後,扎多分配到玉樹州郵電局。“當時一個月有100 多元,是高收入。”但扎多的夢想卻是老師。“治多縣教育落後,我當時年輕氣盛,一心想著教育救國。”花了一年時間,扎多調進了治多縣民族中學,成了母校的 一名老師。“我是個特不安分的人,如果家裡有大人,可能就不會走這樣的路了。”扎多笑言。剛一上任,扎多就琢磨著教學方針大改革。“我們當時提出,班主任 應該由學生家長評選,任課老師由班主任指定,根據學生成績來核定老師工資等。”然而學校無法接受這超前的想法,于是扎多從學校離開,被推向了神秘莫測的可可西里。


“也許,可可西里是我的命運”

可可西里是一個無人區,在行政區劃上是治多縣管轄區的一個地方,大概佔據了治多縣65% 的地方。但在漫長的歲月裡,除了淘金者,扎多人從未想到過遠在青藏線以西約5萬平方公里的可可西里是屬于自己的。扎多說:“很少有人去過可可西里,以至於後來我們很難解釋我們在可可西里做什麼。”

1992年7月,為了推進可可西里的開發,時任治多縣委副書記的索南達杰成立西部工委,並開始招兵買馬,此時正是扎多在學校心灰意冷的時候。“我總喜歡追求新鮮的東西,而且當時從學校出來,也走投無路,只好往可可西里走。”扎多笑著說,“也許,可可西里就是我的命運。”就此,扎多成為了索南達杰招募的第一個“志願兵”。“我沒有什麼親人規勸,只是背後有人總是指指點點,說我走了歪路,應該走正路,經商、做官,過體面的生活。”扎多說。

從西部工委成立到索南達杰犧牲,一共是545 天,一共是12 次進可可西里考察,行程6 萬公里,歷時354天。“三四個人在無人區玩命了幾年,有時候想著放棄,但索書記不離開,我也不離開。”扎多說。

苦、冷,這是扎多對那段歲月最多的回憶,危險反而被忽略了,直到索南達杰遭槍擊身亡。“索書記的事情發生之後,我才意識到,無數次都有可能這樣發生。索書記總說,我們要做大事。那時候我們做著治多縣沒人做的事情,很有誘惑力。”

西部工委成立之初,目的並不是後來被大肆宣揚的保護藏羚羊。索南達杰常說一句話:“我們藏族人,不能永遠盯著牛和羊。”這句話源起于1985 年的一場大雪,當時受災最嚴重的索加鄉,全鄉26 萬頭牲畜中有22 萬頭死亡,這是多少年最好的年頭,卻一夜崩潰。傳統的畜牧業如此脆弱,也將索南達杰推向了可可西里。“當時索書記身兼可可西里經濟技術開發公司總經理,這個皮包公司沒一分錢。他總說,我有一個世界上最大的公司,有5萬平方公里的地。”扎多回憶說,“保護是後來的事,索書記的皮包裡總裝了我看不懂的書,先是《工業礦產開發》,後來是《瀕危物種名錄》。”

1994年1月18日,索南達杰遭偷獵分子槍擊身亡,他保持跪射姿勢的遺體很快被發現了,身邊是整整兩車約2000多張藏羚羊皮。2月10日,農歷新年,遺體從可可西里運回了治多縣城。

之後,扎多離開了西部工委。扎多總是用“逃避”一詞來形容此事,“但後來的一些年裡,我總反復夢到索南達杰,前不久又去了一次可可西里,又去了事發地,他的死帶給我太大的震撼。”


在草原我才感覺自己實實在在活著

1998 年,扎多與文扎一起創辦了UYO,這是青藏高原的第一個民間環保組織。同時,他還擔任了兩年索加鄉的黨委書記,後來還幹了一段時間治多縣宣傳部長。官方、 民間的雙重身份給扎多帶來了不少便利,憑借鄉黨委書記的身份,扎多主導成立了雪豹、黑頸鶴、濕地、野鹿和藏羚羊五大自然保護區,之後又成立了索加鄉生態管 理委員會,還通過UYO向國外基金會申請經費。2002年,扎多進入玉樹州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協會,任常務副秘書長,主要任務是對外聯絡和籌款。

扎多最得意的是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協會推行的綠色社區網絡,這一項目力圖促使本地藏民參與社區保護。一共設有6個項目點,西藏自治區昌都地區貢覺縣相皮鄉東巴村是其中之一,這是中國版圖上一個不小的點,可是卻很難找到只言片語的介紹。從玉樹州到東巴村,三四天的車程,扎多去過多次,自己去有時候也帶人進去,或者將東巴村的人帶出去和其他的環境組織碰面。

