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旭立的夥伴,以及瑪麗亞開會,討論週日流程,是個特別的經驗。
 

瑪麗亞98歲了,她非常健談,開口滔滔不絕,暢談她的想法,我若想要發言,需要打斷她。她強調了幾次,我們是平等的,我內心尊敬她。
 

台灣幾個薩提爾夥伴,長年跟著瑪麗亞,比如張瑤華、見曄師、成蒂、張天安…,常自費飛到大陸當助教,就像瑪麗亞曾跟著薩提爾。我不如夥伴們認真,只上過瑪麗亞的工作坊,還有她主持的大小型討論,但18年來僅有5次,並未與她貼身談話。這一次坐在瑪麗亞身邊,她像個藝術品一般,她的皺紋、皮膚、凝視的眼神,彷彿向愛借來的軀殼,我在她一旁凝神聽著,雖然我還是走神了,我比較聚焦在她的舉手投足,或者她不語的神情。

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幾個來談話的朋友,都談到了「不能拒絕」,問我是否都不拒絕別人?
 

答案剛好相反,我常常拒絕別人。拒絕演講、拒絕請求、拒絕晤談、拒絕吃飯、拒絕閒聊……,我有自己的歡喜、選擇、能力以及需求,沒那麼多時間,能力亦非無敵。朋友們紛紛問:「當你拒絕他人,別人受傷怎麼辦?」
 

這也是他們需要的學習,那不是我的責任,但是我可以接納他們,那也是我的學習。

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到香港分享對話,進行教室小眾的分享,不少友人來致意,問候像風鈴聲丁鈴鈴,那麼多熟悉的夥伴,在異地串起一陣銀鈴聲,清脆的道著溫馨的祝福。
 

除了小眾分享,還需在大堂聽講,聽葉丙成與王政忠演講。
 

好久沒有聆聽演講,這一次老實巴交的坐著,純粹是不得不聽。

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為公務員辦工作坊,對我而言,仍然是挑戰,我僅考慮一下子,還是接下工作了。
 

工作坊動輒兩三天,一般人都是自願前來。但公務單位培訓,一如教師單位研習,似乎是不得不來,也不知道講者背景,更不知道具體課程為何?
 

講者需要面對的挑戰,是聽者沒興趣,可能會看手機、接電話、看書、改作業、打瞌睡……。這些狀況一如老師的挑戰,學生也會沒興趣,因此學思達等教學法興起了。

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近來的演講,整理了一段一致性表達:回應對方,但自己並不會被勾住,若感到自己的內在感受,需區分過去與現在。整理這一段字句,出自《薩提爾的家族治療模式》。

 

在演講與工作坊中,我以關懷與好奇,形成對話的主軸,目的在於瞭解他人。但是關懷與好奇,同樣運用在理解自己,若能先運用在自己,那是對話的基石。

 

爭論或批判的時候,各執己見的觀點,起伏不定的情緒,也應好奇自己的觀點、情緒與未滿足的期待,從何而來、如何發生?這份探索的過程,若能覺知自己歷程,就會有更大的自由,負責的回應對方。

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執著於死亡的男孩A,又來了一次談話,內在暫時更穩定一些,離去時照例擁抱了兩次。男孩A是個資優生,然童年的情感連結空白,父母都愛孩子,但是男孩的情感空白,從未感受過真正的愛。

未體驗過愛的感覺,不代表沒有被愛,只是沒有體驗,過去父母重視成績,如今表現不再出色,就沒有了價值存活。

男孩遇到了挫折,也就不斷尋死且真去死,對一切都不在乎了。

我心疼男孩父母,也讚嘆男孩父母的改變,他們將童年缺失的關愛,盡其所能給予男孩愛,包括表達愛、擁抱、真誠的交流、談論電影與其他….,這不是一般人能做的,我太尊敬父母能這樣改變。

然而即使如此,男孩不在乎一切,這一切是無意義的,愛也同樣無意義,他不值得被愛也不想要愛,死亡是一個解脫與機會。然而男孩呈現的是矛盾的,他渴望擁抱,渴望被看見,但是他否認這一切,且他關閉了感受。

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與輝誠在靜宜的對談,下半場輝誠仍然邀請對話,請現場的老師上台。

上台的是一位老師,曾經在福智教書,對話的主題是「如何幫助姪子?」

 

國一的姪子常沈迷網路,但老師提到一個訊息,姪子也不想一直沈迷下去。

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 

出了雲林高鐵站,站外的空氣有點兒冷,還有點兒潮濕,鼻腔有農作物的氣味,站外的計程車都離開了,只有一輛計程車,孤伶伶的在樹下等待,司機正擦拭著愛車。我到的時間太早了,在高鐵漫步了一圈,才慢慢悠悠的晃出來,大概是這樣的緣故,只剩一台計程車還沒離開,下一班高鐵要一小時之後。
 

司機已經65歲了,收音機播放著周杰倫,雖然周杰倫也不年輕了,但是65歲聽周杰倫,給我一種青春壯年的感覺。司機還跟著旋律哼著,車行卻非常快速,在鄉間飆速聽周杰倫,頗有一種奇特的、久違的感覺,那不是我山上學生做的事嗎?老司機內心有不老靈魂呀!
 

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去馬來西亞12天,在新山與巴生間移動,也在吉隆坡辦了講座。新山寬柔中學講座,大禮堂坐滿了人,很熱情前來捧場,付費講座這麼多人,我心裡頗感動。演講時我習慣互動,問現場的朋友們,當生活中遇到壓力,出現求生存的四種姿態,內心深處,真正想得到的是什麼呢?

我隨機點了一位聽眾,兩個提問便紅了眼眶,我提醒媽媽若有情緒,我們便終止對話吧!若是她不介意情緒流露,我們便能繼續對話,這是對聽眾的尊重與照顧。

 

演講結束之後,照例有人私下提問。有人問為何媽媽會流淚?我搖搖頭沒有答案。歸程時伙伴也詢問,關於那位媽媽的眼淚。

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為心理師輔導員開一日工作坊,透過呈案看心理師的脈絡,從呈案的目標核對,覺察與案主之間的議題,為心理師帶出覺察,再帶領心理師經驗與呈案相關的部分。我覺得最困難的部分,並非個案的脈絡,從哪裡進入或引導?而是體驗性的帶領。
 

一日工作坊之後,我有兩個晤談,讓我深有所感。
 

小南去年來上工作坊,冥想時與孤單的自我相遇,衝擊來時幾乎無法自處,小南自幼失去父母,她看見童年孤單的身影,在畫面裡童年的小南,背對著冥想的視線,小小的身影低著頭,那個畫面太孤單了,太令小南揪心了。

im80081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