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,終於撥空,將「千樹成林」的電話轉接辦好了。

04-22522540

雖然還未正式對外宣傳,但是有興趣的朋友,可以打電話來詢問。

關於作文班的想法,在兒童作文方面,我們採取啟發創意的方式,教案的編寫,由我和耀明負責,也不斷透過目前的課堂,修正教材,進度頗好。

至於國中部份,面對基測,小孩的創意作文被啟發之後,稍微點撥,國中基測的困難度不高。但為了應試,也請榮哲編了一套兩方均顧的教材,兼顧應試、準確表達與創意各方面。

針對國中基測與現階段作文,我應雜誌寫了一篇文章,大抵能說明我的想法。


正文:

這幾年,常聽見人們感嘆:孩子的寫作能力下降,也不喜歡閱讀。

這種現象,讓大人們憂心忡忡,擔心下一代不擅文字表達,也無法領略文學深刻之美。如此一來,不僅缺少競爭力,也因不喜閱讀,使生命與生活深刻的少了更多可能。

該怎麼辦呢?

教育部在今年四月決定:明年開始,國中基測作文恢復計分,作文採計分數滿分為12分,總分將由300分增加為312分,如果學生總分相同時,作文成績列為第一優先比序科目,其次是國文。

由此政策,可見教育部的辦法。

基測的效應

去年七月,我離開體制外教職,欲開立作文班,一則將教寫作的經驗,落實在一般學生,一則實為維生計。朋友得知訊息,紛紛稱讚:「這是充滿商機的行業,補作文正熱門啊!」

曾幾何時,人們開始注重寫作教育了?令我相當訝異。一問之下,才知大家風聞教育部的措施,各家業者紛紛摩拳擦掌,瞄準這塊大餅。於是,坊間作文班一時如春筍露頭,教育部顯然是降下此道甘霖的「恩人」。

教育部要提升學子寫作能力,立意甚好,但是作文納入基測,是否能提升學子的寫作能力?則值得商榷。

也許有人疑問:為何大家都重視作文了,學生寫作能力不會提升呢?

是的,大家都重視作文,但家長與學生,首先不是意識到「寫作能力」,而是「作文考試」的能力。

而以「作文考試」為基礎的作文教學,難脫「升學主導考試,考試主導教學」之弊。如此一來,作文補習班歸納改文標準,設計出安全的寫作方式,教授「心法」,學生的創意不見了,寫作恐流於「八股文」的窠臼,目的僅是為應試而已。長遠來看,是否能提升學子的寫作表達能力,我比較保留。

創作?還是製作!

如果我們認同「作文」的定義,是「創作」文章,則作文不容易教。因為「創造」本身,應是以引導做為主軸,啟發創意,進而建立書寫習慣,而創意沒有標準答案。再下一步,則是透過閱讀、討論,使寫作文章進入下一層次。

從另一面向來說,如果我們認同「作文」的定義,是「製作」文章,則作文自有一套按圖索驥的法則,製作一篇標準文章。

目前,我看到的作文教育,比較偏向教導「製作」,而非引導「創作」。尤其「創作」的作文該如何評分呢?所以未來基測作文,將會更深化這一類的教學形式。

我舉幾個例子:

2001年3月,聯合晚報家庭版刊出一則短文:「媽媽向來鼓勵小三的女兒寫作文不要參考範本,盡量把自己的感覺寫出來,某日,女兒作文得了高分(九十幾分),很高興拿給媽媽看,媽媽發現很像範本文章,問女兒後,發現老師教作文的方式,就是在黑板上抄一遍範文,要孩子們只要替換名詞就好,媽媽鼓勵孩子還是應該寫自己真正的感覺,孩子照自己的意思寫了,但不僅分數降低(八十幾分),文詞還被老師塗改,孩子問媽媽:如果我繼續照自己的意思寫,萬一分數不及格,怎麼辦?」

這個例子,我經常看到,作文補習班如此操作的,也所在多有。孩子的創意被範本剝奪了,當孩子失去範本,沒有標準答案以後呢?有多少孩子,還能寫出自己的聲音?寫出好文章?