東巴村後來成立了一個西藏康區傳統文化與生態環境保護協會,沒有註冊,但所有的村民都是會員,協會指定了詳細的保護制度,對于挖蟲草和退耕還林都有著詳細規定。幾年裡,村裡種了松樹近2萬棵,楊樹1.2萬棵,另外還有一些本地樹種。保護長頸白鶴的項目也在開展之中。這一項目後來獲得了2006 年的福特汽車環保獎。

玉樹州曲麻萊縣曲麻河鄉措池村是另外一個點。措池村位於三江源的核心保護區,約2000平方公里,是距格爾木最近的一個藏族村落。2006年9月,那裡實施了保護國際在國內的第一個生態協議保護項目,旨在保護當地生物多樣性。扎多說:“措池村不只是一個項目,而是探索一種新的環境治理的模式。”2004 年,措池村成立了社區“野犛牛隊守望者”,每年進行4次野生動物監測,另外建立了社區保護制度,一些牧民將牧場讓給了野生動物。

扎多獲得2006CCTV 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公益獎,就是因為“他是可可西里忠實的守護者,從孤軍作戰到應者雲集,他面對三江源地區最嚴酷的環境,籌建協議保護區,打造人與自然的和諧。”

更多關于扎多的過往被翻了出來:1998年5月,他創辦青藏高原第一個民間環保組織“青藏高原環長江源經濟促進會”(簡稱UYO),任會長。同時,他還在治多縣索加鄉黨委書記的職位上幹了兩年,並推 動成立了“索加鄉生態保護管理委員會”、“青藏高原青少年民間環境教育基地”等。2002 年扎多加入玉樹州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協會,任常務副秘書長,同年獲地球獎。

這些年,扎多越來越多的進城,車水馬龍的都市裡,他卻說:“在城裡,總覺得靈魂不幹淨了、孤獨,想回草原。”他喜歡在閒暇時,藏民們圍坐在一起,喝著酥油茶,談天說笑。“這樣我才感覺自己實實在在活著,這種狀態很好。”
--完

附件三:募款宣傳單張
“綠色搖籃”環境教育
綠色牧童啟蒙行動
“綠色搖籃”環境教育
孩子是未來的主人,也是未來環境的主人。
當今的青少年是將來可持續發展的主體,他們的環境意識將決定他們未來的環境行為,未來人與自然和諧取決於當代青少年的價值觀。
我們倡導環境教育走進課堂,讓青少年了解和認識環境問題,培養青少年感悟自然的審美能力,激發對自然的情感,引導他們溶入自然、感受自然之愛,使自然生態環境保護成為未來每個公民的生活習慣和自覺行為。


我們的主題
牧童心靈環保啟蒙行動

我們的理念
近代的環境污染其實源于人類心靈的污染。環境污染是社會的病。社會的病是人群的病,人群的病是個人的病,個人的病從哪裡來?從心靈的污染而來!
在過去歲月中,原本的藏地文化是與自然環境和諧平衡並存的,但這數十年急速的外來經濟發展與現代物質文明的不斷開發下,傳統文化價值觀念已逐步喪失及破壞。
我們認為,如要拯救環境,便要從拯救人的心靈開始。我們準備實施“牧童心靈環保啟蒙行動”計劃。
在未來三年內,我們將會推出以“心靈環保”為主題的系列教育活動。除了繼續在學校推展環境教育課以外,也期望能把心靈環保觀念加進課程教案內。因此,我們利用三年的時間,巡回青藏高原300所學校推展系列環境教育活動。

我們的計劃
一、購買一輛環境教育流動車;配合流動車展覽及,
二、組成一個融合教育及藝術表演的宣傳小組,以影像、歌舞、詩歌、故事、演講等不同形式在青藏高原不同農牧區的學校進行環境教育;
三、到青藏高原300所學校進行環境教育示範教學,影響和帶動更多老師;
四、“情意自然教育”與藏族傳統文化結合的戶外體驗活動;
五、每半年在不同社區開辦一次“種子老師”培訓活動,對不同學校的老師進行知識性、技巧性及精神性為一體的環境教育培訓。

我們的需要
我們在經濟落後、交通不便、教育滯後的地區推展環境教育活動,遇到了許多困難。有的可以克服,但有的無力克服。如果您認同我們的工作,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支持我們。目前,我們有三個方面的需要:一輛車、一筆錢和一顆心。
我們的承諾
如果您幫助和支持我們的工作,我們可以承諾如下:
一、保證全部捐獻用於“牧童心靈環保啟蒙行動”;
二、每半年定期向您報送工作簡報;
三、及時提供協會各項活動消息,並讓您優先參加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