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年進入年度評選的青少年圖書,類型上有繪本、知識類書籍與小說,共21本,其中尤以19本小說為多,知識類書籍的出版和創作都太少,對照顧青少年成長所需而言,實有嚴重的偏食現象。

 評審來自創作、教育、學術、業界、家長各領域,皆為長期關注兒童與青少年的工作者。評審主要考量以文本為主,期望選出主題觀念清楚、情節發展精彩的好故事之外,還能兼具啟發性與創意。雖然書的設計、排版、封面僅作參考,但亦在討論之列,其中甚至發現有書背書名漏列一字的例子,書的整體製作品質,也引起評審頗多討論。

 缺乏好看、又兼具文學性的故事,仍是中文創作的青少年小說面臨的最大難題。其中,《迷霧幻想湖》《小女巫鬧翻天》是難得的佳作,雖在原住民的習俗與語言表現上小有瑕疵,但評審們認為即使置身眾多翻譯作品中,也毫不遜色,宛如東方版的哈利波特,因而入選。坊間各種文學獎持續經年的鼓勵本土作家創作少年小說,但始終未見關鍵性的突破,每年進行年度評選也總在這個課題上令評審徒嘆奈何,我們的創作者似乎應有更自主、更深刻的創作意識,大膽地挑戰題材,寫出文學藝術性超越教化性的作品。動人的故事本身就具備提升、洗滌的功能,作家們實在不必承攬太重的教化責任,徒使作品失去感動的力量。

 翻譯作品方面,與《迷霧幻想湖》同屬奇幻文學的《逆流河,托梅克》、《逆流河,漢娜》,則以不落俗套的故事入選,二書帶出奇幻無邊的想像情節,彷彿西方版的鏡花緣,將讀者的感官帶到瑰麗的化境。這兩本書敘寫的方式也頗為新穎,各以男女生的冒險歷程為主軸,穿插彼此的相遇與追尋。既可分開閱讀,也可當成套書看待,既具超凡的閱讀樂趣,內涵也很深刻,非常適合青少年的閱讀品味。

 翻譯書的選擇,除了考量文本的價值,評審也特別注意譯文的良莠。入選的《鯨騎士》、《我叫巴德,不叫巴弟》二書,便達到這兩部分的要求。《鯨騎士》原作者以樸素如詩的語言,描述了一個激昂迷人的故事,翻譯者也準確、生動的將原文的韻味呈現,傳達出飽含海洋聲息的美感,使讀者在故事性與精神性兩方面,同時獲得滿足。《我叫巴德,不叫巴弟》則是一個看似老套,卻不落俗套的精彩故事。最可貴的是,書中不帶絲毫說教意味,卻隱含對親情、家族故事的探索,與家族長輩連結的期待,全書佈局精細感人,劇情鋪排引人入勝,但文筆卻如爵士樂般輕鬆,易引起青少年共鳴。

 上述獲選的青少年圖書,皆為一時之選,其他未獲獎者,也有不少具時代性、啟發性與創意的好作品。像以網路呈現師生心事,準確描述學生心理與生活的《心事爆爆網》(天下遠見);以非洲為背景,描述16歲少女勇敢面對愛滋病,讓讀者產生參與其境的理解,進而胸懷接納的《愛在蔓延中》(小魯);以納粹下的猶太小孩為主題,故事精彩的《被收藏的孩子》(方智);細膩描寫生活故事,巧妙點出大人價值觀矛盾,卻又溫暖不帶批判的《搶救交換學生》(遠流);故事懸疑刺激,宛如蒼蠅王的科幻小說《微光》、《星火》(繆思);以漫畫說故事的方式,將歷史以趣味方式呈現的《好時光旅行社》(天下遠見)等,都是值得推薦的青少年圖書,但因譯文、題材較陳舊等諸多細微的因素,未能獲獎。

 5位評審歷經兩個多月的閱讀,長達近6小時的交換意見,並儘量關照青少年閱讀的喜好,才選出整年度的最佳青少年圖書。整個過程,不僅仔細,且具有極大的意義,評審們不但挑出好書推薦給台灣的青少年,也藉此窺看社會對待年輕人的態度。相對於童書,青少年圖書出版量十分稀少,見出我們的青少年無書可讀、只能追求學業成績的窘境。書單中僅見一本翻譯繪本,也可見坊間受青少年喜歡的圖文書,只屬消費性、通俗性的流行趨勢,建議出版界可運用此一形式,為青少年出版較具藝術性的繪本。另外,為青少年所撰寫的知識性書籍,今年竟無一本,是景氣因素導致出版社怯於投資、或根本忽略青少年市場,實在值得大家反省與思考。這也是5位評審最後僅挑選4本推薦書的原因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