第二個例子,是我曾幫作文班改作文的情況:每個小孩的作文,都運用相同的詞彙,相似的情境,相近的形容詞,書寫同一個主題。

此例與上例,教學方式大同小異,所差異者,一則將範文寫在黑板,一則是在課堂上,將相關詞彙給予學生,讓他們的作文,「看起來」很不錯,但是比照同班學生所寫的文章,怎麼會大同小異?每個學生有不同的經驗,不同的語文風格,被同化成一款,「製作」出內容相近的文章,是否為學生之福?

第三個例子,在一個頗負盛名的作文班,國小三年級的小麗(化名),寫了一篇文章:「有一隻獅子,走在森林裡,打了一個哈欠,露出冰冷的牙齒…..」

老師將作文擅改如下:「有一隻孤單的獅子,走在熱鬧的森林裡,打哈欠的時候,露出鋒利的牙齒…」

老師相當用心,幫學生加了許多修飾的形容詞,文字也較順了,美化文章。

但有其危險存在,其一是小孩的想像與感知能力,與大人不同,想表達的意境也不一樣,當我們以主觀的修辭,加上「孤單的」獅子,「熱鬧的」森林,以「鋒利的」取代「冰冷的」等詞彙,而孩子的感知經驗不同時,會揣摩大人想要的答案,失去自己的感知與想像。其二,仍是語言風格的問題,每個人的語言風格不同,那是寫作人最珍貴的一部份,學生未成熟的語言,以教師的行文為標準,容易喪失自己的風格。

如何引導創意?

我以為,小孩子在語言的發展期,無須大人教導如何寫作。只要小孩願意寫,進而廣闊閱讀,則文字敘述的邏輯必定沒有問題,因為閱讀的過程,孩子早已學會正確使用文字與修辭。

如何讓孩子歡閱讀?喜歡寫作?我使用的方法很多,已在拙著《移動的學校》呈現,不再贅述。

在此,我僅以小麗文章說明:老師在改文章時,應該參與文章,和學生互動,並且包容未臻成熟的敘述,則他們會樂於寫作,並從寫作實踐中,長出自己的風格。

當小麗寫出:有一隻獅子,走在森林裡。

我參與的方法,是在文章中和學生對話:這隻獅子,是自己走路嗎?他的同伴去哪兒了?為何走在森林裡?是有心事,還是在散步?.

當小麗寫出:打了一個哈欠,露出冰冷的牙齒。

我可能會寫:你寫「打哈欠」,很生動,我好像看到獅子邊走路邊打哈欠。還有你用「冰冷」形容獅子的牙齒,我覺得好棒,而且很好奇,有一種陰森森的感覺,為何牙齒是冰冷的呢?

我所舉的例子,僅是一端,還有各種方式參與,大抵是和學生在文章中互動,給予正向的肯定。在我的經驗裡,孩子會漸漸喜歡寫作,並深化寫作的想像。


學生寫作的困難

在我教書的過程裡,最常遇見學生「寫不出文章」,或者不知如何下筆。

我便使用心靈書寫的方式,啟發他們的寫作能力。通常他們操作時,會情感澎湃,思緒如泉湧,且最常湧現悲傷的感受。

尤其,當我刻意訴說改編自迪諾.布扎第的《魔法外套》的故事---「暗示」時,學生常意識到自己被暗示「寫不出好文章」。

到底是誰的暗示呢?

我以為是「批評式」、「改寫式」的改文方式造成。

另一方面,學生製作「罐頭式」文章久了,突然要寫一篇隨意揮灑的文字,反而不知所措了。

我們要什麼樣的作文?希望孩子擁有什麼樣的寫作能力?這是值得省思的問題,我僅提出一孔之見,不一定準確,尚須大家集思廣益,才能落實學生的寫作與閱讀能力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7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